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作者:许知远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作为许知远早期作品,体现了他对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的思考和试图与70年代生人建立共鸣的意识。作者生于70年代后期,有人说这个年代出身的是充满物质感的一代,显然这是个武断的结论,每一代人中都会有人积极回应智力的承传,特别是生命力与想像力充沛的青年。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是这个名叫许知远的青年在星巴克咖啡馆里、北大校园的男生宿舍床上、春天的北方城市街道边,一次次遭遇智慧或者青春的完成。许知远已试图搭建属于自己的某种具有自我信仰意味的文字领地,这信仰与精神的自由和智力锻炼有关。
第一部分
-
1.自序:46年之后
-
2.那些曾经年轻的人啊(1)
-
3.那些曾经年轻的人啊(2)
-
4.那些曾经年轻的人啊(3)
-
5.一条人文主义狗
-
6.没有颜色的青春(1)
-
7.没有颜色的青春(2)
-
8.荒原上的我们
-
9.男人快乐原则(1)
-
10.男人快乐原则(2)
-
11.生于70年代
-
12.优雅的爱情到哪里去了
-
13.暧昧的怀旧
-
14.砸烂背后的眼睛
第二部分
-
1.古登堡、互联网与资讯焦虑
-
2.窥探者的狂欢节
-
3.镜子
-
4.林忆莲的眼睛与徐志摩的鼻子(1)
-
5.林忆莲的眼睛与徐志摩的鼻子(2)
-
6.年轻正是天堂
-
7.瞬间与牛仔裤
-
8.文学青年
-
9.小职员们(1)
-
10.小职员们(2)
-
11.旧日的"生活"结束了?
-
12.抒情的陷阱(1)
-
13.抒情的陷阱(2)
-
14.写作的第三条道路
-
15.从代沟到世纪沟
-
16.公民德拉吉(1)
-
17.公民德拉吉(2)
-
18.公民德拉吉(3)
-
19.公民德拉吉(4)
-
20.公民德拉吉(5)
-
21.两个世界之间(1)
-
22.两个世界之间(2)
第三部分
-
1.我的师兄梁遇春
-
2.傍晚的阳光
-
3.午夜日记(1)
-
4.午夜日记(2)
-
5.午夜日记(3)
-
6.随意的文化
-
7.拖鞋
-
8.小酒馆(1)
-
9.小酒馆(2)
-
10.燕园的记忆(1)
-
11.燕园的记忆(2)
-
12.未名湖的诗人,静园的歌声
-
13.失落的三角地
-
14.图书馆
第四部分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