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李先念:和人民一起纪念周恩来同志

  周恩来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2个年头了。再过一个月,即3月5日,是他的90诞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为了表达中国共产党人、非党人士和人民群众对恩来同志的怀念,邀请聂荣臻、薄一波等老同志和古耕虞、程思远等老朋友撰写了回忆文章;邓颖超同志也写了怀念文章。在几十篇文稿聚集之后,文献研究室的同志要我为这本集子写篇短文,作为序言。恩来同志是我的老战友、老领导,素来为我所敬重,我自然乐于接受这一任务。

  恩来同志是值得人们永远怀念的坚贞的共产主义者。他从1919年参加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开始,经历了许多艰难复杂而又光荣伟大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军北伐,上海工人武装斗争,南昌武装起义,白色恐怖下的地下斗争,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抗日大后方的统战工作,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和平谈判,人民解放战争直至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克服“大跃进”后的经济困难,进行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而后就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恩来同志终因心力交瘁,病重不治,于1976年1月8日逝世。这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正是被剥削、被压迫、被欺凌的中国人民进行翻天覆地斗争的年代,正是羸弱、贫穷、落后的中国开始走向强盛、富裕、文明的时代,恩来同志不仅从未间断地参加了由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这些伟大而艰难的斗争,而且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献给了革命和建设的光荣事业,直到最后一息。

  恩来同志在长期斗争中,同党内党外的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建立了亲密的感情。尤其在十年动乱时期,环境复杂而又艰险,他如同“在荆棘中潜行,在泥泞中苦战”,几乎耗尽了所有精力,做一切力所能及的工作:减少政治损失,维持经济生活,保护广大干部,支持正义群众,改善对外关系,等等。恩来同志这种为共产主义理想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以至在国际人士中,树立了忠诚、亲切、勤奋、坚毅、无私、无畏的崇高形象。当他逝世的消息传出以后,数以亿计的人痛哭失声,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连续几天自发出现前所未有的悼念人潮。1976年1月15日,首都百万以上的青年和老幼妇孺伫立在凛冽的寒风中几个小时,向他们最敬爱的人的灵车最后告别。有这么多的人民群众,自动走向街头,以最深沉的悲痛,来悼念一位共产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这是没有先例的。这不禁使我想到,对于一个政党来说,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才是远比钢铁还坚固的基座。有无这样的基座,关系着党的兴衰存亡。对无产阶级革命家来说,也是如此。

  在这篇短文中,没有必要重复阐述周恩来同志对党对祖国对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他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建设领导人、外交家等在各个方面所建立的巨大功绩。历史将记载这些功绩传之后世。我在这里只说几点我的深切感受,也是值得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的几个方面。

  周恩来同志是一位既有革命胆略又有求实精神的共产主义者。他在每一重大斗争中,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他是非常务实的人,时刻不忘实事求是这一原则。每件工作,他都要弄清实际情况,考虑到前后左右,正反两面,以及当前和长远、国内和国际的种种条件及实际效果。他考虑问题的周密和细致是出了名的。我认为,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处理重大问题,即使是自己负责的日常工作,谨慎一点,周到一点,多花些时间和精力作调查研究,反复酝酿和讨论,是必要和值得的。恩来同志的这种认真处事的踏实作风,来之于他对党、国家、人民的事业绝对负责的态度。共产党人,首先是领导者,对人民的事业要负责任,这是根本的一条。恩来同志的这种求实作风,与他的谦逊也有很大关系。即使在工作很顺利很成功的时候,他也没有一点骄气。这确实不是容易做到的。有丰功伟绩的伟大人物,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现在,我们的任务更重了,工作更复杂了,也就更应象恩来同志那样,坚持求实态度和谦虚谨慎的作风。

  周恩来同志另一个突出的长处是善于团结人。他确实能够做到团结一切应该团结和可以团结的人。他的这个特点,在党内早被承认,在党外更为著名。同他在一起工作,很自然有一种安定团结的亲切气氛。长期以来,他并不赞成那种事事斗争、处处斗争的“斗争哲学”,有时还加以抵制。当然,恩来同志所以团结最大多数,是为了同极少数敌人作斗争,并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因此这种团结是有原则的团结,有利于事业成功的团结。而那种动不动就斗争、一斗又无边无沿扩大化的做法,则是无原则的斗争,有害的斗争。这种“斗争哲学”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毫无共同之点,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

  我们党和国民党进行过两次合作,又进行过两次严重的武装斗争,最后取得了胜利。在两次合作中,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同志在执行党的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功。他那时独当一面,在国民党统治区团结了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人士,包括国民党中有若干民主进步思想的人士,以及赞成抗日的上层人物。同时,在青年学生、教师、工人、农民、商人等各个阶层中,进行了深入的工作,影响、团结了大多数。这样,使国民党反动派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面目暴露无遗,在政治上陷于极其孤立的地步,丧失了全国的民心。与之相反,由于八路军、新四军积极同敌伪作战,以及在抗日大后方的有效工作,我们党则在全国人民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成为以后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周恩来同志是一位具有高度民主精神的共产主义者。他在党内活动中,在同党外人士共处中,以至在对外交往中,都使人感到他能平等待人,有民主作风。他在工作中,乐于同大家商量,倾听各种意见。他听了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即使是普通干部或群众讲的,都能认真考虑。对方的意见有错误,他也从不横加指责,而是耐心听完,然后循循善诱,用事实和道理阐明自己的观点。对一个领导者来说,民主也就是多谋。多谋才能善断,少谋易于武断。这个道理,古人就常讲。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政策,问题要复杂得多,重大的决策,多谋才能比较正确,少出差错;出了差错也能较快地发现和改正。在一定意义上,领导者多谋,才能调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进取心和向心力。我们共产党人是讲原则的,但发扬民主作风,倾听各种意见,集思广益,对我们的事业总是有好处的。

  周恩来同志勤奋刻苦的工作精神,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在“文革”以前的几十年中,他平时每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有时每天只休息五六个小时,专心一意,日夜操劳。许多同志知道,在三年困难时期,为了保证城市人民不断粮,他时常要为分配、调运、贮存粮食而工作到凌晨。他亲自计算粮食库存和调进、调出的数量,亲自给省市的领导人通电话,不得到妥善处理就不休息。我们常说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样才是全心全意?我看恩来同志是一个榜样。到了“文革”时期,恩来同志工作更辛苦,往往夜以继日,一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有时连半个小时的休息也得不到。他后来得了重病,是同操劳过度和精神郁闷分不开的。即使在重病期间,他仍念念不忘国家兴旺,人民利益,干部健康等大事,用各种形式抵制林彪、“四人帮”的破坏阴谋。恩来同志要求自己,当天的事必须当天办完,他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他时刻对工作倾注全部心力,是因为他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人民群众具有高度的热爱。中国共产党确实因为有周恩来同志而增添了光荣,中国人民确实因为有周恩来同志而增添了自豪感。

  周恩来同志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他对别人要求比较宽,对自己则很严,一言一行都考虑到对党的影响,对国家的影响,力求不使党和国家受到丝毫损害和玷污。他的严于律己,特别表现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大一点的错误,他真心诚意,再三再四地作检讨,一遇到机会就作检讨。对小的失误,他也认真检查。他做自我批评,决不强调客观原因,首先着重从自己的思想、作风,从立场、观点、方法,去找根源。他所领导的工作有了问题,首先自己承担责任,决不委过于人,而且帮助有关同志尽快弥补损失。他的这种时时刻刻注意自我批评的好作风,在我们党内是很知名的,受到许多同志的赞扬,认为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林则徐有一副自勉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用在周恩来同志身上,虽不完全,但可代表他的主要特点。恩来同志确实胸如海洋,容量极大。他坚持原则立场,则如千仞高山。而所以能如此,因为他胸中没有私心,只有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只有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周恩来同志崇高的形象将永久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李先念

  1988年2月5日  

  李先念:和人民一起纪念周恩来同志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