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 92.不觉悟农民,本质是好的(读鲁迅《阿Q正传》)

92.不觉悟农民,本质是好的(读鲁迅《阿Q正传》)

  [原文]

  (略)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双方让步,互相团结,一致抗日。国民党中所有明智的领袖与党员,都是明白这种意义的。但国内有一部分带着阿Q精神的人,却洋洋得意地把我们的这种让步叫做“屈服、投降和悔过”。大家知道,死去不久的鲁迅,在他的一篇小说上,描写了一个叫做阿Q的人,这个阿Q,在任何时候他都是胜利的,别人则都是失败的。让他们去说吧,横直世界上是不少阿Q这类人物的。

  ——摘自毛泽东1937年3月1日和史沫特莱的谈话(见《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490页)

  《阿Q正传》是一篇好小说,我劝看过的同志再看一遍,没看过的同志好好地看看。鲁迅在这篇小说里面,主要是写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他专门写了“不准革命”一章,说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其实,阿Q当时的所谓革命,不过是想跟别人一样拿点东西而已。可是,这样的革命假洋鬼子也还是不准。我看在这点上,有些人很有点像假洋鬼子。他们不准犯错误的人革命,不分犯错误和反革命的界限,甚至把一些犯错误的人杀掉了。我们要记住这个教训。无论在社会上不准人家革命,还是在党内不准犯错误的同志改正错误,都是不好的。

  ——摘自毛泽东1956年4月25日《论十大关系》(见《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38739页)

  [解析]

  毛泽东对“五四”以来的现实小说读得很少。但鲁迅的《阿Q正传》,却是一个例外。可以说,这是毛泽东最喜欢,并且读得最熟最透的现代小说。

  《阿Q正传》是鲁迅最著名的小说。1921年12月起,用巴人笔名陆续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呐喊》。这部小说成为世界性名著,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在这篇小说里,鲁迅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阿Q形象的塑造,描绘了阿Q这样一个不觉悟的农民要求“参加革命党”而终于惨遭杀害的悲剧,充分表现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贫困落后和中国农民的自身特点,从而反映了中国农民与中国社会变革的密切关系。鲁迅在1926年12月30日写的《〈阿Q正传〉的成因》一文中说:“据我的意思,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我的阿Q的命运,也只能如此,此后倘再有改革,我相信还会有阿Q似的革命党出现。”阿Q这一艺术形象,具有文学范围以外更深更广的社会意义。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即1927年初,毛泽东在经历了湖南5县32天的调查之后,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站到反革命立场上去了。”毛泽东和鲁迅,一个作为政治家,一个作为文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观察,剖析中国社会、中国农民,所得的结论可谓殊途同归。

  阿Q这个人物典型,阿Q精神或阿Q主义,是毛泽东谈论时事、表达思想认识随手拈来的比喻。他在讲话、谈话、报告和著作中,经常提到《阿Q正传》。

  前面引述的毛泽东的第一段话,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毛泽东最早引用《阿Q正传》的文字。那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不久,国共两党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谈判。国民党方面一些人认为,中共方面提出建立统一战线,同国民党谈判,愿意改变红军的名义,取消同国民党的对立,是一种“投降和悔过”的表现,而完全无视共产党为了抗日所做的让步。毛泽东借阿Q形象,来说明这些人的自欺欺人的做法,是颇为恰当的。第一次用阿Q这个形象作比喻,使用到了其性格核心——精神胜利法上面。

  毛泽东体会和理解的阿Q精神,或者说在毛泽东的运用和发挥中,《阿Q正传》及阿Q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启迪意义,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精神胜利,自我陶醉。1939年,在延安谈到国共统一战线是抗战的政治基础,而这种说法在国民党的文献和言论上却没有什么地位时,毛泽东指出: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口中、文字中、行动中,已有了名义上与实际上的统一战线。但是,在一小部分人中间,他们也许实际上承认了统一战线,而在名义上却是不愿承认的,在他们的口头上与文字上是没有什么统一战线的。我们从前对于这些人的这样一种态度,称之为阿Q主义,因为在鲁迅先生小说中所描写的那个阿Q,就是天天说自己对、自己胜利,而人家则总是不对、总是失败的。在阿Q主义者看来,似乎是没有什么统一战线的。你不信,可以去看看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国的若干阿Q主义者中间,我想很有一些可能进步的人,如果说,他们现在还不承认有所谓统一战线甚至于有所谓共产党存在的话,那末,谁也不能排除,于将来的某年某月某日,他们也能在名义上、实际上都承认共产党与统一战线的存在。中国从前有一个圣人,叫做孟子,他曾说:“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这句话,形容现在的阿Q主义音,是颇为适当的。

  (二)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在1945年4月2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预备会议上的报告中,讲到“治病救人”的问题时,毛泽东说:对犯错误的同志要有好的态度。家庭里是很少有开除家籍的事情的。阿Q到底姓什么虽不清楚,但也没有听说他曾被开除家籍。阿Q斗争起来也算英勇。他的缺点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加党八股,毫无自我批评精神。人家的疮疤他要揭,他的疮疤人家揭不得。至于教条主义和党八股,那厉害得很。长凳一定要叫长凳,不能叫条凳,叫条凳是路线错误,那样教条主义,那样党八股!但是,写阿Q的作家,还是喜欢阿Q的,因为反革命把他枪毙了。所以对于有缺点的人,我们要团结一致。

  (三)毛泽东对《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的印象特别深,认为他的性格特点是不准人家革命。1955年10月11日在中共中央七届六次全会上谈到怎样对待犯错误的同志时,毛泽东说:要准许别人革命,我们不要当《阿Q正传》上的假洋鬼子,他不准阿Q革命,凡是不准人家革命,那是很危险的。1956年4月在《论十大关系》中又说:要读《阿Q正传》,鲁迅专门写了“不准革命”一章,说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1959年夏季的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几次讲话中提到鲁迅。他说:鲁迅是马克思主义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年”,两句话合乎辩证法;对犯错误的同志要给条路走,不要像《阿Q正传》上的假洋鬼子,不许别人革命;要给人出路。阿Q要准许革命,阿Q不做自我批评,人家就越讲,打架打不赢,就说儿子打老子。鲁迅描写不觉悟的劳动人民,本质是好的。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