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革

文革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来自百度百科)
· 杨瑞:《吃蜘蛛的人——一份关于文革的个人记忆》
· 文革中自杀的52位名人

疯狂的年代:生活在1973年 文革

疯狂的年代:生活在1973年。

疯狂的年代,一身行头,全身上下国防绿,脚上一双黑条绒,松紧口,白塑料底懒汉鞋,简称:“白边懒”那是当年最流行最时尚的。 继续阅读

革命样板戏:文革文艺作品剧照

革命样板戏:文革文艺作品剧照

革命样板戏:文革文艺作品剧照。

革命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个特殊的词语,是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所赐的封号。“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1967年5月31日的评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 继续阅读

1965年11月10日 《文汇报》刊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1965年11月10日,在江青的秘密策划下,上海《文汇报》刊出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章点名批判北京市副市长、明史专家吴晗,攻击剧本为“毒草”。毛泽东批准发表此文并要求全国报纸转载。该文的发表及继之而来的文化艺术领域的批判运动,揭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继续阅读

1978年4月27日 文革后第一个来访的外国交响乐团在京演出

1978年4月27日 (农历三月廿一),文革后第一个来访的外国交响乐团在京演出。1978年4月27日,文革后第一个来访的外国交响乐团离钓鱼台国宾馆不远处的红塔礼堂演出。 继续阅读

1978年4月13日 文革后第一个外国交响乐团来华演出

1978年4月13日 (农历三月初七),文革后第一个外国交响乐团来华演出。1978年4月,中国接待了文革后第一个来华演出的外国交响乐团。在离钓鱼台国宾馆不远处,有一座如今己不大受注意的礼堂–红塔礼堂。 继续阅读

文革岁月:全国山河一片红的日子里

文革岁月:全国山河一片红的日子里

1967年1月31日,黑龙江省“红色造反者革命委员会”成立,这是当时成立的第一个“革委会”。1968年9月5日,新疆、西藏分别成立“革命委员会”。“两报一刊”发表社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万岁——热烈庆祝西藏、新疆两个自治区成立革命委员会》,社论称这种现象为“全国一片红”。 继续阅读

文革初期中国写真图片欣赏

文革前社会写真

文革,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 继续阅读

哪位中共元老夫人文革中用真名写大字报批江青?

文革”中,于若木因看不惯江青的所作所为,用真名真姓贴了两张揭发批判江青的大字报,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要开除党籍,隔离审查。陈云不避风险,亲自给毛泽东写信说情,最后总算保住了于若木的党籍。 继续阅读

揭审判“四人帮”量刑:王洪文为何没被判处死刑?

王洪文还年轻,他自己就曾说过,十年以后再看分晓。对他判轻了可能还会出来起作用,他的地位也最高,罪行及影响仅次于江青和张春桥,所以将他判为无期徒刑。 继续阅读

“文革”中肖劲光最不能释怀的不是挨批斗而是什么

1957年8月4日,肖劲光(左)陪同周恩来总理检阅海军部队。

1957年8月4日,肖劲光(左)陪同周恩来总理检阅海军部队。“文革”中,肖劲光最不能释怀的,不是被造反派批斗,而是家中一幅元代名画《芦雁图》被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