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5月13日,由胡适起草,经蔡元培、李大钊等16人联合签署的题为《我们的政治主张》的“提议”,在胡适主编的《努力周刊》第二期上发表。 继续阅读
标签: 蔡元培
1919年5月4日 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1919年5月4日,星期六,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0多爱国学生,齐集天安门,北大学生傅斯年作为总指挥。他们手执书有“保我主权”、“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标语。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继续阅读
1902年4月27日 中国教育会在上海成立
1902年4月15日,蔡元培与叶瀚、蒋观云等议定,成立中国教育会,专门编订教科书。27日,中国教育会在上海正式成立蔡元培当选为事务长,王慕陶、蒋观云、戢翼翚、蒯寿枢等被举为干事。 继续阅读
1917年3月29日 蔡元培要留学生莫崇洋媚外
1917年3月29日,蔡元培在清华学校高等科发表演讲时说,吾国学生留他国者,不患其科学程度之不若人,患其模仿太过而消亡其特性。所谓特性,即地理、历史、家庭、社会所影响于人之性质者也。……能保我性,则所得于外国之思想、言论、学术,吸收而消化之,尽为我一部,而不为其所同化。蔡元培认为,赴外国留学,“其志行稍薄弱者,即捐弃其‘我’而同化于外人,所望后之留学者,必须以‘我’食而化之,而毋为彼所同化。 继续阅读
1917年1月4日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着手改革北大。赴任前,蔡元培的众多友人认为北大校方腐败,臭气熏天,如赴任有碍名望。但因有孙中山的支持,他慨然领命。在就任演说上,他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
,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 继续阅读
1917年蔡元培请鲁迅设计北大校徽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北大虽然“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但是并没有校徽这一新生事物,亦即没有专属自己的旌旗标识,学生与教工出入极不方便。蔡元培上任后的第二年,即1917年,即出面请鲁迅设计北大校徽。 继续阅读
监察院长于右任担心激怒学生果断下跪求情
1931年12月15日,中共组织的“北平学生示威团”500余人前往南京,他们捣毁外交部,冲击国民党中央党部,甚至高呼活捉蒋介石、保卫苏联,最后将负责接待的蔡元培、行政院长陈铭枢打伤、扣作人质。警厅保安队抢回人质后,逮捕了5名学生。监察院长于右任担心激怒学生,果断下跪求情,学生于是被当场释放。 继续阅读
蔡元培谈历史之益
历史者,记载以往社会之现象,以垂示将来。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吾人读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否,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蔡元培 继续阅读
蒋梦麟协助蔡元培推动“选科制”改革
蒋梦麟协助蔡元培掌管北大校务期间,积极推动“选科制”改革,即允许学生在规定范围内自由选择,修够学分即可毕业,不拘年限。这项制度1917年在北大就已开始,1919年后渐趋成熟。北大的此项改革算是开“风气之先”。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新学制,明确规定大学采用这种制度。
蔡元培北大首推“学分制”
中国大学推行“学分制”从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期开始的。在任期间,蔡元培调整了北京大学的学科设置,提出沟通文理的教学办法,效仿欧美,向教育部提案,将大学的“年级制”改为学分制。1922年,教育部也将此制度在大学中普遍推行。蔡元培主政时期的北大吸引了各类学术人才。 继续阅读
李石曾回忆北京遭兵变蔡元培仓皇逃命
蔡元培在北京遭兵变仓皇逃命。李石曾回忆1912年2月29日的“兵变”:“正在客厅与蔡先生(元培)等谈话之时,忽闻枪声由远而近,发展甚为迅速,枪声火光已至院中,我与蔡先生等仓皇向后院逃避,越墙至一邻家,乃西人住宅……。”孙中山邀袁世凯南下之事因这场兵变不了了之。
学生被镇压,蔡元培不干了!
学生被镇压,蔡元培不干了!“五四”之后,蔡元培发《启事》辞去北京大学校长:“我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我欲小休矣。北京大学校长之职,已正式辞去,其他向有关系之各学校、各集会,自五月九日起,一切脱离关系。特此声明,惟知我者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