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共和国历史书籍

《天惊—中国空军传奇》第16章

  英雄导弹营四战四捷,毛泽东看过战报后,欣喜地说: “我要见见他们!"蒋军飞行员尚未毙命,司令官却匆匆登门报丧。

  一、地对空导弹英雄营首战告捷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之后,又一件新式武器登场了。华尔街的老板们依仗他们发达的 科技,研制出了"空中骄子”

  U—2型高空侦察机。

  1960年1月,国民党空军接收了美国提供的这种高空侦察机,经过1年多时间的训 练和准备,于1962年1月13日开始进入大陆侦察。

  刘亚楼依靠在沙发椅上,凝视着墙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图,心中十分焦虑。自19 62年1月到6月,在短短的6个月内,国民党的U—2型飞机已窜入大陆11架次,活动 范围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区,而我则奈他不何,这是我空军的耻辱,作为空军的最高司令官, 他感到十分内疚。

  对于这种高空间谍飞机,普通老百姓也许只有一个模糊笼统的概念,刘亚楼心中却十分 清楚。这种由洛克希德飞机公司于1958年研制成功并经不断改进了的间谍飞机,是当今 技术最先进、性能最优异的高空远程侦察机。其它的飞行速度和续航能力,可以一直从台湾 窜到我国西北,在新疆、甘肃、青海兜上几个圈后,再飞回驻地,续航时间可在八九个小时 以上。它的飞行高度可达2.2万米以上。它装有高空巨型航空摄相机,可以在两万米的高 空向地面拍照,横向判断范围可以达150公里,而且可以清晰到看清人的面容和动作。

  这样的飞机造成的麻烦,当然是可想而知的。而华东恰恰正是它进出大陆的主要通道。

  最让刘亚楼伤神的是,它的每一次入侵,几乎都被我发现,歼击机一次次起飞迎击,却 一次次让它逍遥自在地溜掉。

  有什么办法呢?最好性能的米格—19飞机也只能爬高到1.7万多米,和它还相差好 几千米呢!

  地空导弹!刘亚楼眉头猛地一皱,然后缓缓地舒展开来。

  地对空导弹是一种新型的武器,我们国家起步较晚,研制的水平也不太高,至今虽已装 备部队,但从未应用过实战,能成功么?

  但从另一角度考虑问题,用地对空导弹打U—2正是他们检验技术战术水平,积累实战 经验的最好时机。

  对,他一跃而起,走到写字台前,向中央军委疾写报告。

  6月27日,在首都要地驻防的地空导弹部队乘坐一列秘密军列,悄悄离开北京,挥师 南下。

  当时中国的地空导弹部队十分有限,唯一能够对付U—2型高空间谍飞机的,就是那几 颗从苏联引进的性能十分有限的萨姆—11地对空导弹。这种导弹是固定式或平均固定式 的,机动性能极差。而且,只有飞机进入它的"有效范围"内才有可能将它击落,若超出"有 效射程",就只好望天兴叹。

  因此,要想打下U—2型飞机,就必须先找一个敌机有可能经常光顾的地方把导弹埋伏 好,然后静候它的到来。

  6月底,按照空军提供的数据资料,地空导弹部队首先在湖南长沙附近设伏。但将近两 个月过去了,未遇到敌机入侵。

  空军领导机关和地空导弹部队,再一次悉心研究了U—2型飞机入窜的规律和特点,认 真分析了U—2型飞机每次进入大陆的航线,发现敌机几次进入侦察都经过南昌,而且当福 建方向有航空兵部队调动时,通常都要飞临侦察。

  刘亚楼司令员当即签署命令,决定将某地空导弹营从长沙转至南昌设伏。

  为出岂不意,导弹营从装车、行军、到进入阵地,均在夜间进行。

  为了诱使U—2型敌机出动,又实施了一系列动作。空军总部9月7日命令南京的一个 轰炸机大队空中转场到南昌。8日又从南京出动轰炸机1架,高空飞至南昌地区作佯动,以 吸引敌侦察机的注意。

  9月9日6时许,夏日的清晨,凉风徐徐吹过,使人心旷神怡。

  空军雷达观察所里观测人员正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突然发现雷达显示屏上出现一个熟悉 的光点。大家十分兴奋,立即向南昌地区空军指挥所报告:“雷达部队报告,敌空军一架U —2型高空侦察机,从平潭岛两万米的高度进入大陆上空,请准备攻击。”

  空军指挥所里,刘亚楼上将亲临督战,他紧握话筒,下死命令:“这回不准放过敌 机!”

  刘亚楼双目紧盯着显示器。将其他一切事务都抛到脑后。

  “报告首长,敌机距离200公里!”

  “敌机距离180公里!”

  刘亚楼习惯地摘下军帽,解开衬衣的扣子,抓起电话:

  “接岳振华!”

  岳振华是导弹营的营长,也是执行这次截击任务的指挥。

  “报告司令员,看见了。"岳营长站在指挥台上回答。面前的雷达显示屏幕上,隐隐约 约有一个比针尖略大的光点回波在游动。

  “看准了,给我把它敲下来!”

  “是!"岳振华大声回答。

  8时29分,这架由国民党少校飞行员陈怀驾驶的U—2型飞机经九江左转,直飞南 昌。

  果然,他的侵入是有缘由的。最近,中共在南昌一带空军转场频繁,上司派他驾机侦 察,想实地察看一下这儿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没想到,他恰恰落入了圈套。

  此时,南昌机场的地空导弹营的全体官兵,早已进入作战状态。各战斗分队密切配合, 精心操作,反复验证着导弹发射前的各种数据。

  指挥所里,身材魁梧的营长岳振华,站在指挥台前,心中百感交集。

  打U—2型,这是全军上下的强烈呼声,也是他自己的心愿,更是导弹营成立以来的第 一仗,军委首长精心策划,频繁调动部队,已经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这决定胜负的 最后一锤子,就要有自己来决定了!

  8时32分,雷达报告:敌机已进入火力范围。

  岳振华抖擞精神,手握送话器,大声发令:

  “校正目标!”

  “已校正目标!"发射手报告。

  “发射!"岳振华下达命令。

  “咚!"导弹发射架一声震动,导弹呼啸着冲入高空。

  “再发射!"岳振华一声令下。

  “咚!咚!……"又有两枚导弹直冲云天。

  U—2型飞行员陈怀怡然自得地驾驶着飞机,在空中拍照,他想再有半个小时,就可飞 回台湾,心中十分惬意。

  突然,他听到空中有异常声响,还未来得及仔细辨别,就听见"咚咚咚"3声巨响,自己 驾驶的飞机一头栽了下去。

  陈怀此时身上已被飞机残片击伤,鲜血淋漓。现在保命要紧,他不顾一切地弹出机舱, 拉开了降落伞。

  “打中了!打中了!"南昌机场上一片欢腾。

  岳营长跳出指挥台,跑到发射场上,与发射手们拥抱在一起,这位当年在抗美援朝中立 下赫赫战功的高炮战士,奋力把军帽抛向空中。

  被击毁的U—2型飞机翻滚着坠落在南昌东南15公里的荒丘上。飞机残骸被送进了北 京军事博物馆。国民党少校飞行员陈怀,曾因多次驾驶U—2型飞机入侵大陆,被授予“国 军克难英雄"的称号。飞机坠落时,他虽然及时弹出弹舱,跳伞成功,但被飞机碎片斜穿心 肺,当他降落在一块稻田里时,已经死去多时了,后来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妥善将他安葬, 并给他建立了一块墓碑。

  历史,将记下这一时刻,1962年9月9日8时39分。中国空军击落第一架美式U —2高空侦察机。

  9月15日,首都各界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万人祝捷大会。坐在主席台上的刘亚楼 司令员眉开眼笑,不断给前来祝贺的国家领导人敬礼。祝捷大会开始时,周恩来总理振奋地 宣布:

  “我们的人民空军,又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前几天,美国U—2飞机入侵苏联,他 们还只能提出警告,而我们的空军却把它打掉了!这是空军的胜利,也是人民的胜利,更是 历史的胜利……”

  9月21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听 取了导弹营营长岳振华关于击落U—2型敌机情况的汇报,给空军部队以极大的鼓舞。

  中央军委发布嘉奖令,导弹营荣立集体一等功。

  二、老部长的贡献

  第一架U—2型飞机被击落以后,蒋军立刻变得小心起来。通过电子侦察等多种手段, 也摸到了人民空军地对空导弹制导系统的控制频率。于是在U—2型飞机上加装了电子预警 系统,用以向飞行员发出受地空导弹威胁时的预警信号,只要地空导弹一接近飞机。飞机上 的电子预警系统就可以显示报警。从而使飞行员避开导弹的攻击,而安全逃脱。

  1963年3月9日至9月25日,敌U—2型飞机深入至西北地区侦察,3次飞入地 空导弹设伏地点,均因迫使用预警系统,及时改变了飞行航向,避开了导弹的打击。

  四机部部长王诤在一份情况通报中看到这则消息时,立即引起了深思。四机部是电子工 业部,集中了全国一大批电子技术专家,看到空军遭这么大的难,遂决定调集精兵强将,为 导弹部队攻克难关,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导弹部队的官兵,制定了一个使U—2型飞机落 入"陷井"的周密计划。敌U—2飞机是如何避开地面我导弹攻击的呢?关键是他们的机载雷 达接收机在发挥作用。接收机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我地面雷达发射出的频波特点和各种空导雷 达工作的具体参数,准确地判断出我地面雷达的类别、性能和工作状态。敌机在飞行中一旦 接收到我雷达电波,便知道已被我雷达或导弹跟踪。于是马上采取措施,逃离这一地区,从 而脱离险境。我们的对策是,通过更换电器元件及各种技术手段,改变地空导弹制导站搜索 雷达信号的各种参数,使之酷似一个普通的高炮雷达,这就会使敌机丧失警惕。这个"陷井" 计划,由四机部的专家协助岳振华的导弹营来完成。

  为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中央军委聂荣臻副主席建议将几个地空导弹营统一部署, 集中使用,组成大面积有机结合的火力网。根据这一指示,空军将几个营机动到弋阳至衢州 160公里的拦截正面集体待命。

  一切都如期完成。

  空军副司令员成钧随同部队一起来到设伏地点。

  11月1日清晨,成钧副司令员召集各营营长、政委开会,进一步明确作战指导思想, 督促落实"近战快战法"。

  会议开得活泼、热烈,大家正讨论在兴头上,作战参谋匆匆走了进来,将雷达部队刚刚 发现的报告送呈成钧副司令员。

  成副司令员立即向与会者宣布:

  “一架U—2型敌机于7时43分从温州进入大陆,随后经过衢州以东地空导弹部署外 侧,向西北方向飞行。这架飞机是到西北地区侦察的,返航时极有可能再次经过设伏地 区。”

  他加重了语气,说:

  “现在我命令,各营导弹发射架作好伪装,不准暴露目标,抓紧时间准备,一定要抢在 敌机返航前打掉它!”

  上午7时23分,国民党空军第五联队少校叶常棣驾驶U—2型高空侦察机,从台湾桃 园机场起飞,经温州窜入大陆。

  叶常棣此行的任务是到大陆西北去侦察中共的核基地。

  因为一年来,有情报说中共的核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也许 是不很久远的事情了。他知道执行这种任务,最怕的是和大陆的导弹"接吻"。因此一路上小 心翼翼,稍有异常便调头飞逃,如今已完成了空中照相任务,他无心恋战,只想早些返回台 湾。

  在返回路线的选择上,叶常棣颇费了一番思量。原路返回呢?还是另辟新路?另辟路有 踏进中共导弹火力网的可能,原路返回虽说有暴露行踪之嫌,但来时平安,说明这条航线上 没有导弹设伏,在几个小时后,中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调集兵力。这种思维定势,把 自己送进了地狱。

  当U—2型飞机沿原航线返回时,衢州的导弹部队各营目标指示雷达在200公里处几 乎同时发现目标。敌机过九江后,径直飞向地空导弹营阵地,踏入了死亡的陷阱。为了隐蔽 制导雷达频率,岳振华命令先使用炮瞄雷达向导弹部队指示目标,待敌机距离35公里时, 打开制导雷达天线,随后岳振华命令全营对准目标,连续发出了两枚导弹。

  叶常棣飞临江西上饶地区上空,已经从两万多米的高空隐隐约约感觉到远方的海岸线 了,不由得心中一阵轻松。他满以为此次又平安无事了。他操纵飞机准备出海下滑,飞机从 750公里的时速开始加快。可是,突然"轰"的一声巨响,飞机像玻璃起被石头击中一样的 解体,自己则像其中的一粒小药丸似地被甩了出去,失去了知觉。自由落体的刺激,耳旁的 风声气流使他在两三分钟后才醒来,求生的欲望使他迅速打开降落伞……在空中降落的短暂 时间里,这位少校已经明白,自己终于与导弹在空中"接吻"了!

  叶常棣降落在一个丛林茂密小山丘上。着地后,他企图站起来逃跑,可是动弹不得。他 两腿多处飞进弹起,手臂也受了重伤。

  “完了,真要让共产党剥皮抽筋了。"他瘫在冰冷的草地上,绝望地唉叹气来,他觉得 自己罪孽深重,共产党无论如何也不会宽恕他。

  叶常棣原籍广东惠阳,对大陆他是"屡次进犯",1960年第一次驾RA—101型飞 机侦察大陆;1961年又9次侦察大陆。两次受蒋介石的接见,两年均被选为国军"克难 英雄",这是台湾当局对反共有功人员的最高奖赏。1963年2月派往美国接受驾驶U— 2训练。回来后,又驾驶U—2到大陆侦察过两次,获飞虎奖章一枚,蒋经国多次邀他到家 里赴宴。就在10月份,又受到蒋介石的接见。可是这次……没容他再想下去,解放军和民 兵便包围上来,他动了动,只觉得全身痛痛,四肢酸麻,他不再反抗了。

  一位解放军战士用闽南话对他说:“不要怕,我们不杀你。"他被用担架抬着,送进了 当地医院。

  躺在雪白的病床上,叶常棣依然十分恐慌,多少年来,蒋军的反共宣传使他中毒颇深, 他总认为不知什么时候自己将被抽筋剥皮,零刀碎剥,医护人员和蔼认真地为他治伤,他也 认为是一种欺骗手段。

  两天后的一个下午,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副司令成钧来到医院,看望了叶常棣。一听说 是中共空军的最高司令官来了,叶常棣十分惊慌,可两位司令员亲切地抚住他的肩膀,叫他 不要起来,安心养伤,还熟稔地同他谈话。

  刘亚楼问:“听说你是广东人,多大了?”

  叶常棣答:“是的,31岁了。”

  刘:“你放宽心,我们没有必要杀死你。”

  叶:“在台湾听说被你们抓住了要剥皮。”

  刘:“哈哈哈,我们像那种人么?你被击中前,可以看到台湾了吗?”

  叶:“看到海了,眼看就要回家了。”

  刘:“被打时,有什么感觉?”

  叶:“一震就被抛到空中,座舱解体了。”

  刘:“飞机有防御武器没有?”

  叶:“没有。其它的高度优势,你们的飞机对它没办法。

  唯一怕的是导弹。知道大陆上到处有导弹阵地,我们的航线想办法避开。”

  刘亚楼最后安慰叶常棣:“你这样年轻,参加国民党军队是岂不得已的事情。在那个环 境里,你不当飞行员,别人也得当,你只能这样做。你现在不可能一下子相信我们的话。你 对我们的政策可以一步一步地看。你以后的事,可以商量。要回去,也可以,等伤养好了, 我们送你回去……要等到将来……”

  望着两位亲切和蔼、像两位老大哥般的司令官,叶常棣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台北"中央社"在这架飞机被击落的第三天,发了一则消息说:“我空军高空侦察飞机一 架,于11月1日下午在匪区上空执行侦察任务时失事。"对被击落一事采取"不承认主义 。

  对叶常棣呢?也不承认其存在了。国民党空军尽管知道叶常棣已被我军生俘,但在19 64年3月29日"青年节"的正式文告中,仍称叶常棣"壮烈成仁"。而此时叶常棣已完全恢 复了健康,但却有家难归了。

  这次战斗是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第二次击落U—2飞机,胜利的喜讯立即传到了北京,中 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彭真代表中共中央向作战部队表示祝贺,并致以慰问。聂荣臻元帅指示: 这次作战,做到了战术和技术的密切结合,要很好总结经验。

  地空导弹营营长岳振华,原来是高射炮兵团长,担任营长5年来,领导全营指战员苦练 技术,钻研战术,作战指挥机智果断,勇于负责,连续击落国民党空军高空侦察机两架,表 现出良好的政治、军事素质和指挥艺术。

  1964年7月7日,岳振华所在的地空导弹营在福建漳州地区设伏,又运用"近快战 法",击落了第3架U—2型飞机。

  这天上午,台湾出动两架U—2型飞机进入大陆,分别在广州、上海侦察后向漳州飞 来,曾经一度出境又重新入陆。当两架U—2型飞机接近漳州100多公里时,另一架RF —101飞机又低空进入汕头侦察。

  当时导弹营只有4个发射架,4发导弹,仅能对付其中的一架敌机。岳振华(此时已是 副师长)沉着指挥,果断地决定打从南面进入的一架U—2型飞机。在距离目标32公里 时,指挥部队突然打开制导雷达天线抓到目标,3秒钟内完成导弹发射前的操纵动作。

  岳振华一声令下:“发射!”

  瞬间,3发导弹连续发射。这架U—2型飞机猝不及防,中弹坠下蓝天。

  岳振华大喊:“打得好!”

  这架国民党的U—2型飞机中弹以后,坠毁于漳州东南7公里的红板村。驾驶这架飞机 的是国民党空军号称"头号王牌"的少校飞行员李南屏,他曾12次驾U—2型飞机侦察大陆 都安然逃脱,这次终于随机毙命。

  地空导弹营四战四捷,战功卓著。

  北京中南海。

  毛泽东主席在空军战斗报告上亲笔批示:

  “很好,向同志们祝贺!”

  随后,毛主席拿起电话,对周总理说:

  “恩来,这个部队在哪里,我要见见他们。”

  1964年7月23日,是地空导弹营全体指战员最幸福的日子。毛泽东、周恩来、朱 德、彭真、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导弹营全体指战员。

  三、张立义的最后一次飞行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台湾当局极为 震惊。又频频出动U—2型飞机前来侦察我核基地情况。由于这时美国电子专家给U—2型 加装了B电子干扰系统,使大陆导弹屡放空炮,于是,U—2型飞行员又胆壮起来。

  1965年1月9日下午,台湾台北。

  桃园机场宽阔的草坪上,国民党空军第五联队35特遣中队的少校飞行员张立义,正在 同几位同事兴致勃勃地打高尔夫球,联队长把他叫过来,说:“张立义,你有任务。”

  张立义问:“现在?”

  联队长回答说:“准备一下,明天。”

  再过几天就到春节了,去年春节就因为有任务没有在家,今年张立义想在家好好地过个 团圆年。并且想好了给妻子买一块衣料,给女儿买一串项链,给儿子买几挂鞭炮。说句心里 话,张立义很不愿意这时候去大陆执行任务,他怕那个“万一",而且安排好的春节又要泡 汤了。但军令如山,又有什么办法呢?

  第二天,张立义还在机场做飞行准备的时候,我解放军空军指挥所便得到了敌人马上出 动的确切情报。于是,向在内蒙古萨拉齐的地空导弹营,下达了作战命令:“台湾国民党空 军U—2型飞机一架,将于今日18时从桃园机场起飞进入大陆侦察。命你部作好战斗准 备,务必将其击落。”

  当晚18时,张立义驾驶他那3521号U—2飞机,升入茫茫夜空,向大陆飞来。他 这次的任务是对大西北核基地进行夜间红外线照相侦察。

  在张立义看来,到大陆侦察实在是个苦差事,飞行员必须按预定航线飞,无论发生什么 情况,都不能随意改变航线。

  况且,飞机拍照下什么东西飞行员也不知道,危险却极大。不过,参加这种侦察飞行一 次能拿到5000元台币的奖金,还能获得很高的"荣誉"。他在1964年7月从美国训练 归台,就受到蒋介石的接见,并与蒋总统合影留念。此后由于8月至12月他3次驾U—2 到大陆侦察,圆满完成任务被迫为本年度国军"克难英雄",又两次受到蒋介石接见。张立义 觉得,这是军人最大的荣誉。他这一生功成名就,且有娇妻爱子,已经生无所求了。

  此次返航后,他决心解甲归田,再不过这种提心吊胆的生活了。

  他看看手表,确认U—2已从山东半岛进入大陆上空。便再也不敢悠然遐想,神经立即 紧绷。说不定什么时候共军的导弹撞上来。

  飞机进入内蒙古上空,他看了一下飞行表,再有一刻钟就可以返航。完成这最后一次任 务,他就要离开这令人心惊肉跳的35中队了。

  突然,电子预警器的显示器上出现了乱糟糟的小亮点。张立义有些疑惑,如果萨姆—Ⅱ 导弹向自己飞来,显示器上应该是一条稳定的亮线。可是,他哪里知道,解放军空军的“反 电子预警2号"已经使他的13系统电子预警器失灵。此刻,3颗导弹正排着纵队向他驾驶 的U—2型飞机飞来。

  就在张立义犹豫要不要打开13系统电子干扰开关时,一串火球已忽地窜到机翼下,顿 时,像遭雷击一般,机身剧烈抖动,密封舱一片漆黑。

  “我被击中了!"在这可怕的一闪念间,他拉下自动弹射手柄,"轰"的一声,他什么也 不知道了。

  降落伞将昏迷的主人投向地面。

  冷!一阵阵刺骨的北国寒风将张立义吹醒,他发现自己躺在雪地上,奇寒难忍。刚才, 他还在保持20度恒温的座舱里,现在被抛在零下26度的雪地里,身上只穿着单薄的高空 飞行服,怎么会没有感觉呢?他准备站起来跑步取暖,可一使劲,腰部和踝关节彻骨的疼 痛,他这时才知道自己已经受伤了。

  昏迷中,他恍恍惚惚地感觉到远处有汽车的灯光,还有手电筒灯光在晃动照射,还听得 见汽车声和人声。原来人们是都跑去看飞机残骸去了,倒把他这个飞行员扔在了一边。他如 今气若游丝,刺骨的寒气似乎已渗透进他的躯体,冻僵了他的心肺和内脏。他是多么想让人 们俘虏他呀!不然的话,他很清楚,他会在冰天雪地中冻成僵尸的。

  他大声呼喊,使劲摇晃发光的救生设备,可仍然没人注意他。

  在美国受训时,为期3周的野外生存训练起了作用。他拖着身子,在雪地里开始爬行。 从被击落时的10日晚21时15分,一直爬到11日天明,他整整爬了8个小时。

  终于,他爬到了一家冒着炊烟的土房前,心中一阵大喜。

  这是村头第一家,门虚掩着,堂屋里灶口还冒着暖热的火光,一位农妇正在做早饭。他 扒开房门,想到灶口取取暖,要一碗热汤喝。

  “谁?你是谁?"农妇发现了他,大惊。那怪里怪气的飞行头盔、高空飞行服,农妇哪 里见过。

  “我冷……让我暖和一下吧。"张立义央求道,身体瑟缩着向灶口移动。

  这位农妇此时心中已经明白了八九分。

  “不能烤火,冻身子不能烤。"农妇从衣柜里拿出一件大衣给他穿上。又说:

  “吃的东西在桌上,你自己吃,我出去办点事就回来。”

  农妇去了一会儿,带来了几个民兵。

  这位农妇是大队长董吉召的老婆,这里是内蒙古土默特旗沙沟子公社西一间房生产大 队。几个民兵用毛驴车把气息奄奄的张立义拉到了公社。当驻地的解放军赶到时,这位少校 飞行员、国军"克难英雄",已在公社换上了一套崭新棉衣,戴着棉帽,一副当地人打扮,正 坐在坑上吃热腾腾的鸡蛋面条呢!公社的干部、民兵和前来看热闹的群众还都一个劲儿地劝 他"多吃点,多吃点",弄得张立义受宠若惊,这哪里是在对待俘虏,分明是在招待客人。

  令人感到可笑的是,就在张立义坐在坑上吃鸡蛋面条热得浑身冒汗的时候,在台湾东港 张立义的家里,国民党空军司令徐焕升上将拉着悲起的脸,亲自登门报丧。顿时张立义的家 人哭成一团。

  1965年1月12日,台湾的中央日报是这样报道的:“空军少校张立义不幸于10 日夜驾U—2侦察机到大陆执行任务时殉难。空军总司令徐焕升上将特于11日午间专程前 来亲向张少校夫人张家淇女士及其子女和岳父母等慰问。”

  而张立义也同叶常棣一样,在大陆开始了必要的学习与改造生活。

  这次击落张立义驾驶的U—2型飞机是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第一次夜间击落飞机,击落敌 机的地空导弹营荣立一等功,受到国防部的通令嘉奖。

  1965年,我国自己制造的地空导弹开始装备部队,随着导弹部队的增多,不仅重要 目标有地空导弹部队固定设防,机动设伏的部队也相应增加了。

  1967年9月8日上午,国民党空军出动一架U—2型飞机,进入浙江嘉兴地区侦 察,飞行高度为2万—2.05万米。

  设伏在该地的地空导弹某营,首次使用国产地空导弹,有效地破坏了敌机的电子干扰, 准确地将敌机击落。

  自1959年9月至1967年9月的8年间,国民党空军的RB—5D、U—2型高 空侦察机先后进入大陆侦察129架次,被击落6架。其中U—2型飞机进入大陆110架 次,被击落5架,生俘飞行员两名。

  随着中国空军的不断强大,新型机种和多种先进的地空导弹装备部队,中国的领空已被 警戒得密不透风。蒋军飞机只要入侵,已很难再安全返回。从1968年起,国民党空军终 于痛苦地承认了这个现实,被迫停止派遣U—2型高空侦察机进入大陆纵深活动。

· 推荐:官场小说 商战小说 作品集 玄幻奇幻小说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