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共和国历史书籍

6.1 毛泽东:打到三六线去!

  上任仅仅几天就在部队大规模的撤退中无能为力的李奇微,他将美军撤退的那些天视为他军事生涯中最苦闷的时刻。如果从战场演变的前因后果上看,也许联合国军阵地的丢失直至汉城的放弃,这位司令官不应该负直接的责任,但作为战场指挥官,军事和政治上的压力,以及媒体添油加醋的渲染,却令他度日如年。更重要的是,他无法判断自己和自己的部队目前到底处在一种什么样的境地里,具体地说,就是是否已经面临着准备向日本撤退的局面。正如麦克阿瑟给他指示的那样:"无论如何在最后的时刻确保釜山的桥头堡,保证部队在情况最坏的时候撤回日本。"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将成为千里迢迢跑到朝鲜率领联合国军的残兵败将撤离战场的一位司令官,这个名声无论对他个人的声誉还是对他职业军人的前途都必会起到悲剧性的影响。

  李奇徽无论如何不想看到这样的结局。

  从一开始,李奇微就不认为美国人在朝鲜输定了。当柯林斯视察前线的时候,他把自己的感觉透露给他的西点军校的老同学。他在地图面前详细地分析了自中国军队参战以来,几次大的战役的每一点演变过程,最后的结论是:美国人完全有理由再试一试。

  联合国军撤出汉城,在三七线附近加强了防御力量,准备抗击中国军队随之而来的进攻,可是,战场上却出现了令人迷惑不解的寂静。有消息说,中国军队新的攻势将于20日开始,为此联合国军前沿的官兵整日处在紧张和恐惧之中。但是,又有空中侦察报告说,没有发现中国军队大规模进攻的迹象,甚至在接触地段根本没有发现中国士兵。中国军队销声匿迹了,如同联合国军第一次向鸭绿江进攻受到伏击后,中国军队突然消失了一样。没有人能说出中国军队的司令官脑子里正在盘算什么,因为按照一般规律,中国军队如果继续进行大规模的进攻,联合国军只能是继续撤退,如果中国军队的进攻持续不断,联合国军最终被赶到海里不是不可能的。也许是中国军队司令官的又一次更大的阴谋?或者说,这是更大规模进攻的前兆?联合国军整个前线弥漫在一种前途未卜的气氛之中,人人都心情烦躁地预感着各种可能的不幸。第八集团军司令部的参谋们不是应麦克阿瑟的要求,已经做出详细的撤出朝鲜的计划了嘛。不是连撤退的细节,包括撤退的序列和运输的手段都已经制定完毕了嘛。甚至连南朝鲜部队的去向,当然还有南朝鲜政府官员和他们的家属的去向也考虑到了嘛。听说要把这些人转移到海中的一个岛屿上去,犹如中国的蒋介石跑到海中的一个岛上一样。

  在骊州第八集团军指挥所里,李奇微在光线微弱的瓦斯灯下,细心翻看了中国军队在朝鲜参战后,美军方面所有的机密战斗记录。迄今为止,中国军队与联合国军进行了三次大的战役,前两次是联合国军处在进攻状态后遇到中国军队打响了遭遇战,后一次联合国军是防御状态,中国军队打的是阵地攻坚战。

  李奇徽在战斗记录中发现了一组至关重要的数字:美第八集团军第一次向鸭绿江进攻,遭到中国参战部队大规模打击的日期是1950年10月25日,真正大规模的战斗从26日开始,11月2日联合国军主力撤到清川江南岸,战斗历时八天;美第八集团军第二次向鸭绿江进攻,11月25日遭到中国军队的攻击,激战持续到12月2日,中国军队停止了对溃败的联合国军的攻击,战斗历时八天;第三次,中国军队于12月31日开始大规模进攻,l月8日中国军队停止追击,战斗历时也是八天。

  八天,三个相同的战时数字!

  李奇微知道了,中国军队的任何攻势,最长的延续时间是八天。

  "八"天是由中国军队的后勤补给能力决定的。在联合国军强大的空中封锁下,中国军队的后勤补给线受到严重威胁,甚至不断中断。中国军队物资运输的手段本来就处于接近原始的状态,汽车和火车的运输在受到空中封锁之后,只能靠人力和畜力。山路崎岖,气候恶劣,支撑数十万军队的粮食弹药供应就成了简直不可能的事。在一个战役开始之前,中国军队的后勤准备的最大限度,只能是为一个士兵提供大约维持一个星期的粮食弹药,而且这些粮食和弹药还得让土兵自己携带,一旦粮食弹药消耗完,后勤补充如果不及时,战役就只能停止。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军队再凌厉的攻势也只能持续一个星期。

  李奇微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中国军队的"礼拜攻势"。

  其实,这也是中国军队在占领汉城后为什么没有继续扩大战果的最根本的原因:中国军队不具备持续攻击的能力。

  李奇微把战场上混乱的进进退退逐一分析出清晰的条理:"礼拜攻势"大大限制了中国军队的作战,而且,即使在战役进行当中,中国军队也不敢在白天进行大规模的攻击行动,因为联合国军的空中可击所造成的威胁是他们不可克服的。每每在夜间作战,天一亮就立即隐蔽。这又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军队的攻击速度、限制了中国军队的战役发展。

  军事上任河最富成效的作为在如此多的限制中是不可能实施的。

  李奇微总结出了对付中国军队的有效办法:当凶猛的"礼拜攻势"接近尾声的时候,以强大的反击力量立即投入前沿,向弹尽粮绝的中国军队毫不迟疑地扑上去,"接近他们!打击他们!"左奇微同他的部下提出这样的要求、他给自己要采取的第一步行动定名为:"猎犬行动",意思是像猎狗一样跑上去寻找中国军队到底现在在哪里,主动创造战机,大胆地接触中国军队的前锋,把正处于受物资供应短缺困扰的中国军队死死缠住。"不是都在说联合国军到底应该怎么办吗?依我看,联合国军的出路只能是进攻、进攻、再进攻!"

  在彭德怀命令中国军队全线停止追击一个星期后,1951年1月15日,李奇微的"猎犬行动"开始实施了。

  为了使美军官兵们更加明确自己的战术思想,李奇微将联合国军今后与中国军队作战的总的战术原则定义为:"磁性战术"。他催促位于前沿的所有的部队立即采取行动,派出小规模的侦察队,大胆地向北侦察,"一直到发现中国人的真正的防御线为止"。

  李奇微特别要求:美军士兵充当侦察队的主力。

  15日,在水原至利川间的两军对峙线上,李奇微派出的侦察队开始了主动向北的试探性侦察进攻。

  由汽车搭载步兵,几辆坦克为前导,采取小股多路的方式,沿着接触线上的宽大正面向北进行威力搜索,向中国军队伸向前沿的每一根触角进行小规模的攻击,并且密切观察中国军队的反应。开始是连、排级的兵力规模,后来上升到团级的兵力规模,并配合大量侦察机的空中侦察。同时,情报部门派去大量特工向北渗透。美军地面的侦察队没有寻找到中国部队的痕迹,他们看见的只有在被战火摧毁的村庄废墟中生火取暖的朝鲜农民,"只有这些零星的农民才证明这片不毛之地尚存有生命的迹象"。偶尔有少量中国军队的侦察兵出现,发生了数次小规模的遭遇战,战斗平淡而短暂,基本上以中国侦察兵消失在雪野中为战斗结束。

  "猎犬行动"持续了八天,根据数支美军侦察队的侦察报告,李奇微虽没有彻底弄清中国军队的意图和十分具体的防御阵地的位置,但至少可以证明,中国军队暂时没有发动新的战役的能力和意图。

  可是,究竟在美第八集团军的正北方,17万中国军队的存在是明确的事实。这些军队究竟布防在哪里?他们现在正干些什么?下一步的真实意图又是什么?

  22日,麦克阿瑟亲自飞临朝鲜。在第八集团军司令部,他审查了李奇微制定的向北进攻的计划。接着,像往常一样,麦克阿瑟向记者们发表了讲话:由于补给线拉长造成的敌人战略上的弱点正在逐步发展,疾病也在敌军士兵中蔓延,中国人不知道怎么去控制广泛传播的流行病,以致他们的战斗力遭到破坏。现在有不少关于中国人要把我们赶下海去的流言蜚语,正如早些时候北朝鲜人说要把我们赶下海一样是无稽之谈,没有人能把我们赶下海去。本司令部决心要在朝鲜保持一个阵地,只要华盛顿决定让我们这样做。

  在联合国军决定再次北进的时候,麦克阿瑟接受了以前的教训,这一次他对北进的目标说得含糊而保守:"要在朝鲜保持一个阵地。"

  李奇微的目标却不是这样,他有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

  "向北进攻!直至碰到敌人的主抵抗线为止!"

  第八集团军的参谋们把这次北进的行动称之为"霹雳作战"。

  1951年1月25日,"霹雳作战"开始。

  联合国军方面集中了5个军、16个师、3个旅、l个空降团,及其全部的炮兵、坦克和空军力量,其地面部队人数达到23万人。西线是进攻的主攻方向,东线辅助进攻。其态势为:西线,美第一军以土耳其旅、美第二十五师、美第三师、英第二十九旅为第一梯队,在野牧里、水原、金良场里一线30公里的地段上展开,向汉城方向实施进攻,南朝鲜第一师为预备队;美第九军以美骑兵第一师、英第二十七旅、美第二十四师为第一梯队,在金良场以东至骊州一线38公里的地段上展开,向礼峰山方向实施进攻,南朝鲜第六师为预备队。

  东线,美第十军以美第二师、空降一八七团、南朝鲜第八、第五师为第一梯队,在骊州至平昌以东一线72公里的地段上展开,向横城、阳德院里、清平里方向实施进攻,美第七师为预备队;南朝鲜第三军团以南朝鲜第七师为第一梯队,在桧洞里至旌善以东一线30公里的地段展开,向下珍富里、县里方向实施进攻,南朝鲜第三师为预备队;南朝鲜第一军团以南朝鲜第九师。

  首都师为第一梯队,在北洞里至玉溪一线30公里的地段展开,沿东海岸实施进攻。

  战役的总预备队是位于大田的美陆战一师和南朝鲜第十一师。

  南朝鲜第二师担任后方的警戒和掩护交通运输的任务。

  联合国军此次北进战役计划显示出李奇微与沃克在战术思想上的迥然不同,特别表现在对美军与英军的使用上:一、美军担任战役的主攻,集中在汉城方向的西线,南朝鲜军队集中在东线辅助进攻;二、针对中国军队惯用的分割包围的战术,采取互相靠拢,齐头并进,稳扎稳打,东西呼应的方式;三、坚持"磁性战术"的原则,坚决近距离地与中国军队接触,不间断地进攻,不给中国军队以补充的时间,与中国军队拼消耗,并且在局部战斗中,采取"火海方式":即依靠优势的炮兵、空军和坦克的火力,对中国军队实施密集的高炽烈的火力突击,以杀伤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

  中国军队方面没有想到美军的反攻发动得如此之快。甚至连美国政府官员都没有想到,联合国军如此大规模的反击战役如此迅速地开始了。

  "霹雳作战"行动一开始,李奇微穿上他的伞兵战斗服,把两颗甜瓜型手雷照例挂在脖子上,然后打电话给美国第五航空队司令官帕特里奇,说:"帕特,有没有兴趣和我一起在共军头上兜兜风,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

  帕特里奇回答:"很乐意奉陪,将军。我正好可以在你面前显示一下我的飞行技术。"

  由空军司令官帕特里奇亲自驾驶的一架老式AT-6型教练机起飞了。飞机的飞行速度很慢,机身是帆布制的,但飞起来

  十分平稳,这很利于李奇微对地面的观察。飞机沿着两军接触线深入到中国战区一边达32公里,很低地飞过山峦河流,在任何怀疑有中国大部队的村庄、小镇和谷地的上空反复盘旋。飞行持续了三个多小时。

  大地被白雪覆盖,山谷间的松林呈现出一片深色的暗绿。

  无数条道路蜘蛛网一般铺在大地之上,寂静得令人感到这个世界仿佛有一点不那么真实。

  "我们很难发现一个活动的生物。"李奇微在他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没有篝火的烟雾,没有轮痕,甚至没有被践踏过的雪地——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有大部队的存在。"

  李奇微不知道,就在他乘坐的这架低空盘旋的AT-6教练机的机翼下,在一座白雪覆盖下的大矿洞里,他的对手,中朝军队的总司令官彭德怀和北朝鲜领袖金日成,以及100多名中朝高级官员,正愉快地观看一出名叫《阿妈妮》的歌剧。大矿洞里歌喉婉转动人,舞姿切娜多姿。

  由志愿军文工团创作并演出的歌剧《阿妈妮》,是文工团在朝鲜战场上领受任务而仓促创作的。尽管如此,它在中朝高级干部会议的开幕式上还是受到了欢迎。金日成专门把剧本要来,说要亲自翻译成朝鲜文演出。同时在开幕式上演出的还有北朝鲜人民协奏团的演员们。他们身上穿着毛呢的军服,腰扎武装带。脚上是高筒皮靴,这样的装束穿在女孩子身上真是好看。而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的演员们没有演出礼服,上舞台演出穿的就是平时穿的棉布军装。因为入朝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不是在部队当兵就是深入前沿慰问,所以多数人的军装上还打着补丁,女孩子们的手也是黑糊糊的。中国军队的高级将领们为此脸上有点挂不住,他们对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说:"我们发起个募捐,凑点钱给文工团的同志也做上一套阔一点的衣服穿,咱也体面体面!"

  这是朝鲜战争中惟一的一次中朝双方高级干部"欢聚一堂"

  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北朝鲜首相金日成和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的主要负责人,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和志愿军其他领导人,中国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岗,志愿军各军的主要负责人,中国第十九兵团来朝鲜参观的领导干部,还有北朝鲜人民军总部和各军团的主要负责人,共122人,与会的中朝人员混编成6个大组,在那个巨大的矿洞里围坐在一起,没有那么多桌椅,很多人就地坐在地上,就连吃饭也成了问题,因为美军飞机的骚扰,会议没有彩旗和标语口号,但无论如何,这对于处于战争时期的中朝双方来讲,会议的规模已经是很豪华了。

  会议通过了推举苏联的斯大林和中国的毛泽东为大会主席团名誉主席的决定,然后通过了大会主席团的名单和秘书长人选。

  彭德怀首先作了题为《三个战役的总结与今后的任务》的报告。这个报告是经山毛泽东亲自审定的,彭德怀手中的报告稿上,画满了毛泽东亲手修改的红色铅笔的印迹。毛泽东修改得最多的,是论述中朝两国和两国军队的关系问题的段落,毛泽东在报告稿上写下如下的话:以金日成同志为首的朝鲜劳动党和人民军,在朝鲜五年的斗争中有了伟大的成绩。他们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政府,建立了英勇的人民军,和苏联、中国及其他人民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现在又在和美国侵略军及李承晚伪军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因此,一切在朝鲜的志愿军同志,必须认真地向朝鲜同志学习,全心全意地拥护朝鲜人民,拥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拥护朝鲜人民军,拥护朝鲜劳动党,拥护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同志。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为战胜共同敌人而奋斗到底。中国同志必须将朝鲜的事情看做自己的事情一样,教育指挥员、战斗员爱护朝鲜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如同我们在国内的看法和做法一样,这就是胜利的政治基础。只要我们能够这样做,最后胜利就一定会得到。

  毛泽东十分清楚地知道,中国军队没有在异国作战的经验,而且,自战争开始以来,中朝双方已出现意见分歧,这对战争的进程是十分不利的。强调对北朝鲜的尊重,是为战争能够取得胜利提供一个可靠的政治基础。

  彭德怀对此深有感触。在他呈报给毛泽东的报告稿上,已经将这样的论述说得很多了,他认为该说到的话基本上都说到了,可是,毛泽东依旧添上了这样很长的一段话。当他在会议上念完这段话的时候,全场响起了掌声。但是彭德怀知道,不管掌声如何热烈,在会议讨论的时候,分歧将依旧存在,甚至会引发激烈的争论。现在,在第三次战役后,是否"乘胜追击"的问题就是一个中朝双方极为敏感的问题。

  因此,在报告中,彭德怀就三个战役胜利的意义、胜利的原因、战术上的几个问题、下一战役的思想准备、加强后勤工作、三八线以南地区所应实施的政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向朝鲜劳动党和人民军学习等七个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之后,特别突出地就当前急需要统一思想的几个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第三次战役后为什么不追击?对敌人的优势装备应该如何估计和对付?

  朝鲜战争的前景是怎样的?取得最后胜利应该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最后,在这个报告中,作为朝鲜战场中方的主帅,彭德怀说明了两个重要观点:在政治上,美国决不会自动退出朝鲜,除非受到更大的打击;在军事上,中国军队擅长的夜战、分割迂回、敌后渗透等战术,证明是有效的。

  这两个观点对未来朝鲜战争的演变起了重要的影响。

  会议的第二天,后勤工作问题引起大家的注意。

  中国士兵普遍存在"三怕"的担忧:一怕没饭吃,二怕没有子弹打,三怕负伤后抬不下来。全面负责后勤工作的洪学智副司令在发言中指出,志愿军后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物资供应不上,伤员抢救不及时,部队往往在挨冻受饿的情况下作战。由于没有制空权,三个战役打下来,损失的汽车达1200多辆,平均每天就损失30辆。志愿军后勤工作人员太少,没有充分的物资,没有足够的交通工具和道路条件,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仗没法持续地打下去。

  无论会议上的发言和争论如何的激烈,在会议第一天,前线传来的消息使会议蒙上了一层焦灼不安的气氛。

  25日,前线传来关于敌人进攻的消息,彭德怀对此十分惊讶和怀疑,他命令前线部队密切监视敌人的动向。第二天,前线传来的报告更加明确:敌人开始全面进攻。

  彭德怀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发生了。

  联合国军的进攻发生在中国军队最不愿意进行战斗的时中国军队目前的状况是:前线的几个军经历三个不间断的战役后,兵力严重减员,士兵疲劳,后勤供应跟不上,而原准备在下个战役使用的第二批入朝作战的部队第三兵团和第十九兵团

  还没有赶到,连为前线补充的四万名老兵和八万名新兵也没有到达。就兵力而言,现在敌我双方几乎相等,但与装备占绝对优势的联台国军作战,这却是个危险的兵力对比。而更为危险的足,部队没有应战的思想准备,从现在各军的位置上看,应付敌人开始的全面进攻,尚需立刚重新部署调动。

  彭德怀站在大矿洞外的山头上,可以听见远方传来的爆炸声,美军的飞机已开始昼夜不停地对平壤和其他重要目标的轰炸。

  战局的恶化是肯定的了,身经百战的彭德怀能够预料到目前局势的发展将会多么的危险;应该庆幸的是,部队在三八线上及时停了下来,如果继续南进,在部队更加困难的时候,敌人进行反击,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

  27日,彭德怀向部队发出"停止休整,准备作虎"的电报。

  深夜,彭德怀向毛泽东发出如下电报:(一)美军三个团(后续部队不详),分三路越金良场里、水原线北数里,有相机攻占汉城、汉江南岸桥头阵地的模样,企图以此稳定联合国内部目前严重混乱现象。为增加帝国主义阵营矛盾,可否以中朝两军拥护限期停战,人民军与志愿军从乌山太平里、丹邱里(原州南)线,北撤十五至三十公里,如同意,消息请由北京播出。

  (二)敌继续北犯,我部全力出击,消灭一个师以上,保持桥头阵地,甚为困难。出击将破坏整训计划,推迟春季攻势,且目前弹、粮全无补充,最快亦须下月初旬,才能勉强出动。我暂时放弃仁川及桥头阵地,在国内外政治是否许可……政治上如不许可放弃汉城。

  仁川,即须被迫部署反击,但从各方面考虑,甚为勉强。

  以何者为是,盼示复。

  建议"拥护停战"从彭德怀的嘴里说出来,可以想见战场局势的危险:停战是联合国方面根据一些国家的提案提出来的,中国方面给予了坚决的拒绝,因为这个把戏的目的是让联合国军利用停战来获得喘息的时间。连彭德怀自己两天前的报告中也曾明确阐明:联合国军是不会自动退出朝鲜的。现在在对方已经开始大规模进攻的情况下提出停战,并且要主动后退30公里,政治的天平会倒向哪一方?况且,汉城怎么办,放充?这么快就放弃汉城怎么向中朝人民交代?将对中国军队的作战士气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彭德怀在不眠之夜把这些问题的后果都一一想到了,可是,迎敌而上,出击作战,军事上不允许。按现在中国军队的状况,如果出击,各方面都很勉强,因此必然会凶多吉少。军事上的常识是,部队的出击应该是一切准备完毕之后的行动,战争史上没有哪次勉强出击是以胜利为结局的。战斗一旦展开,是要流血的,绝不能用士兵的生命去做一次企图侥幸取胜的赌博。如果部队遭到重大损失,军事上的被动不说,政治上会更说不过去……

  战争就是政治。

  电报发出后,连彭德怀自己都认为,毛泽东肯定不会同意他的意见。

  果然。

  28日晚,毛泽东回电。其内容不但没有出乎彭德怀的预料,其要求更令彭德怀大吃一惊:德怀同志:

  (-)一月二十七日二十四时给我的电报及给各军准备作战的命令均已收到。

  (二)我军必须立即准备发起第四战役以歼灭两万至三万美李军占领大田安东之线以北区域为目标。

  (三)在战役准备期间必须保持仁川及汉江南岸,为确保汉城并吸引敌人主力于水原利川地区,战役发起时,中朝两军应取突破原州直向荣州安东发展的办法。

  (四)中朝两军北撤十五至三十公里发表拥护有限期停战的新闻是不适宜的,敌人正希望我军撤退一段地区封锁汉江然后停战。

  (五)第四次战役后敌人可能和我们进行解决朝鲜问题的和平谈判,那时谈判将于中朝两国有利,而敌人则想于现时恢复仁川及汉江南岸桥头堡,封锁汉江,使江域处于敌火威胁之下即和我们停战议各,中朝两国处于不利地位,而这是我们决不能允许的。

  (六)我军没补充弹药也不是没有很大的困难,但集中全力向原州荣州打下去歼灭几部分美军及四五个南朝鲜师的力量还是有的。请你在此高干会议上进行说明。此次会议应即作为动员进行第四次战役的会议。

  (七)中朝两军在占领大田安东之敌军以北地域以后再进行两个至三个月的准备工作,然后进行带最后性质的第五战役,从各方面来说都比较有利。

  毛泽东一九五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十九时

  毛泽东不但不同意部队后撤,而且指示立即发动第四次战役,其战役目标是三六线上的大田和安东!

  29日,中朝高级干部会议立即改成第四次战役的动员会议。

  彭德怀心里很清楚,按照毛泽东的要求打到三六线上去,是没有任何可能性的,至于在三六线上休整部队,更是绝对的一种想象。现在,在三七线上的部队想休整,人家已经不让你休整了。第四次战役在勉强发动的状况下,最好的结局根本不是打到大田安东一线去,就连现有的三七线能否保住也是个问题。

  中朝军队所进行的战斗是正义的,但这仅仅是战争胜利的政治保证,而军事上的保证又是什么呢?交战双方装备的极度悬殊决定了军事占领上的极大差距,弥补这个差距所付出的代价目前只能是更多的士兵的生命。

  撤退,在军事上是合理的,但政治上不允许。

  进攻,军事上不现实,但政治上需要。

  第四次战役必须打了。

  彭德怀给毛泽东回电:主席:……

  我军情况,鞋子弹药粮食均未补充,每人平均补五斤,须二月六日才勉强完成。特别是赤脚在雪里行军是不可能的。将各军师直属队担架兵抽补步兵团亦需数日。十三兵团主力由现地出动至洪川、横城集结约二百公里。我们拟于二月七日晚出动至十二日晚开始攻击。

  攻击部署,以邓华同志率三十九军、四十军、四十二军、六十六军首先消灭美二师,然后进攻堤川美七师或伪八师、二师,得手后看情况。以韩先楚同志往汉城指挥三十八军、五十军及人民军第一军团坚持汉江南岸阵地,相机配合主力出击。以金雄同志往平昌指挥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首先消灭伪七师,得手后向荣州前进。

  九兵团目前只能出动二十六军共八个团,须二月十八日才能到铁原做预备队,其余因冻伤均走不动(一个师三天又走十五公里),四月才能大体恢复健康,影响了我步兵比敌步兵优势,这是严重问题。第四战役敌我步兵相等。情绪比较高,我还存在许多弱点。消灭敌两三万人后,敌利用技术优势,我亦不能取得两三个月的休整。第三战役即带着若干勉强性(疲劳)。此战役是带着更大的勉强性。如主力出击受阻,朝鲜战局有暂时转入被动的可能。为避免这种可能性,建议十九兵团迅速开赴安东补充整训,以便随时调赴前线。

  彭德怀

  彭德怀军事部署的意图是:西线以现有的第三十八军和第五十军坚决阻击敌人于汉江南岸,人民军第一军团担任海岸防御和汉城守备任务;而东线则放敌人进来,然后以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第四十二军、第六十六军分割歼灭之,人民军第三、第五军团担任侧翼掩护。可以说,这样的一个部署并非是按照毛泽东的要求向三六线进攻的部署,而是企图通过阻击和局部的运动防御,迫使敌人的进攻停下来的权宜之计。

  这是彭德怀所能做到的最大限度的进攻了。

  就是这个计划,虽然还没有实施,但看上去已经险象环生:西线有联合国军最精锐的、兵力强大的攻击力量,是联合国军的主攻方向,而中朝军队在这个方向上只有三个军(军团),这三个军(军团)将要出现的巨大伤亡且先不说,一旦阻击不住,西线崩溃,那么将会导致中朝军队防线的全面崩溃。东线虽然采取的是先放后打的原则,而且有战斗力弱的南朝鲜军队可攻击之,但是,将要在东线作战的几个军(军团)目前都在距离攻击地域上百公里之外的地方休整,于是就要仓促准备,连续行军,再加上官兵们仓促投入战斗的不稳定的心态……

  对于几十万中朝士兵来讲,朝鲜战场上的最严峻的第四次战役,就这样开始了。

· 推荐:官场小说 商战小说 作品集 玄幻奇幻小说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