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

作者:李宗吾

文字大小调整:

在领导工作中,常常遇到处理不当而遭到批评的现象。是的,人要脸,树要皮,你毕竟是众人之领导,遭受了批评,你的脸往哪儿搁呢?为此,作为领导者有必要谋划一种新的应变策略,一方面要使自己不失尊严,另一方面又要让事物按照既有的轨道发展下去。
做领导应把握全局兼顾局部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领兵驭将,要做出大的战略决策,就必须在把握全局中运筹局部,从而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来。自古以来,能够纵观全局的人,大多能够放弃个人一时一地的得失,而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向刘备提出西占荆益两州,东联孙权,北抗曹操,南和诸夷的建议,就是从宏观上谋划而做出的正确战略决策,从而使走投无路的刘备重整旗鼓、“鼎足三分”,被后人传为美谈。今天,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员更要善于从大处谋划,处处着眼全局,才能关照全局,正确决策,驾驭整个战争的变化发展。如果游离于全局之外而谋局部之事,难免要碰钉子的。谋之深,就是见微知著,迅速做出反应和对策。月昏而风,础润而雨。战争与其他事物相较,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切性。但它的发生也总是有征候可寻,端倪可察的。高级指挥员是战场上的运筹者,只有具备超常的洞察力,见微知著,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才能攻必取,战必胜。齐鲁长勺之战,曹刿从齐军旗靡辙乱,看到军心涣散、军旅不整而溃逃,敦促庄公做出追击的决策,以至大获全胜。
谋之深,亦即看得清,从现象把握本质,不为种种假相所迷惑。俗话说:“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领兵打仗,无明几知微之功,待情迹昭著才下决心,必定较少作为,难上“名将谱”之列的。
江山代有才人出,古今名将多远谋。作为军中高级指挥员,要想驾驭现代战争,演出一幕比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闪耀着指挥艺术光辉的活剧,重视远谋这一素质之锻炼与养成,实在是非常重要。
修筑兖州景灵宫时,王旦作朝修使,内臣周怀政与他一起前往。凡有人趁他空闲时请求谒见,王旦必然要等到随从都到齐了,才穿戴整齐,出来在公堂上接见,事情一说完,就马上退堂。后来周怀政因犯过失而遭处罚,才知道王旦的深谋远虑。
唐代李佑,官做到右龙武统军,许多公卿都想要他的女儿做儿媳,都被李佑一一拒绝了。一天,李佑将所有幕僚都召集聚会,声称他将在宴会上选女婿,众人议论纷纷,猜测他必然是选一个名门贵戚的子弟。等到入宴却不见动静。酒喝到一半,李佑拉着最末尾座位上的一个军官,对他说:“我知道你还没有结婚,请允许我将小女的终身托付与你。”并即席举行了婚礼。
后来,有人询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李佑说:“我每每看见那些缙绅之家,总是与名门望族结婚姻,其实他们的子弟长期沉溺于奢侈淫糜,大多没有善终。我凭借自己的军事谋略得到爵位,自己的女儿,何必非要去攀附高门而博取虚假的名望呢?”听的人都认为这是真知灼见。
司马光说:“媳妇一定要那些家境不如我的,女儿一定要嫁给家境胜过我的。媳妇的家境不如我家,就知道勤俭朴素;把女儿嫁到胜过我的人家,就知道畏惧严谨。”这些话在当时可谓名言。然而看看李佑如何选择女婿,司马温公的话就有些偏颇了。
历史是不能割断的,观察一个人,不只要看他现在的所作所为,也要联系他过去的历史,才能对其有较全面的、深刻的认识。
人们的所作所为,决定于其思想、品格及其所追求的目的,这也决定了他的发展方向。至于他发展的方向是吉是凶,主要决定于其人自己和客观的存在。明智的人对其所料之人,能联系其人的过去、现在以及客观存在把这三者结合分析,以预将来。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一应变之谋要巧用、善用,还需认真学习历代人如何用谋,只有了解历史,才能谋好现在,谋划未来。
要会设置台阶让人就坡下驴
在领导工作中,常常遇到劝解上司不当反而遭到其斥骂的现象。是的,人要脸,树要皮,上司必定是众人之领导,你劝词不当,他(她)的脸往哪儿搁呢?为此,有必要计谋一种新的进谏策略,一方面使领导者不失尊严,另一方面又能让他(她)顺势走下台阶,接受劝谏。
《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刘备失散,被曹兵困于一座山头上,曹操派大将张辽去劝降。张辽与关羽过去有交情,深知关羽耿直、傲慢的秉性,要说服这类英雄,只有给其准备好台阶,顺势下坡。
张辽单骑上山见到关羽,先叙旧情,当关羽声言以死相拼时,张辽断然警告关羽:“你若战死,将有三个罪过!”
关羽大吃一惊,急问有哪三个罪过?
张辽正言道:“你当初与刘备桃园结义,发誓同生死,现在刘备刚战败你就战死,将来刘备东山再起时,却得不到你的帮助,不是有负当年誓约吗?这是第一个。第二个罪过,刘备把家眷托付于你,你虽战死,然刘备家眷被俘,生死未卜,你又于心何忍?即使死,也死得遗憾,并未尽忠尽责,问心有愧。”
关羽听后,一时低下头来。
张辽接着说:“第三个罪过,你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图协助‘汉室’,却想死拼硬战逞匹夫之勇,你算不上一个忠义之士。”
关羽想到终生要匡复汉室,自己却出征未捷身先死,实在有负汉室的重望,心中寻思,大丈夫能屈能伸,何不寻求新的出路。
张辽抓住机会进言道:“现在四面都是曹公的兵,若不降则只有战死,而死又毫无用处,你何不暂时归顺曹公,待机再找寻刘备,匡复汉室,同时也保全了刘备家眷的性命,自己命贱但刘备家眷命重啊!”
经张辽这一分析,关羽心有所动,想到一时受降虽然有失面子,与大名鼎鼎的关云长英名不符,但一可保全刘备家眷性命,二不违背桃园之约,三可留有容身之处。思前想后,还是暂时受降曹公为上策。
张辽以叙旧为先导,抓住关羽心理,层层深入,反复论证,终使关羽受降,可谓说技不凡;相反,如果张辽以直言劝降,或者以武力、以死相逼,势必遭到关羽辱骂,一旦失手,则会以死相拼,最后闹个鱼死网破,实不划算。
设置台阶法的关键是台阶的设置要巧妙。要使参谋对象感觉到高低大小正合适,其潜台词最好不要说破。妈妈有意让孩子睡觉,漫不经心地抛个枕头到孩子的手边,孩子可能顺势枕在头下,呼呼入睡;如果郑重其事地给孩子枕上,明确地教导他,说这样会睡得更快一些等等大道理,说不定反倒把孩子的瞌睡赶跑了。这就是设台阶时的技巧问题。张辽有意给关羽受降设一个台阶,说了一大番话,无非是暗示关羽:并非你关羽不武勇,斗不过曹兵曹将;也不是你关羽怕死,忘记了忠义,屈服曹操。之所以要暂时受降,完全是为了刘备的利益,完全是为了兴汉室的长久之计,完全是因不得已而为之。而这武勇、忠义正是关羽所在乎的。为此,他确实敢与曹军拼死。张辽很会投其所好,在当时情况下,这个台阶很合适,使关羽感到心虽戚戚,可面子上还是说得过去。顺势而下,也不至于太掉价,故能接受。如果张辽明明白白地把台阶搬出来,把理说白,那效果可大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