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毛泽东的艺术世界 > 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毛泽东书法艺术特色臆断

  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毛泽东书法艺术特色臆断

  毛泽东——这个象太阳一样光芒四射的名字,在本世纪是无人不晓的。虽然他已经殒落,但是,他的光芒将永远留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头。

  毛泽东是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理论家,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军事家,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黑暗的旧中国变成了光明的新中国。又率领党和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赶走贫穷,走向富裕。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领袖,而且他还是杰出的艺术家,在最赋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趣味的王国里——书法的王国里,建造了自己的丰碑。

  毛泽东的书法艺术,久为人仰。他的书法流布中外,高可居摩天大楼,低可进茅屋陋舍。他的书法,流传在人们的手上,流传在人们的口头,更流传在人们的心间。我们不仅可以说,毛泽东书法艺术的知名度,是任何一位现代书法家无法比拟的,而且,我们还要说,毛泽东书法艺术的高度,也是任何一位现代书法家无法比肩的。

  这倒不是说,因为他是领袖,他身处高位,他可以君临一切,他的书法艺术因其政名而名扬天下。恰恰与此相反,他确确实实是一位杰出的书法艺术家,是中国现代书法艺术的主将和旗手,倒是因为他政名盖世、太响了,倒遮掩了他书名的光辉。

  品评毛泽东书法艺术,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是一个重要的科学研究工程,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认真的对待,仔细的探求,以便对毛泽东的书法作出客观的评价,进一步弘扬和丰富我国文化的瑰宝——书法艺术。

  至今,在中国书坛上,还未见到系统地研究毛泽东书法艺术的著作问世。只是看到一些纪念文字、回忆录等类的零散材料,谈及毛泽东书法艺术。这显然是很不够的。

  因此,我们不揣寡陋,抱着尝试的态度,对毛泽东书法艺术的研究,做点基础性的工作,以期书界同仁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注意,引出金玉。

  在研究毛泽东书法艺术时,我们着重在他的书法特色、师承渊源、人民生和历史地位等方面,予以探索。

  豪逸有气能自结撰

  一、品评的基本依据

  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就我们所见,从1915年到1966年,在半个多世纪里,面世的足有四百五十多件。长的千万字,短的二三字。就书体而论,有楷书,有行书,有草书,惟不见甲骨文、篆书、隶书。沿着毛泽东六十多年的书迹,我们可以将他的书法活动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时期(1900—1919),学子时期。入私塾,进师范,步人社会,初学书法。这一时期的代表书作有二:一是1915年读《明耻篇》后的批语(图一);二是1918年举办工人夜校的《夜学日志》(图二)。前者是颜体意味,后者是魏碑气息。

  第二时期(1920—1937),大约十八年,是书法探索时期。这一时期,他由一个身无分文的学子走上了驾驭中国革命航路的领袖地位。在书法之林里,他倾听,他观察,他神游,他探索着自己的道路。这一时期的代表书作有三:一是1921年6月20日致国昌诸兄的信;一是1933年左右为鼓励军民反“围剿”的题词;一是1937年8月为抗大二期毕业证的题词。前者流媚如“二王”,中者变为左斜而瘦硬,后者左斜而骨丰。中者和后者,显然已走出了碑帖,酿制着自己的墨花。

  第三时期(1938—1949),大约十二年时间,是书风形成时期。这一时期,他已经成为公认的领袖,率领党和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他的书法,在狂风巨浪中淘漉,在战火硝烟中锤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很多,特别出色的有:

  ①1938年11月,为一次青年工作会议的题词:“努力前进,打日本,救中国”(图二十七)。

  ②1942年4月,为《八路军军政杂志》创刊三周年的题词:“准备反攻”(图四)。

  ③1945年10月,手书《沁园春·雪》。

  ④1949年11月29日,为“国立美术学院”的题字和致徐悲鸿院长的信。

  这一时期书作的风格是骨气洞达、豪迈超逸。字势右斜,左伸右收,方笔侧锋,长枪大戟。

  第四时期(1950—1960),大约十一年左右,是书风深化时期。这一时期,是巩固政权和经济建设时期。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六十岁上下,正是领袖人物的华岁英年,他胸纳万有,精力过人,在书法上博采众长,深化升华,力登泰山十八盘,终于到了南天门,随意挥洒,皆成佳作。特别出色的有:

  ①1952年6月10日,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②1954年,为武汉人民战胜1954年洪水的题词。

  ③1956年12月5日,手书《水调歌头·游泳》。

  ④1957年5月1l日,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图十一)。

  ⑤1958年9月,为“首都民兵师”题词。

  ⑥1960年10月8日,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人员题词:“艰苦朴素”(图十四)。

  这上时期的书风,在豪迈的气势之中,增加了灵动峻拔、雄强老辣,字势由险绝,复归平正。

  第五时期(1961—1966),为书法造极时期。这一时“期,经过天灾人祸,经济建设正常进行,社会稳定,人心向上。这一时期的毛泽东,七十岁上下,人书俱老,“从心所欲,不逾矩”。他的书法进入了泰山巅峰,一年一个面貌,篇篇珠玑。代表作品有:

  ①1961年9月9日,手书《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②1962年(?),手书《采桑子·重阳》(图十七)。

  ③1962年(?),手书《忆秦娥·娄山关》(图十九)。

  ④1963年2月28日,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图十五)。

  ⑤1963年2月5日,手书《满江红·和郭沫若》(图十八)

  ⑥1964年2月4日,手书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这一时期,毛泽东在中国书法的艺术之巅——草书的殿堂里游目骋怀,老笔纵横,只求意足,不见字形。

  这时,也正是在这时,毛泽东虽然年逾古稀,但仍然是雄姿英发,精力充沛。按照书法艺术的规律和他的创新求索精神,1966年以后还应该有一个衰年变法时期,以使草书书法飞跃到一个更高更新的境界。但可惜的是,因为政治运动,我们未能看到这位一代大师继续前进的足迹。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损失,也是中国书坛巨大的损失。

  二、品评的艺术标准

  中国书法,经过千百年来的演进发展,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精品佳制,同时,也逐渐地创造和发展了书法理论,其中,也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书法批评理论。

  据传,书圣王義之留下的理论著作,有云:“夫书者,玄妙之伎也。”(《书论》)而要尽善尽美,就要讲“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南朝齐书法家王憎虔第一次提出神采问题:“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到了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提出:“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从心者为上,从眼者为下。”(《文字论》)进一步提出:“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书议》)

  宋代,苏拭提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东坡集》)黄庭坚则主张:“书画以韵为主。”

  明代,祝允明主张:“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论书帖》)而董其昌则主张:“书家以豪逸有气、能自结撰为极则。”

  到了清代,不管是大吏文人,还是释道诸家,大都主张“以气为主”。总其要者,以刘熙载之论为最,提出:“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学书通于学仙:炼神最上,炼气次之,炼形又次之。”(《艺概》)

  简单地引用历代著名书家的一些书法批评主张,可以看出书法艺术的审美意识在不断深化,审美鉴赏的标准,在变化中不断丰富。

  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五对矛盾:道与理,神与形,气与韵,情与意,性与功。这十个字代表了十个书法概念。这五对矛盾就是书法审美鉴赏、书法批评的基本范畴。

  但是,这五对范畴和十个概念,具有极大的模糊性。之所以无法界定的原因是:时代规范的变异和千百年来人们的审美意识的递变,大概可论,精确难述。

  就书法艺术而言,对于这些范畴和概念中的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理性部分,应该予以扬弃;艺术部分应该予以保持和发扬。本着这个精神,我们试作如下理解,并建立我们的书法批评标准。

  道:天道,包括自然规律、社会发展、生命运动等。

  理:理念,哲学思想,包括书法美学等。

  神:神采、神妙、神奇、精神等。

  形:笔迹,包括形状、形势、形质等。

  气:气魄、气度、气势、气象、气概、气局等。

  韵:风度、风神、风韵、风趣等。

  情:感情、性情、心境、情操、情怀、情绪等。

  意:意志、意趣、意境、意象、意念等。

  性:天性、天机、天才、本性、悟性等。

  功:功力,包括各种技法把握和对书法的浸淫程度以及专业学养、文化素质等。

  这些作为艺术概念的内涵,既包括传统的内容,也包括人类到了二十世纪的时代内容,包括这个时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虽然说的不清楚,但还是可以感知的。

  在这些范畴中,“气”与“韵”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在这个主要矛盾中,“气”又是主要矛盾方面。以气通韵,以气达道,以气示理,以气生神,以气赋形,以气体情,以气察意,以气显性,以气量功。一句话,“气”是书法艺术之灵,“气”是书法艺术的生命。

  三、毛泽东书法的艺术特色

  基于以上对毛泽东书法的简要分析和对书法批评标准的概括,就不难探求毛泽东书法的艺术特色了。

  在探求毛泽东的书法艺术特色时,应该充分估量这样一个基本前提:他是一个既善于破坏旧世界,又善于建设新世界的人。

  因此,我们很自然地发现,他的书法艺术有三个巨大的支撑点:一个是他的创新精神,一个是他的天纵自然,一个是他的豪雄之气。

  他对传统的书法,钻得深,吃得透,心迫手摹,独悟天机,得笔得气,吸取精华,自成机抒,不践古人。他对自己的书法,也不断地扬弃,日有所进,年有所改,壮有所行,老有所攻,求新求变,终生不疲。

  他胸纳万有,雄视古今,豪气鼓荡,真力弥漫,做天下第一人,作天下第一书。真可谓“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在这三个巨大的支撑点之上,让我们用以下八点来描摹他的书法艺术特色。

  ①睿文精义,思逸神超;

  ②天机颖异,灵动纵逸;

  ③笔挟风涛,浑然无迹;

  ④豪气倾海,神采射人;

  ⑤意趣酣昂,变化万千;

  ⑥点画坚浑,结体奇绝;

  ⑦章法变贯,意新理妙;

  ⑧力屈万夫,韵高千古。

  众采百家专擅一体

  翻遍《毛泽东选集》,查遍其他的有关文献,还未发现毛泽东自己的有关书法的文章。在研究他的书法渊源时,只好从一些零星的材料中探求。

  在毛泽东身旁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陈秉忱回忆说:“我们从仅存的一张明信片的笔迹来看,毛主席早年似受晋唐楷书和魏碑的影响,用笔谨严而又开拓,是有较深功力的。在延安时期,领导抗战和建党,工作、著作任务那样繁忙,毛主席仍时常阅览法帖(阅过的晋唐小楷等帖,一直带在身边)。??全国解放后,更多地阅览法贴,1949年出国时,也以《三希堂法帖》自随。1955年开始,指示身边工作人员广置碑帖,二十年中间,所存拓本及影本碑贴约有六百多种,看过的也近四百种,‘二王’帖及孙过庭、怀素的草书帖,则是时常披阅。毛主席不但博览群帖,而且注意规范草书,如古人编辑的《草诀要领》和《草诀百韵歌》等帖。”①。曾做过毛泽东秘书的田家英说:“毛泽东的字是学怀素体的,写起来很有气魄。”②唯一能看到的毛泽东说自己书法的,是他1958年10月16日致他的秘书田家英的信:“请将已存各种草书字帖清出给我,包括若干拓本(工菱之等),于右任千字文及草诀歌。此外,请向故宫博物院负责人(是否郑振铎?)一询,可否借阅那里的各种草书手迹若干,如可,应开单据,以便按件清还。”

  ③毛泽东自己的手书,当然无可怀疑。陈、田二家的话,也应可信。因为陈、田二人跟随毛泽东多年,日月共度,晨昏相处,自然是最有发言权的。陈秉忱是清末山东金石大家陈介滇的曾孙,本身就是书画家。田家英聪慧好学,工作之余专事研究清代书画,造诣不浅。所以,他们都请于书道,所作的回忆,不会是外行观景。但,考虑到毛泽东身居高位,是否也有不便道及的,也未可知。

  遵照毛泽东的信和陈、田二家的回忆,根据六十多年的传世书迹,试对毛泽东的书法师承情况作些探讨。毛泽东的书法,总的来说是以“二王”为指归,众采百家,取精用宏,化“他神”为“我神”,专精一体,卓然成家。早年,学魏碑,学颜真卿。1915年的《明耻篇》读后批语,是颜体。1918年的《夜学日志》,是魏碑体。1925年致国昌诸兄的信,是“大王”行书体。二十年代后半期到三十年代上半期,形势骤变,武装割据,环境恶劣,生活不定。只有极少书迹传世。三十年代的书迹最早是1936年11月2日致许德瑜等教授的信。字势左斜放纵,已铸成他一生的字根。(字根是指字迹的根本韵律气象)1940年大约是左斜字势的终结。1941年大约是右斜字势的开始。1940年2月7日为《中国工人》月刊写的发刊词,一律是左斜长瘦字势。1941年5月所写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草稿,则变成一律右斜长瘦字势了。但字根未变。1941年后,虽战争环境恶劣而困苦,但总算安定了些(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这年以后似在学苏拭、学黄庭坚。大约有四、五年之久。典型的例证是,1945年10月4日,致柳亚子的信,长枪大戟,字势险绝。但点画精到,真力弥满,大有苏黄气韵。

  1949年,是个繁忙而愉快的一年。取得战争胜利,建立新中国,虽然千头万绪,但书道未偏。大约从这一年起,似在审视和品尝郑板桥的“怪”味。典型的书迹是:①手书章碣《春别》诗(掷下离筋指乱山);②手书温庭筠《苏武庙》(苏武魂销汉使前);③手书崔与之《水调歌头》(万里云间戍);④手书萨都刺《满江红·金陵怀古》(六代豪华)。以上是手书的古代诗词,是供欣赏的书法。实际上,从1949年开始,在不供欣赏的私人书信里,郑板桥的书味也是很足的。1949年6月19日致宋庆龄的信中“专诚欢迎,以便就近”等字;1949年8月19日致江庸(翊云)的信中“时局发展甚快”等字。尤其是到了1950年3月14日致龙伯坚的信和致刘揆一的信,那就不仅是字形,就连章法行气,都可看到“板桥体”的影子。这时的书法长枪大戟没有了,变成了温厚灵动的面貌了。

  与此同时,在他的书法里出现了对草书的冲动。这种冲动,到了1954年就变成行动了。

  1954年以后他的字又骤然一变,变得道美跌宕,刚气内藏了。这好象是取法王铎的结果。

  最能说明这一进程的,有三件书作:一是手书温庭筠《经五丈原》(铁马云雕共绝尘);一是手书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折》(游艺中原);一是手书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神龟虽寿)。除以上三件外,追摹王铎的书作很多,如手书王之涣《登鹤雀楼》、手书李白《将进酒》、手书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手书刘禹锡《听旧宫人穆氏唱歌》、手书崔护《题都城南庄》、手书李商隐《筹笔驿》、手书李商隐《马嵬》、手书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等。

  在私人书信中,典型的是1954年3月31日致彭石麟的信。在诗词中是1956年12月5日写的《水调歌头·游泳》。在题词中是1958年题词“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图八)等。

  学王铎后,使“提按起倒”、“顿挫转折”等笔法,日趋精熟。

  但是,这些只是为了记述的方便。而在他的书法活动中,并不是这样单纯、死板的。实际上,学书过程是一个神游书海,目览千帖,逐渐融通的过程。就是在他学王铎的同时,他又心摹手追张旭和怀素了。

  最早的例子是1956年12月29日致周谷城(东周)的信,已经是一片化机,满纸龙蛇了。这封信的书法,实际上是他攀登草书高峰的起跑线。这在他的书法艺术实践中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这个起跑线,是他走过了五十多年的书法道路之后,才到达的。他完全具备了起跑的资格和力量。环顾当时书坛,一片寂寞。攀登草书高峰,非他莫属了。

  因此,在起跑后,他于1958年10月16日致田家英的信,就公开表明了他誓攻草书的决心。从而,越过了王铎,直取张旭和怀素。

  学张旭的典型例子,是手书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图二十四)。字势连绵,一片烟云,中锋建骨,侧锋生姿,意笔相从,豪迈飞动。

  学怀素的书例,是手书李白《忆秦娥》(萧声咽),硬毫走笔,点画简约,连绵跌宕,雄奇超逸。

  当然,在书法韵味上,虽然各有所托,但不是截然分开的。从此以后,他手持长锋羊毫所书的精品,都是旭、素合一,化他神为我神的。

  从以上简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在书坛上的崛起,有他的主观条件:他天资聪绝,观察精到,神摹于心,命笔得韵。他竭力从历代碑帖中,汲取营养,学不纯师,有人有我,众采百家,专擅一体,最后达到造我神韵、有我无人的独到境界。

  说到这里,我们对毛泽东的书法所以成功的研究,仅仅说了一半。还有另一半,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半一任何一个巨人的出现,任何一个巨人的成功和失败,归根结底,都不是他个人行为,而是那个时代的需要,是那个时代的抉择。

  毛泽东在中国现代书坛中崛起,不是他个人意志的结果,归根到底,是中国革命的需要和选择,是我们这个时代造就的。

  毛泽东的书法道路,并不是在他自己选定的条件下走过的,而只能在他直接碰到的、现实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走过的。

  他从书法王国的传统中走来,他从时代的风云里走来。他又带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由传统积淀于他的个人特质,走进书法王国的殿堂,建造一座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书法艺术丰碑。

  代表人民服务人民

  中国书法,是东方艺术的明珠,是东方艺术的灵魂,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作为艺术,中国书法,既是神秘的,又是公开的;既是高雅的,又是普及的。它是民族性的爱好。它是一种每个中国人,从童年时就培养起来的、共同的审美天性。

  书法,与其他艺术一样,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而这种反映,正是通过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的创造和积累来实现的。所以,书法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艺术,最终还是要再回到人民群众中去。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中说过:“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他这样说了,他也完全彻底地这样做了。

  他是人民的一员,他又是人民的代表。他是群众的领袖,他又是群众的朋友。他的书法艺术来自人民群众。他的书法又服务于人民群众。

  他非常珍惜延绵数千年的书法艺术遗产,如大量的历史碑帖、石刻等。他善于从传统文化和直接现实生活环境中,去寻找艺术进步和创新的源泉。

  他善于捕捉和把握人民群众的审美感觉和审美意识,把群众作为书法审美的主体,敢于把一切创作交给人民群众去检验。他凭借人民群众提供的历史舞台,施展才华,走笔留墨。他的书法作品,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所欣赏,在亿万人民中传播。

  他主张艺术家的历史责任,不仅要反映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活,还要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意识。通过文艺作品的媒介作用,使“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他也正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向人民群众提供新颖的、感染力强烈的书法作品,去增加他们的审美经验,扩大他们的审美经验,扩大他们的审美视野,从而使书法艺术成为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形式之一。

  当我们提到毛泽东书法人民性的时候,就不能不提到书法的实用性。

  迄今为止,毛泽东传世的书法作品,据我们所见,大约有四百五十多件。计有各种题词二百多件,书信八十多件,自制诗词和手书古诗词一百四十多件,其他三十多件。其中,除了诗词书法外,都是实用书法,约占全部书作的三分之二,可见其实用书法数量之大。

  看来,毛泽东非常重视人民性和实用性的结合,非常重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他用他六十多年的书法活动和书法作品说明了这两个结合。

  书法艺术的特殊之处,就是它不能离开文字。离开文字的任何线条组合,都不是书法艺术。实用与审美,实用性与艺术性,实际上是书法美学的一对范畴,一对矛盾。表达意思,是实用,传达感情也是实用,“感到好看”就有用,有用就是实用。书法艺术来源于实用。书法艺术的发展动力是实用。书法艺术的最终检验尺度还是实用。书法离开了实用价值,就象书法离开了人民性一样,就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没死亡。

  毛泽东的书法艺术,就是在实用中产生,在实用中展开,在实用中提高,在实用中与历史结合,在实用中呼吸时代气息,在实用中与人民群众联络,在实用中实现艺术性与实用性的高度统一,在实用中达到书法艺术之巅。

  “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艺术性,并不亚于“小小寰球”、“人生易老天难老”等诗词。而“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的实用性,也不小于“向雷锋同志学习”、“一定要根治海河”等题词。

  艺术性与人民性的统一,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这就是毛泽东书法艺术,又一特色。这也是毛泽东比之现代任何一个书法家的都伟大和高明之处,是毛泽东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对我们这个英雄时代的杰出贡献。

  一代宗匠书法大师

  毛泽东,在中国现代书法中应处于什么地位,这要从书法的本质和本位说起。

  中国书法的本质是什么?中国书法的本位是什么呢?

  唐代书法理论大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说:“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又说:“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其性欲,便以为姿”。他既阐明了书法是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更揭示了书法的本质,书法美学的哲理。

  “情动形言,取会风骚”,这是中国书法的箴言。书魂就是骚魂。

  中国书法的书体,经过几千年的擅变,排列成了这样的序列:篆、隶、楷、行、草。这不是任何个人意志的创造,这也不是无序的偶合,这是中国经济运行在各个阶段的产物,是中国文字形体的发展规律。

  草书,是最末的一位,但又是最高的一位。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一文中说到唐代草圣张旭的书法:“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韩愈说的不仅是张旭的书法,而且是揭示了草书(当然包括整个书法)的本质。

  由此可见:“中国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宗白华《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

  中国书法艺术所传达的,正是这种人与自然,情绪与感受、内在心理秩序结构与外在宇宙(包括社会)秩序结构直接相碰撞、相斗争、相调节、相协奏的伟大生命之歌。书法艺术是审美领域内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的直接统一的一种典型代表。

  以上的论述,揭示了这样一个明白无误的结论:中国书法的本位,就是草书。换句话说:草书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草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皇冠,狂草则是这个皇冠上的明珠。

  谁攻下了草书,谁就登上了中国书法的巅峰,谁就是大师,谁就是一代宗匠!

  因此,在中国书史上,只有擅长草书者,可称为“圣”。未见工于其他书体而称圣的,这不是历史的疏忽,这正是历史的严格和公允。

  汉末张芝称为“草圣”。

  晋代王義之称为“书圣”。

  唐代书家林立,但称上“草圣”的只有张旭一人。而与张旭齐名的,仅狂僧怀素而已。

  宋以后称一代大家的莫不以擅草而名世。

  清初书家翁方纲,虽然他自己不事草书,但他提出了“世间无物非草书”的书法本位的命题。

  所以,我们就可以很清楚他说:1958年10月16日毛泽东致田家英的信,在当时书坛,乃至今天的书坛,具有多么大的震撼力量,具有多么大的书法美学意义。真是振聋发喷,灵犀一点。这封信也表明了毛泽东在书法道路上盘桓了五十年之后的主攻方向和决心,成为他攀登书法之巅的宣言书。

  由此,也可以很清楚他说:毛泽东以他晚年的草书成就(1960—1966),已经登上了书法艺术的巅峰,摘取了中国书法王国里的皇冠,足堪称为一代大师,一代宗匠,一代旗手。

  我们无意去贬低近百年来的几十位书法高手,但能进入草书的也仅是二、三人而已。而这二、三人的草书器局比之毛泽东来,相差甚远。或者可雁行者,谁与?

  故曰:毛泽东是天下第一人,毛泽东的书法是天下第一书。信然哉!

  【注释】

  ①见《书法》杂志1980年第2期

  ②见《书法丛刊》第19辑《田家英专号》

  ③见《毛泽东书信选集》一书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