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时候,苏州有个书生,读书之余,锻炼身体。或许打小心中就有个武侠梦,也或许就是单纯的好玩,这位书生希望能突破万有引力的规律,在墙壁上行走如飞。
一来二去,这位书生居然也能倾斜着身体在墙壁上跑上四、五步,飞檐走壁肯定是算不上的,基本上也就是跑酷的初级水平。
年轻人当然有虚荣心,书生偶尔为之的炫技,恰巧被一个飞贼团伙看见,由此引来了一段曲折的传奇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车中女子》,最早出现在《原化记》(又作《源化记》)中,后来被《太平广记》收录。
到了进京赶考的时节,书生收拾收拾上了路,那时候可没有高铁,也没有飞机,从苏州到长安,起码也要几个月。
一路千辛万苦到了长安,离考试的日子还有一段时间,放松心情的书生就开始在繁华的都城中闲逛。
某天,书生路遇两个宽袍大袖的半大小子,人家毕恭毕敬向书生行礼,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手忙脚乱地回礼,这不认识啊?什么操作?大概是认错人了吧?
几天后,书生再次遇见了这两个少年,这一次,人家上前主动搭话,说是要请书生搓一顿,压根没有搞清状况的书生稀里糊涂就跟着人家走了。
在长安东市的一所房子里,还真有准备好的宴席,一大群少年人毕恭毕敬地等着。不一会儿,一辆很漂亮的花车驶进院子,从车上下来一个看上去十七八岁的大美女,相貌、气质、穿着,都是上上之选,原来这位才是请客的正主。
这是艳遇吗?长安城果然有些门道,精虫上脑的书生有点小期待。
酒过三巡,美女开口说,听说你会轻功,能飞檐走壁,能不能让我们开开眼?
书生不好推辞,就玩了几招跑酷,洋洋自得,能在墙壁上走上四、五步算是很厉害了吧。
美女看了书生的表演,没有表露出太多的情绪,随口夸了书生一句之后,就让少年们也来露上几手,只见这些少年个个身手敏捷,蹿高伏低,最起码也是高级跑酷,比书生的水平强多了。
酒席结束,书生并没有等来期待中的私定终身、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很有些失落。
又过了几天,书生在街道上再次偶遇最初的两个少年,少年向书生提出借马的请求,抹不开面子的书生不好意思拒绝,就把自己的马借了出去。
没想到,第二天传出消息:皇宫中遭遇飞贼,大内高手一路追击,只找到了一匹原本是用来运输赃物的马。
官府顺藤摸瓜,很快找到了身为马主的书生,书生锒铛入狱。
任凭书生怎么喊冤,官府认定书生就是飞贼的同伙,还特意把书生关进了一个深达十多米的深坑地牢。这个地牢只在顶部开了一个一尺见方的小孔,用来透气和传递食物。官府担心书生身怀绝技,万一逃走了,皇宫失窃案的线索就断了。
到了晚上,悔恨不已过于轻信别人的书生长吁短叹,忽然有个人从顶部的小口降下,地牢里黑漆漆的看不清,从声音判断,应该就是请他吃饭的大美女。
美女小声对书生说,别害怕,别作声,我来救你出去!美女利索地用绢带把书生捆在自己的背上,也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书生从地牢中救走了。
书生逃出生天,也没法参加即将开始的高考了,一路隐姓埋名,辗转回到家乡,从此也再不敢来长安了。
故事结束了,问题来了。
美女为什么要见书生?接着又为什么要害他?最后又为什么要救书生?
其实很简单,美女是一个飞贼团伙的头领,最初她以为这个书生身怀绝技,想拉他入伙,没想到看走眼了,书生的功夫根本就是平平,完全派不上用场。
为了避免书生向官府告密,飞贼团伙先是借马陷害书生,然后又救他出来,这样,书生就成了越狱的通缉犯,自保还来不及,也就谈不上告密了。
这位车中女子,也就是飞贼首领在著名的《三十三剑客图》中排名第四。
只是苦了书生,艳遇没等来,莫名其妙地遭受一场无妄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