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备不是传说 > 第七章 终点(3)

第七章 终点(3)

  第七章 终点(3)

  蜀汉第一名将关羽,就此开始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征战。

  这是无比光荣的一战,也是极其惨痛的一战。

  成败,有时候离得那么近,又那么遥远。

  对于北伐的目的地——襄阳和樊城,关羽很熟悉。十多年前刘表的大本营就在襄阳,而襄阳北边隔汉水相望的就是樊城,这是当年刘备驻军的地方。关羽水军就诞生在襄阳和樊城之间的汉水中。

  关羽望着眼前的两座城市,大有物是人非的感慨。如今的襄阳和樊城,已经在曹操手中整整十一个年头。守卫襄阳的曹魏将领是平狄将军吕常,而守卫樊城的则是征南将军曹仁,还有堪称文武全才的汝南太守满宠和投降不久的立义将军庞德二人协助。这几人都归前敌总司令征南将军曹仁节制。

  襄阳地理位置重要,城池防御坚固,因此在历史上一直是军事重镇,后世甚至评价说“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可唾手下”(周密《癸辛杂识》)。蒙古大军南下时,南宋守襄阳守了足足六年(当然不可能有郭靖大侠的帮助),但襄阳被攻破后,南宋就全无招架之力,仅仅三年就灭亡了。

  此时关羽指挥水、陆军队从江陵北上,按照地理形势,首当其冲的就是襄阳。

  不过关羽重点进攻的是与襄阳一水相隔的樊城。这样做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襄阳城池的坚固,在历史上是有名的,要想强行攻破,难度实在太高;二是樊城位于汉水北岸,只要拿下樊城,就能切断襄阳守军的后路和后勤补给线,那时候即便襄阳固若金汤,也根本用不着攻打,等着守军困死饿死就行了。

  关羽的策略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曹仁也绝不是吃素的。

  关羽意图包围敌军,来个瓮中捉曹仁。

  曹仁就来个反包围,不但分军守卫两座城池,还让庞德率军驻守城外,三者互为掎角之势。《孙子兵法》云:“十则围之”,看你关羽有多少军队,能把襄阳、樊城、庞德三方分隔包围?

  关羽当然没有那么多兵力,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但关羽名将的名头不是吹出来的,越打越顺手,渐渐占了上风。

  眼看战事吃紧,曹仁只得向老板曹操求救。

  有没有常识很重要

  曹操又坐不住了。

  从汉中败退长安没多久,襄阳方面就吃紧,曹操感慨人生真是变化无常,若干年前只有他打刘备的份,打得刘备满世界乱跑,现在却只有刘备打他的份,打得他捉襟见肘;若干年前关羽还在他手下吃过饭,现在关羽却不想让他吃下饭。

  感慨归感慨,见过无数大风大浪的曹操,财大气粗,还是有办法的。何况他手里还有一支压箱底的预备军队——七军,约有三四万人,拿去救援曹仁是绰绰有余的。

  毕竟是六十大几的人了,曹操这次不打算亲自上前线,他要为这支军队挑选一位统帅。

  曹操看中的是曹魏五子良将中官阶最高、名望最重、以毅重著称的左将军于禁。

  于禁,字文则,泰山郡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在曹操得到兖州的时候开始追随,此后征战一生,立下无数汗马功劳。要认识这个人物,可以分析以下两个典型事件。

  事件一:曹操在宛城被张绣打败,军队四散逃命,只有于禁率领的军队还保持战斗力,有组织地撤退。但夏侯惇率领的青州兵一向军纪很差,遇到这种混乱局面,不少人更是浑水摸鱼趁乱抢劫。有一群青州兵正抢得不亦乐乎,不幸遇到了于禁,当场被斩杀。事后,侥幸逃回去的青州兵向曹操报告,说于禁那小子反了。

  青州兵恶人先告状的事情,于禁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但他此时的做法,体现出了一位名将的风度。他不是先跑到曹操那里为自己辩解,而是率领部下构筑防御工事,等到局势稳住之后,才回去向曹操请罪。

  这件事大大地感动了曹操一把,立即为于禁升官封侯,还称赞说:“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事件二:刘备杀死车胄夺回徐州的时候,响应刘备的昌豨,在刘备失败后,接受张辽劝说再次投降了曹操。但没过几年,这个造反将军昌豨又背叛了曹操。这次前去攻打昌豨的是他的老朋友于禁。昌豨看是老朋友来了,也许出于侥幸心理就又投降了。于禁身边的下属都认为,应该把昌豨绑起来送给老板曹操处理。

  于禁的做法,却让众人大吃一惊,他又是先斩后奏。他的依据是曹操有军令——被包围后才投降的人都要杀(够狠),所以即便是老朋友,我也不能不杀,然后流了几行眼泪就把昌豨给砍了。

  依常理来看,就算有军令,把俘虏送给领导处理也没有什么不对,尤其是老朋友,就更应该这样做,说不定还能救人一命,在不违背公家利益的原则下保全私人友谊。

  曹操对这件事的反应十分耐人寻味,他先是感叹说:“昌豨不投降我而投降于禁,看来是命里该死啊!”(豨降不诣吾而归禁,岂非命耶)

  言外之意,曹操是说昌豨投降了他就可以不死,他还要再赦免昌豨一次。胸怀是何等宽广!

  但曹操的做法却是“益重(于)禁”,提拔于禁为虎威将军。

  在这个世界上,靠得住的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话,而是一个人的心。

  很明显,曹操虽然嘴上那么说,实际上却对于禁的做法打心底赞同。毕竟曹操不是好好先生,也不是开政府招待所的,心里对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昌豨一类人早就郁闷到家了,只是要摆出胸怀宽广的姿态而已。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