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 23.很欣赏,他是辩证唯物主义者(读权田昌一《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

23.很欣赏,他是辩证唯物主义者(读权田昌一《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

  [原文]

  乙:现在把基本粒子看成物质的始原的观点还是正确的吗?

  甲:在我看来,把基本粒子看成物质的始原的观点从一开始就是不正确的。的确,在1932年,人们曾经把基本粒子看成物质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而且就是在今天也还不能把基本粒子分裂成更为根本的东西。但是根据这一点就认为基本粒子是物质的始原则是不对的。把只在实验技术的某一发展阶段上所允许的观点不加批判地固定化,就是形而上学的独断论,是和科学不能相容的观点。

  乙:这样说,基本粒子这个名称是用得不恰当的啊。

  甲:也有一种意见,认为名称不过是一种符号,怎样选取都可以。但名以表实,如果采用了不适当的名称,往往连本质也逐渐被误解了。实际上,基本粒子是物质的始原的观点,现在已经不知不觉地潜入了物理学家的头脑,看来在妨碍着科学的进步。

  回顾一下本世纪以来的原子物理学的蓬勃发展的经过,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原子决不是物质的可分性的极限,而是构成自然的不同质的无限阶层的一个,我想,基本粒于虽然现在看来好像是物质的始原,但还是以把它看成物质的阶层为对。

  乙:《自然辩证法》一书不是恩格斯在原子的不可分性被实验推翻之前写的吗?

  甲:早在1867年,恩格斯在他给马克思的信里就曾写道:从前虽然把原子解释为可分的极限,但是现在,它只表示在分割时产生质的差异的环节。在这以后很久才发现了电子和放射性元素,而当时的自然科学家们对于恩格斯的原子观是一无所知的。他们深信原子是名副其实的物质可分性的极限,因此,在新的事实被发现时就惊慌失措了。

  乙:难道当时就没有人采取唯物辩证法的原子观来展望将来吗?

  甲:很遗憾,在物理学家里是没有的。值得注意的是,列宁曾经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深刻地分析了物理学的危机,说出了“电子也是不可穷尽的”这句名言。

  ——摘自权田昌一《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列宁讲过,凡事都可分。举原子为例,不但原子可分,电子也可分。可是从前认为原子不可分。原子核分裂,这门科学还很年青。近几十年来,科学家把原子核分解了。有质子、反质子,中子、反中子,介子、反介子,这是重的,还有轻的。至于电子同原子核可以分开,那早就发现了。电线传电,就利用了铜、铝的外层电子的分离。电离层,在地球上空几百公里,那里电子同原子核也分离了。电子本身到现在还没有分裂,总有一天能分裂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个真理。不信,就试试看。如果有竭,就没有科学了。世界是无限的。时间、空间,是无限的,空间方面,宏观、微观,是无限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所以科学家有工作可做,一百万年以后也有工作可做。听了些说法,看了些文章,很欣赏《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上坂田昌一的文章。以前没有看过这样的文章。他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引了列宁的话。

  ——摘自毛译东1964年8月18日在北戴河同哲学工作者的谈话(见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第102—103页,三联书店1986年版)

  你的文章很好,我读过了。

  ——摘自毛译东1964年8月23日同坂田昌一的谈话(见于光远《毛泽东和自然辩证法》,《缅怀毛泽东》上册第36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今天我找你们就是想研究一下坂田的文章。坂田说基本粒子不是不可分的,电子是可分的。他这么说是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的。世界是无限的。世界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穷无尽的。宇宙从大的方面看来是无限的、从小的方面看来也是无限的。不但原子可分,原子核也可以分,电子也可以分。因此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无穷无尽的,要不然物理学这门科学不会发展了。如果我们的认识是有穷尽的,我们已经把一切都认识到了,还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

  什么东西都是既守恒又不守恒。本来说宇宙守恒,后来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李政运和杨振宁说它不守恒。质量守恒,能量守恒是不是也这样?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变的东西。变、不变,又变,又不变,组成了宇宙。既守恒,又不守恒,这就是既平衡又不平衡,也还有平衡完全破裂的情形。世界上一切都在变,物理学也在变。牛顿力学也在变。世界上从原来没有牛顿力学到有牛顿力学,以后又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这本身就是辩证法。

  ——摘自毛泽东1964年8月24日同周培源、于光远的谈话(见于光远《毛泽东和自然辩证法》,《缅怀毛泽东》上册第363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解析]

  上面几段话,是毛泽东读了日本科学家坂田昌一的《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一文后,于1964年8月6日和24目的两次谈话。

  毛泽东不是自然科学家,但他很关注自然科学的研究,并常常从唯物辩证法的立场出发,谈论到自然科学中的一些问题。关于基本粒子即是一例。

  毛泽东在50年代中期感到,由于斯大林缺乏辩证思想在苏联和国际共运中所产生的影响很严重,因此,1957年11月,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的发言中专门着重讲矛盾的普遍性问题,主张“关于辩证法,需要作广泛的宣传”,建议“要在各国党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全会上谈这个问题,要在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上谈这个问题”。在讲这样的思想时,他以原子为例说道:你看在原子里头,就充满着矛盾的统一。有原子核和电子两个对立面的统一。原子核里头又有质子和中子的对立统一。质子又有质子、反质子,中子又有中子、反中子。总之,对立面的统一是无往不在的,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作为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大党的领袖,在全世界各国共产党的代表会议上讲物理学中的辩证法,在当时引起到会各国党代表的瞩目是很自然的。这也是毛泽东在建国后第一次有针对性地公开表达他的物质具有无限可分性的观点。

  1963年8月,由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组创办于1956年、停刊于1960年的《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杂志(季刊),又复刊了。复刊第1期的重点文章之一,是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的《基本粒子的新概念》,原载《日本物理学会志》第16卷第4号(1961年4月),复刊发表的是从原苏联《哲学问题》杂志转译过来的。

  这个杂志发行量不大,开头不过2000份,后来也不过1万份。读者圈大致限于自然辩证法工作者和一些对自然辩证法有兴趣的教师和学生。哲学界多数人都不大注意。然而毛泽东注意到了。1963年12月16日,中央科学小组的聂荣臻、张劲夫、韩光、于光远、范长江等同志到颐年堂向毛泽东汇报新的科学技术十年规划。谈话中,毛泽东问起这个杂志,说:有一本杂志《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中间停了很久,现在复刊了,复刊了就好。现在第2期已经出了。这个刊物哪里出的?毛泽东确实详细读了复刊后的《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上的一些文章,例如,在1964年第1期上龚育之编的《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科学试验的论述》。第2期上席宗泽写的《宇宙论的现状》等文章上面,毛泽东都做了圈画。

  毛泽东最看重的,自然还是复刊第1期上坂田昌一的文章。他在文章上画了许多圈圈、道道。很是赞同坂田昌一的观点,或者说,他从坂田昌一的文章中看到了吻合自己的一贯思路的观点。这篇文章约1万余字,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标题是“基本粒子并不是物质的始原”,包括“引论”、“电子也是无可穷尽的”、“基本粒子不是点”、“场论不是最终的理论”、“海森堡的基本粒子观”等小节。第二部分标题是“新基本粒子观”,包括“引论”、“重子一介子族的复合模型”、“完全对称性”、“弱相互作用与复合模型”、“基辅对称性和名古屋模型”、“B物质的本来面目”、“中微子统一模型”等小节。这是一篇很尖端的物理学论文,但其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基本位子的一般方法和原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物质的无限可分性的观点。这从我们前面引述的那段对话里即可看出。这或许就是毛泽东很感兴趣的地方。

  1964年,毛泽东在不同场合,时常谈论物质无限可分性的观点。例如,1月17日接见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人时,他说:什么都是可以分开的。譬如说:过去认为原子不能再分,后来科学发达了,知道原子可以再分成原子核和电子,后来又进一步,知道原子核还能再分,而且那里面复杂得很,可以分成好多部分。电子能不能再分呢?理论上是可以分开的,虽然实际上我们对电子世界还懂得很少,科学家还没有能把它分开,但是,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已经说过,电子是可以再分的。我不懂这门科学,但是我相信这个道理。科学是无限的。无限大的世界和无限小的世界都有无限的工作可做。

  7月2日,接见哥伦比亚外宾的谈话中,毛泽东又说:世界上没有不分化的事物。大体上,凡是一个统一体,总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不然的话,又怎能成为一个社会、一个统一体呢?小到拿原子来说,原子也是由原子核和电子这两部分组成的。现在物理学家说,原子核也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有14种之多。这些名词也许翻译起来不好翻,有质子、反质子,中子、反中子,介子、反介子,这是原子核中重的部分的6种物质,另还有轻的部分的6种。

  这些谈话内容,同毛泽东读坂田昌一的文章是有关系的。8月18日在北戴河同哲学工作者的谈话中,他便直接谈到“很欣赏”坂田昌一的文章,称坂田昌一是“辩证唯物主义者”,还引用《庄子·天下篇》里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说法,来阐述基本粒子并不是最后的不可分的观点。8月24日,毛泽东又找于光远、周培源到中南海他的卧室,专门谈坂田昌一的文章,并且比较系统地谈了他对自然界辩证法的一些见解。讲到宇宙的无限:宇宙从大的方面是无限的,从小的方面也是无限的,是无限可分的;讲到细胞的起源;讲到地球和人类的未来;讲到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工具;讲到哲学就是认识论,等等。

  当时,正在举行北京科学讨论会,坂田昌一作为日本代表团的团长参加了会议。8月23日,毛泽东接见与会的各国科学家时,同坂田昌一握手,并说自己读过他的文章。这引起坂田昌一的惊讶和喜悦。后来游颐和园,于光远向坂田昌一说明了毛泽东从哪里读到他的哪篇文章,告诉他毛泽东非常重视他引用列宁关于电子不可穷尽的论述,非常重视他关于“基本”粒子可分的见解,还告诉他,毛泽东在1957年莫斯科会议上就说过一分为二是普遍现象,原子分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质子又有反质子,中子又有反中子。坂田昌一很感兴趣,说:可惜他原来不知道毛泽东1957年讲过这些意见,如果早知道,他的文章一定会引用的。坂田昌一回国以后,多次写文章讲到毛泽东的这一见解。

  由于毛泽东对坂田昌一文章这样重视,坂田昌一又对有关人士说过他那篇文章苏联译得不甚准确,负责编辑《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的人便找人从日文重新译出这篇文章,把原来发表时的题目《基本粒子的新概念》,按原文恢复为《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听说毛泽东对人说过,这样的文章,专门名词、专门知识一般读者不懂,应该作些注释。编者又组织人作了一批注释,替《红旗》编辑部起草了一个较长的按语,连同译文、注释一起,在《红旗》杂志1965年第6期发表。

  《红旗》杂志上的这篇按语,是根据毛泽东几次谈话精神写的,许多是毛泽东的原话,为说明毛泽东为什么重视坂田昌一的这篇文章,我们不妨全文引出:

  编者按:世界是无限的。世界是充满着矛盾的。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的统一。没有一个事物不存在矛盾,没有一个事物是不可分的。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自然界是如此,社会是如此,人类的认识也是如此。否认这一点,就是形而上学。自然科学的发展不断地证实着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宇宙观和认识论。

  宇宙,从大的方面说,在太阳系外面还有千千万万个太阳,在银河系外面还有千千万万个银河系,它是无穷无尽的。宇宙,从小的方面说,也是无穷无尽的。原子里头分为原子核和电子,它们是对立面的统一。原子核里头又分为质子和中子,它们也是对立面的统一。质子又有和反质子的对立的统一。中子又有和反中子的对立的统一。质子、反质子,中子、反中子,等等,这些基本粒子还是可分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同样是无穷无尽的。人类的认识总是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在人们追求物质结构的真理的过程中,每深入一步,都有人中途停顿下来,认为已经达到“物质的始原”,认为这种“物质的始原”再不可分了,再不包含内在的矛盾了,企图完成所谓最终的理论。自然科学的历史无情地嘲弄着这样的形而上学者们,越来越清楚地揭示出自然界固有的辩证法。

  本刊这期刊登著名的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的《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一文。这篇文章,遵循恩格斯关于分子、原子不过是物质分割的无穷系列中的各个“关节”的观点,遵循列宁的电子也是不可穷尽的观点,根据基本粒子领域的新事实,富有说服力地论证了物质的无限可分性的思想,发挥了自然科学理论的无限发展的思想,尖锐地批判了在这个问题上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自然科学家能够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并且写出这样好的作品,还是少见的。

  毛泽东同志经常告诉我们,要在各项工作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我们的自然科学工作者读一读坂田昌一的这篇文章,对于在科学研究工作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会得到有益的启发。从事其他工作的同志,读一读这样的文章,对于唯物辩证法的学习,也会有好处的。

  因为这篇文章涉及许多专门知识,本刊同时发表一篇注释,供读者参考。

  坂田昌一的文章在《红旗》上发表后,科学界和哲学界进行了一系列讨论,《红旗》1965年第9期还发表了一个讨论专辑。

  这些活动,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起了较好的影响。因为它着眼于引导,要求把哲学的探讨同自然科学的具体研究结合起来,而不是离开这种具体研究去谈玄。

  当时我国有一群理论物理学家,致力于基本粒子的研究。毛泽东强调的“基本粒子”可分的思想,本是从物理学家那里来的,反过来又影响这群物理学家去认真探索“基本粒子”以下层次的粒子。他们把这种粒子称为层子,建立了基本粒子结构的层子模型,发表了一批研究论文。这些成果在当时是站在前沿的工作。在这前后,西方物理学家发展了关于基本粒子重粒子结构的“夸克”学说。“夸克”大致相当于“层子”。从那时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长足的进展,“基本”粒子有更深层次的结构,在物理学界已得到公认。

  (本条解析主要依据龚育之《毛泽东与自然科学》一文中“坂田文章和《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的复刊”一节,于光远《毛泽东和自然辩证法》一文的材料)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