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贯穿中国文化的是一个“道”字,整个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是在围绕这个“道”来开展和演绎,上到治理天下,下至婚丧嫁娶、起居风俗,无不体现人们对“道”的尊重。 继续阅读
道
贯穿中国文化的是一个“道”字,整个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是在围绕这个“道”来开展和演绎,上到治理天下,下至婚丧嫁娶、起居风俗,无不体现人们对“道”的尊重。 继续阅读
老子,原名李耳,字伯阳,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为道教教祖。 继续阅读
《道德经》四六——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老子此处取天下一点现象而断天下之吉凶:天下有道。有道:即有自然,承载,包容之德。此时的天下,马是用来套车拉粪的。天下无道,则战马滋生于野。 继续阅读
道家思想以前和大家介绍过很多了,这次和大家介绍的不怎么招人喜欢,所以兴扬在这里重复一下古人是怎么看道家思想的。古人认为道家思想是源于历史经验,所以这里说的年轻人可能不喜欢,但都是源于历史经验,多想想对自己有好处的。 继续阅读
春秋战国,思想解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知道,诸子百家的各种“子”,都是用姓氏的,譬如孔子姓孔,管子姓管,,孙子姓孙、庄子姓庄,孟子姓孟,荀子姓荀。 继续阅读
老子道德经第34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继续阅读
老子道德经第36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继续阅读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继续阅读
老子的《道德经》问世以来,一直被人视为最难读懂的经典。可以说,有关《道德经》的整个读解历史,乃是一个不断被曲解的过程。有关《道德经》的这种命运,老子本人其实早就在《道德经》里就有所预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继续阅读
道德经的奥秘:五千真言《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几千年来,关于老子,关于《道德经》,有着无数的传说和猜想。 曾仕强教授认为,《道德经》和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有着密切关系。 继续阅读
道德经是谁写的?道德经是老子写的。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继续阅读
曲【1】则全,枉【2】则直,洼则盈【3】,敝【4】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5】。不自见【6】,故明【7】;不自是,故彰【8】;不自伐【9】,故有功;不自矜【10】,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继续阅读
习近平历次重要讲话发现,他曾数次引用古典诗句、谚语阐述思想。谆谆告诫,语重心长;殷殷期望,寄意深远。本文盘点习近平所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经典古语和名言。 继续阅读
最近传出的新闻是,老子的《道德经》将进入高中传统文化通识教材,并且原文全本讲解。传统文化走入课堂,难免引起争议。但作为选修课程或者课外读物,读典籍利大于弊。马云就常读《道德经》。在他助理所写的《这就是马云》中,就有马云读《道德经》的感悟,澎湃新闻获得授权摘录。 继续阅读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泮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于其无有也,治之于其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累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