标签: 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赵匡胤受命往御。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县陈桥镇)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训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享年四十九岁,在位十六年。
· 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祖赵匡胤》
· 宋太祖赵匡胤大事年表
· 宋太祖善待赵普,宋太祖赵匡胤后裔是谁?
· 宋太祖怕史官,宋太祖赵匡胤的继位者为什么不是儿子?
· 宋太祖是谁,宋太祖赵匡胤有几个皇后?分别是谁?
· 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的历史功绩

你所不知道的宋朝奇闻趣事

太祖的死亡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据说在太祖驾崩的前一天晚上,其弟赵光义与他同在内廷喝酒,廷外的是为说两人饮酒时,有斧子摩擦地板发出的轻微“嚓嚓”声,没有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第二天开封传出消息:皇帝因病驾崩。 继续阅读

宋初名臣王嗣宗何以被讥为“手搏状元”?

状元帽

北宋政坛上,有个闻名遐迩的“手搏状元”——王嗣宗。宋太祖赵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也就是大宋开宝八年,太祖赵匡胤开科选仕。各路学子经过严格的笔试筛选后,只剩下十几位最优秀者,被宣入皇宫,站立在金銮殿外,等待着赵匡胤金殿面试,钦点状元郎。 继续阅读

宋都之危:赵匡胤提出迁都绝非一时心血来潮

宋太祖赵匡胤

大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三月,宋太祖赵匡胤西巡洛阳。洛阳夹马营是太祖出生之地(时为后唐禁军兵营),也是他度过童年时光的地方(民间一说其十二岁出游,另一说他曾在此生活二十余年),数十年戎马,一直难有机会故地重游。 继续阅读

女人系列:死了还在给儿子圆谎的老太太

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乐饵不离左右。疾亟,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宋史·列传第一》 继续阅读

中国历史上死的最窝囊的十大战神

第十名【袁崇焕】

袁崇焕支撑了明朝国防的半边天。有了它,清朝的野心,总是被打被打破成了幻想,努尔哈赤,皇太极更是缝袁必输。可结果却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死在了多疑的崇祯手上。袁崇焕被压入京城,谣言四起。所以入京时,京城的百姓把对满清的怨恨全部发泄在袁崇焕身上。那时袁崇焕有罪无罪,都已经不重要了。 继续阅读

宋太祖何故预言宋王朝“不出百年”有亡国之危?

天下大部分财富集中在开封,其他地方却越来越穷困,这正是赵匡胤所担心的。他预言:“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结果不幸而言中,过了不到百年,民力几乎耗尽,富庶的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停滞,北宋政府经常入不敷出,庞大的军费开支(占政府总支出的60%~70%左右)使政府和人民都喘不过气来,财政上的“积贫”和军事上的“积弱”成为不可挽回的趋势。 继续阅读

北宋时期历史大事年表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共九位皇帝,享国167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后周末帝柴宗训被逼禅位于赵匡胤。北宋定都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并设陪都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与东京开封府合称四京。 继续阅读

赵光义反对赵匡胤迁都:在德不在险

960年,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王朝,并因后周之旧,仍然以东京开封府作为都城。但在赵匡胤的心中,地势平旷的开封并非合适的都城,他认为建都长安是上策,建都洛阳是中策,建都开封是下策,因此他一直希望把都城迁到洛阳或者长安,但因建国之初,需要稳固政权,所以暂时搁置。直到十几年后,这个问题再次被赵匡胤提起,但却遭到一个人的坚决反对! 继续阅读

赵匡胤按“军样”给军人发工资

宋朝的王牌部队是拱卫京畿的禁军。按照《宋史》的说法,“萃精锐于京师”,以此扭转唐代藩镇割据、内弱外强的不利局面。禁军内部又分了很多等级。皇帝身边的中央警卫团被称为诸班直,身高均在 1.80米以上,虎背熊腰之类的词就不多说了,究竟有多厉害大家自己想象。 继续阅读

卢多逊被自己的“聪明”所误

赵匡胤手下大臣卢多逊,饱览经史,聪明强记,文辞敏捷。喜欢任用术数,且为人多有谋略,计谋更是每发成功。赵匡胤喜欢读书,常到史馆去取书,每到这时,卢多逊就会预先让史馆官员告诉自己皇帝所取之书,然后秉烛通宵发奋钻研。第2天早朝,皇帝就书中内容向群臣发问,卢总能对答如流。同僚们对此都很佩服。 继续阅读

宰相赵普脸上被赵匡胤涂墨

据宋《石林燕语》:一日,宰相赵普与翰林卢多逊同奏事。(皇)上初改元乾德,赵普称赞此年号自古未有,卢多逊说:“此乃伪蜀号也(指前蜀乾德年号)。”帝大惊,急令检史查阅,果然,遂怒,以笔抹赵普面曰:“汝怎得如他(多逊)!”赵普经宿不敢洗脸。明日早朝,帝方命涤去。 继续阅读

赵匡胤、赵普“雪夜定策”

宋朝建国,所统治的地方只有黄河、淮河流域一带,宋朝北面有北汉和契丹,西面有后蜀,南面有南唐、吴越、荆南、湖南、南汉各国,每一个国家都有独立的势力,而且他们也都在窥视宋朝的态度。在此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使宋朝不能高枕无忧,必须把这些小国或外族,消灭或制服,才能完成天下的统一,奠立宋朝国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