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 第十一章 历史的B面

第十一章 历史的B面

  后宫那些事儿

  一方面刘邦在努力排除异己,稳固自己的争权;然而另一方面,在他的后院情势却并不是风平浪静的,一场争夺后宫霸主,争夺嫡位的战争,正在吕后和戚夫人之间悄悄展开。这虽是一场没有刀光剑影,没有剑戟林立的战争,但是却是斗智斗勇,高潮迭起。让后人看来惊心动魄的同时,也深深为宫闱斗争的惨烈,智谋的深远,以及失败者惨烈的遭遇所深深震撼。

  夺嫡阴谋的发起者是刘邦的小老婆戚夫人。这位戚夫人是怎么来的呢?这要从刘邦汉元年起兵的事情说起。

  刘邦起兵,在汉元年时进驻定陶。这位胸怀大志的义军首领平生最好女色,听近侍奏报,说这一带有一位如花似玉的仙子戚氏,刘邦怎能不动心?刘邦的近侍找到了戚氏,送去厚重的聘礼,便顺理成章地占有了这位令刘邦心醉的美人。

  刘邦发现这位美人不但美如天仙,而且身怀绝世媚功。她的皮肤白皙,像雪白无瑕的白玉一样,清纯温润;她的眼睛圆圆的,十分柔美迷人;她的体态丰满,气质高雅;最为难得的是,她的歌喉优美、腰如柳枝、舞姿轻盈美妙,如流风、如飞雪,令人陶醉。

  历史上没说戚夫人长啥样,只知道,她很有音乐细胞,会鼓瑟击筑,善做翘袖折腰之舞,也能歌,带动得刘邦这种粗线条的人跟她进行男女对唱,类似于现在的卡拉OK。

  就这样戚夫人把刘邦搞得晕头转向。

  戚夫人是刘邦在革命战争时期,利用打仗间隙抽空泡上的美人。作为领导人,长年累月打仗那么累,泡泡美人调节一下情绪、舒缓一下筋骨,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以说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刘邦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非常珍惜这段革命道路上的恋情,对戚夫人无比宠爱。

  戚夫人自然感动不已,冒着刀光剑影为刘邦生了一个名叫刘如意的儿子。刘邦爱屋及乌,对刘如意非常疼爱。

  如意七岁的时候,被封为代王,十岁被封为赵王。代王如意长得越来越像高祖刘邦。刘邦对戚夫人爱得无以复加,同时因儿子如意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像自己,更将这母子二人视如珍宝,倍加爱怜。

  按照刘邦的心意,这位娇柔可人的戚夫人本该立为皇后,可难办的是当年吕公慧眼识人,将心爱的女儿吕后下嫁刘邦,吕后没有嫌弃,一心侍候他,为他生儿育女,还劳累地下田耕作,以养家糊口,任刘邦在外交游闲逛。刘邦一直十分感激吕公,感念发妻吕后。虽然随着刘邦的事业一天天兴旺,发妻吕后日渐青春逝去,人老珠黄。但刘邦对发妻依旧存一份感激,正因为原配吕氏立过大功,曾在刘邦最落魄的时候施以援手,又笼络了一批效命的谋臣,刘邦建汉后,才不得已将她立为皇后。而可怜的戚夫人只能屈居吕氏之下,坐第二把交椅。

  而吕后很多时间都是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渡过的,已经不再是一个弱女子了,性情被锤炼得更加刚毅了,再加上年老色衰,在刘邦心里,即使打扮的无比妖艳,也无法与年轻娇柔的戚夫人比。

  戚夫人也知道英雄难过美人关,于是总是摆出一副委屈的样子,不停地在刘邦耳边哭泣。说吕后怎么给自己脸色看了,说日后怕皇后报复。而要让自己能有安全保证,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儿子如意为太子。

  其实,戚夫人有如此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古代往往母以子贵,自己的儿子能够当上皇帝,那么自己也可以混个太后当当。

  尤其,戚夫人既没有好的家世背景,也不会像吕后那样会来事,笼络了很多谋臣。她凭借的仅仅是刘邦对自己那点儿宠幸,假如有一天刘邦驾鹤西游了,她的日子就难过了。

  但是,如果自己的儿子做了太子,一切就不一样了。

  于是,戚夫人选择了这条路,以柔弱之身和大奶吕后来一场博弈。她也是一个不肯“擦皮鞋”的人。

  刘邦一听戚夫人的哭诉,他是绝对相信的,因为吕后经常给他出主意,虽然是为他的皇权着想,但是事后仔细琢磨,刘邦都会冒一身冷汗,因为自己的老婆实在太心狠手辣了。但当戚夫人提出让刘邦易储,改立自己儿子如意为太子的时候,刘邦也觉得着实难办,一是因为自己对发妻吕氏的恩德的感念,虽然他们之间的爱已经褪色得差不多了,但是当年吕太公的知遇之恩,以及吕氏的任劳任怨仍感动着刘邦;二是易储难以得到众大臣的支持。

  虽然易储的困难有千万条,但是英雄难过美人关,更何况刘邦还不算不得真正的英雄好汉。最后,美人的眼泪终于起了效果,刘邦被打动了,决定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即使困难多如牛毛,但是为了美人的欢心,也要办。

  其实在这个时候,刘邦和吕后的夫妻情分早已是名存实亡了。据说,吕后长年见不到刘邦,于是便跟别的男子有暧昧关系,但是她很清楚,自己和一双儿女的前途都牢牢地系在那个恩断义绝的刘邦身上,因此她绝对不能够让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下堂妻,她拼了命都要保住儿子的地位。

  太子刘盈是吕后所生,按理储君的位子应该非常稳固,但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戚夫人想要利用自己得宠的优势条件改变现实,欲图将太子刘盈赶下台,使自己的亲生儿子刘如意当上储君。这是吕后绝对不能容忍的。不但打自己儿子的主意吕后不会答应,就是动摇自己女儿的地位吕后都不会同意。

  称帝后,刘邦曾将吕后的女儿封为鲁元公主,并嫁给新继位的赵王张敖为王后。然而就在这年冬天,刘邦在与匈奴冒顿单于的大战中受到了重创。鉴于王朝初立国力疲惫,刘邦决定采纳大臣娄敬的主张,用“和亲”政策与匈奴化敌为友,换取休养国力的时间。这时候戚夫人的功夫开始起作用了,于是刘邦打上了鲁元公主的主意,逼着鲁元退婚转嫁到匈奴去。

  吕后得到这个消息,如五雷轰顶,立即奔到刘邦面前,日夜哭泣,哀求说:“我只生了一个女儿(鲁元公主)跟一个儿子(太子刘盈),你却狠心把她投到匈奴蛮荒!”并且这个时候又正赶上鲁元和张敖操办婚事的日子,刘邦这才勉为其难地物色了一位民间的女子,宣称她就是嫡长公主,隆重地送到匈奴汗国,作单于(二任)栾提冒顿的妻子。

  然而,这件事情才是一个开头,好戏还在后头呢!

  当初,刘邦刚从匈奴围困中脱身出来,在返回长安的时候曾路过张敖的赵国,张敖对未来岳父毕恭毕敬,满脑子想着悔婚的刘邦却把张敖当成奴仆使用,不但让他亲自端茶送饭,而且鸡蛋里头挑骨头地随意谩骂。

  当刘邦在鲁元公主和亲事上不得不让了吕后一步的时候,也对女婿张敖的态度更差劲。

  之后,他再次路过赵国,态度根本没有转变。张敖感激刘邦为赵国复国,又自认晚辈,倒也罢了,国相贯高却咽不下这口气,想要刺杀刘邦。不过刘邦命大,事情最后没能进行。

  然而,这场计划不知怎么却走漏了消息。刘邦大怒,于是把赵国君臣上下全部打入大牢。

  这一次,吕后气得脸都发紫,于是她再一次跑到刘邦跟前,但是刘邦根本不买她的账,还是执意要把赵王张敖打入死牢。

  正在这个时候,赵国国相贯高忠义高节,在酷刑面前也没有把不知情的赵王张敖拉下水,而是一人做事一人当,这才保住了张敖的性命。

  于是,刘邦将赵王这个肥缺给了自己最心爱的儿子——戚夫人之子刘如意。

  这项任命是如此的巧合,巧合得让人难以相信,戚夫人会是什么无辜的洁白羔羊。她的政治智商或许还不足以让她单独策划这样一场大狱,但是她幸灾乐祸地看着吕后母女遭殃却不施任何援手,并最后摘果子,却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因此,吕后与戚夫人其实早已不是普通的情敌而已,她们结仇已久,只看最后的赢家是谁。

  而这时候,在皇帝刘邦的心目中,戚夫人的分量可比吕后要重得多了。因母及子,不用说,戚夫人觉得为儿子谋太子位,是易如反掌。

  然而,她并不知晓,政治不由她摆布。朝堂上的那些有资历的群臣,会让她骑到头上折腾?

  当刘邦在朝堂之上将改立刘如意为皇太子的想法说出来的时候,遭到了绝大多数大臣的坚决反对。因为储君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命运,大臣们不能不参与决策,更不会坐视不管。朝臣们对改立太子一致反对,刘盈已立为太子八年,天性仁厚,大臣们也乐意让他当未来的皇帝,而刘如意也不一定会是一个很好侍候的主子。

  面对群臣的反对,刘邦却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御史周昌站起来大声为刘盈辩护。偏偏他有口吃,盛怒之下面对刘邦的质问无法说出更多的话,只能反反复复地大喊:“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因为周昌口吃,在说上述话时,把本不需重叠的“期”字说成了“期期”。

  当然,周昌是结结巴巴憋得脸通红说出来的,看得刘邦忍不住笑。这场关于废立太子的会议没有了辩论气氛,就此散场。

  其实在辩论废立一开始,吕后一直暗暗在隔壁听着。当刘邦退场、众臣也渐次散去的时候,随后周昌也出来了,突然堂堂国母吕后直接向他跪下,她太感激周昌了。

  周昌是刘邦最初起兵时的老乡,刘邦并不真有多怕口吃的周昌,而是透过他看到了刘盈的支持者有多少、而且这些支持者都是大汉王朝的开国功臣。吕后作为与刘邦的结发妻子,又陪着他吃尽了苦头,在元老和同乡中的影响力,怎么说也比只会跳舞唱歌的戚夫人要高得多。刘邦虽然粗于礼法,却是一个有计谋也懂得衡量得失的人。

  不过,刘邦对改立太子一事的搁置,给了吕后以及太子刘盈反击的机会和时间。吕后是一个令刘邦畏惧的角色,不但城府深,而且手段狠,汉初的功臣大都栽在她的手里,势单力薄的戚夫人怎么会是她的对手?

  商山四皓

  这时,吕后当然也很清楚戚夫人在干什么,刘邦又在想什么。于是就找来兄弟建成侯吕泽商量对策,吕泽也无计可施。最后有谋士献计,说留侯张良擅长计谋,这件事何不去请教他?吕后茅塞顿开,最后无奈决定劫持张良,逼着他出主意。之所以采取劫持的方式,大概意在如果张良不拿主意,便跟他玉石俱焚。

  张良一直体弱多病,自从刘邦入都关中,天下初定的时候,他就以多病为托辞,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随着刘邦皇位的逐渐稳固,张良开始退居,于是沉迷在玄虚的巫术里,每天静坐,使全身气息运转,不再吃饭,而只吃一种据说可以延年益寿的药物。在家幽居,很少出门。

  他说:“我们张家,几代都是韩王国的宰相,韩王国亡后,我变卖价值黄金几十万两的家产,向秦王国报仇,曾引起天下震动。今天,单以口舌的功劳,被尊为帝王的师傅,封一万户侯爵,这是一个平民最高的极限,对我而言,已十分满足。目前唯一的愿望,是离开这个烦扰世界,追随赤松子先生,遨游世界之外。”

  张良深知,西汉王朝开创基业的英雄,不过“三杰”。然而,韩信全族屠灭,萧何投入监牢,岂不都因为他们已经达到巅峰,还不知道停止。所以张良才假托神仙,放弃现实世界,把功名看成身外之物,把荣耀抛诸脑后,所谓“明哲保身”,张良正是一个榜样。

  可是,这回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因为吕泽劫持了他。

  吕泽说:“你身为皇帝的智囊,皇帝要改立太子,你觉得你能置身事外吗?如果改立成功,你还能像以往一样高枕无忧吗?”

  张良无奈地摇着头,说:“当初在战乱中,皇帝不得不听我的。而现在情形跟以前大不一样,天下已定,全国统一,皇帝要换太子,乃是他们刘家的私事,我作为外人,根本插不上嘴,即使有一百个张良,也无济于事。”

  吕泽威胁说:“今天既然敢劫持先生,就没打算有所善终,希望先生勉为其难,保全皇后母子二人!”

  在吕泽的软硬兼施,胡萝卜与大棒齐飞下,张良一看,今天不出主意恐怕难以过关,于是出于不得已才说:

  “这种事光靠劝谏不管用。我亲自出马也无济于事,这样吧,我向你们另荐别人。想当初皇帝初登大宝的时候,自以为全天下的人都会拍他马屁,可是偏偏有四个老头儿不买账,他们对皇帝那种流里流气的性格和态度甚为厌恶。

  “皇帝也曾找过他们数载,但却从未找到,因为他们宁愿躲进深山,也不愿出来为皇帝效劳。正因为如此,皇帝反而越发敬重他们,这四个人就是‘商山四皓’。如果太子能谦卑礼敬,恭请四人出山,到太子府中做太子宾客,随太子阁下出入皇宫,一旦皇上知道,他不能请到的商山四皓愿意追随太子,必然有助于太子的声望,皇上也就会放弃更换太子的想法。”

  于是,吕泽恳请张良先行修书一封,寄给隐居商山的老哥四个。然后命人带着名贵的宝物以及太子本人的亲笔信,去请商山四皓下山。

  张良在邀请商山四皓出山的书信中以晚辈自居,态度谦恭有礼,言辞和顺温文,又因其师黄石公与四皓的深厚交情,四皓难以推辞;太子在信中也推心置腹,以天下人的利益相邀四皓出山平息风波。

  四皓寻思,倘若太子被废,让戚夫人的儿子当上皇帝,国家的根基肯定会受到破坏,不但朝中大臣失望至极,怨声载道,恐怕别有居心的谋乱分子也会浑水摸鱼,刚平定的天下就会重新陷入浩劫。为天下苍生计,四皓决定出山相助。

  路上,老哥四个争论不休。

  东园公说:“这次我们出山,情非得已。先是张良致书邀请,后太子亲自下书,态度谦卑,不谈他们家的烦恼私事,也不谈自己岌岌可危的处境,只说是为了天下百姓苍生,使我们没有反驳的余地,无论从友情还是道义,我们都义不容辞。”

  角里叹息:“兄长的想法,小弟不敢苟同。我们四人已经隐居江湖,没有道理再来管这种事情了,宫廷斗争向来残酷,我们此次下山违背初衷,恐怕凶多吉少。而且刘邦搜寻我们这么多年,我们总是坚辞不就,现在却来辅佐太子,要是传出去还不被外人笑话。”

  绮里季和夏黄公也随声附和:“说得有道理。”

  东园面临兄弟的质疑,进一步阐述:“以前吴王刘濞也来信,请我们下山辅佐。此人心怀鬼胎,阴险狡诈,将来必生祸乱,那时候天下苍生就必然遭殃。而当今太子敦厚善良,绝不能废,如果废掉,就是我们国家的不幸了。”

  精通天文术数的夏黄公,忽然想起一件事来,说:“我曾夜观天象,看见天空群星晦暗不明,兆在三十年后的一场兵祸,其方向正是吴国的分野,难道预示吴王刘濞谋反?”

  其他三人都点头称是。

  角里的态度突然转变:“要是这样的话,我们必须赶紧赶到长安,制止易储风波。如果刘邦执意废长立幼,那样的话赵王刘如意名不正言不顺必会遭到天下人的诽谤,吴王刘濞就会趁势而起,大闹天下,最后受害的还是老百姓。我们此行意义非常重要。”

  东园一看角里参悟了其中的道理,当下也觉得神清气爽。

  这时,绮里季也说了自己的担忧:“我担心,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刘邦跟吕后的为人,我们都很清楚,假如我们帮助吕后母子渡过难关,又有谁担保我们不被吕后过河拆桥?”

  东园说:“这个我早想好了。倘若真如兄弟所言,我们也只能做好提前防范的准备了。我们此次下山,旨在帮助太子刘盈稳固储位,得以延续大汉王朝大一统的局面,这样才能保证天下安定,民生乐业。至于天下姓刘还是姓吕,那就不是我们的事情了。我们尽到我们的责任,拍拍屁股走人,绝不留恋这里。”

  其他兄弟齐声说好。

  老哥四个内部协调一致,一路上有说有笑,没有多长时间就来到了都城长安。

  太子刘盈听说商山四皓肯出山相助,并已经到了长安,心中欣喜若狂,连声感慨:“我无忧矣!我无忧矣!”

  吕后也得到四皓到来的消息,亲自出来迎宾。

  吕后和戚夫人关于夺嫡的争斗还远没有结束,一个回合刚完,一个回合又起。那时正值黥布起兵造反,戚夫人一看机会来了,便怂恿刘邦让太子刘盈领兵讨伐。此计确实比较狠。黥布是和彭越、韩信两位齐名的开国元勋,战功卓著,让太子刘盈领兵讨伐无异于羊入虎口,白白送死。刘邦竟然答应了。

  仁厚的太子哪里能担此重任,但是又不能推让,否则刘邦一生气了就会借机会废了太子。此时,商山四皓得知情况后,便觉不妙,就找到吕泽当面阐述利害关系。

  四皓说:“太子亲率大军讨伐叛徒,不是一件好事情啊!太子从来都没有经历过战争,而黥布却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太子根本无法取胜。太子手下的那些将军,都是亡命之徒,太子如何驱使得动,从未见过绵羊驱使狼群作战的。再说他身为太子,如果此战胜利了,有什么功劳?太子已经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了,不可能再往高升;据说刘邦曾言,说啥也不能让不肖之子刘盈凌驾于爱儿刘如意之上,皇帝的意思至为明显,太子如果领兵出征,储君之位就不保了!当下需要做的,就是让吕后劝阻刘邦,不要让太子率军出征。”

  吕后听吕泽转达完四皓的意思,急忙赶到刘邦的寝宫,未曾说话珠泪先流,声音凄惨地说:“黥布是天下猛将,善于用兵,你叫刘盈率兵讨伐,底下的将军怎么会听命于一个毫无战争经验的小娃?黥布知道了,也会耻笑我朝中无人,一路杀来势难抵挡。皇上虽然有病不能骑马,但还请勉为其难,在卧车里指挥也是一样的。这样将军们才会全力讨伐叛徒,胜利一定属于陛下。”

  刘邦虽宠爱戚夫人和刘如意,但并不敢以国事为儿戏,对吕后说:“哼,什么太子,知道这小子没什么用,不能担当重任,还得老子亲自挂帅!”遂决定自己亲自出征。戚夫人的如意算盘,在与商山四皓的初次交锋中,遭遇失败。

  黥布造反不得人心,结局当然是失败。但刘邦赢得也不轻松,虽得胜归来,疾病却更加恶化,以至于回到首都长安后,卧床不起。

  刘邦病倒了,使戚夫人感到自己的处境岌岌可危。她一直为怂恿太子出征不得而暗自懊恼。没想到结果对自己如此不利,太子刘盈得以幸免于难,自己的靠山却一病不起,如果刘邦驾崩了,一切都会化作泡影。

  戚夫人对着铜镜开始惆怅起来,于是对刘邦抽泣起来。

  刘邦连连安慰楚楚可怜的戚夫人:“爱妃!别哭了,我虽病倒,一时并无大碍,易储之事来日早朝我就颁布诏命,使你安心,别哭了。”

  戚夫人说:“希望陛下的病快点儿好起来,我们娘俩的命就托付于您了。陛下一旦龙驭上宾,吕后和太子一定会报我怂恿太子出征之仇,到时候臣妾死无全尸,我们的爱子如意也会遭殃,求陛下一定设法保全,我们娘俩的命运全在陛下一念之间,呜呜……”

  刘邦着实担心戚夫人和赵王如意的处境,因此决定明日在早朝上发威,使改立太子一事成为既成事实。

  不过,刘邦太过于乐观,阻碍他改立太子的力量已经蔚然壮大。太子刘盈有商山四皓坐镇,还有吕家的强大支持;朝臣看来改立太子事关国体,这样重大的抉择决不会向刘邦轻易妥协。

  刘邦正在浑然不觉地演出一场改立太子的独角戏,他是导演兼唯一的演员,幕后策划导演是戚夫人,道具是刘如意,观众是太子和朝臣。

  一日早朝,刘邦宣布要改立太子。

  张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但刘邦宣布张良的反对无效,张良无奈只好告病回府,不再理事。

  第二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叔孙通,他是大儒,开口闭口都是古往今来因为改立太子而致的祸乱,以此讽谏刘邦切不可草率易储,他说:“太子刘盈宽厚仁德,深得民心,绝没有改立其他人的必要。”

  刘邦不听,说:“这是刘家家事,外人少管!”

  叔孙通针锋相对:“易储是刘家家事,外人自然不能参与,但是天下是你们刘家的,我们姓叔孙的就不能在这朝堂为官了?要是按这样推理下去,这朝堂之上所有非刘氏的官员是不是全都要卷铺盖走人?倘若陛下执意要改立刘如意当太子,请先赐老臣一死!我不愿看到国家丧乱的那一天。”

  刘邦一看这老匹夫以死相胁,感觉如果再闹下去,事情就会难以收场,因此再次将改立一事搁置下来。心想,我可怜的小老婆啊!你的命真苦,这么多人反对我们的爱子如意当太子,难道是天意如此吗?

  最后的夜宴

  没过几天是赵王刘如意的生日,刘邦决定为爱子举行盛大的夜宴。特意下旨,吕后和太子也要参加宴会,朝中德高望重的老臣也列席。

  刘邦有自己的小算盘,想趁夜宴的机会,再次争取改立太子。但世事难料,这次夜宴也是吕后和戚夫人双方摊牌的时候,谁输谁赢马上就可见分晓。

  赵王府内张灯结彩,刘邦和戚夫人,还有刘如意全都穿上盛装,朝臣们也早都到齐,只差吕后和太子刘盈。

  没过多久,吕后和刘盈也准时而来。商山四皓也隆重出场了,入席后,刘邦看到刘盈身后站着四位老人,他们精神矍铄、须眉皓白、宽衣博带,一望可知是四位饱学之士。刘邦好奇地问道:“这四位老先生是……”

  东园公不急不忙地回答:“我们从商山来,我叫东园公,这三个是我的兄弟,分别叫角里、绮里季和夏黄公。”

  顷刻间,刘邦晕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于是他说:“你说什么?请您再说一遍。”东园公又通报了四人名姓。刘邦惊诧不已,眼前站立的竟是大名鼎鼎的商山四皓,不禁心生崇敬,忙命人看座倒茶,就问:“我很崇拜你们啊!找了你们好多年,然后请你们,可你们却躲得不见踪影,现在却追随我的儿子,这是为什么?难道我的儿子比我都有魅力?”

  商山四皓恭敬地回答说:“皇上征伐四海,使天下都臣服,四海归心啊!但是,皇上你一直瞧不起读书人,动不动就骂人,或拿人取乐,我们不愿意被你侮辱,所以拒绝跟你见面。太子刘盈仁厚忠孝,知道尊敬知识分子,天下人都愿意为他卖力,更何况我们几个糟老头子?”

  看来太子真是羽翼丰满了,假如硬行更换,只怕立即就要捅出大娄子来。刘邦捋了捋了胡子,频频点头说:“那就好,那就好,拜托四位老兄照顾太子。”

  刘邦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一定很失落。四皓的回答也巧妙至极,寥寥几句话,传递出如下信息:一是告诉刘邦他们不愿下山与其合作的理由;二是委婉地告诉刘邦,太子已经结下深厚的民心,就好像大树生根,是很难撼动的,你还是死了那条改立太子的心吧!

  夜宴结束后,刘邦望着四皓簇拥着太子从容不迫离去的背影,心有所思。

  当夜,刘邦对戚夫人无奈地说:“我一直想废了太子,但是,如今太子有这四个高人辅佐,名望日隆,羽翼已成,恐怕更难动摇了。我百年以后,吕后就是你的主人!”

  至此,戚夫人的如意算盘全都落空。她不明白,刘邦怎么会对四个老头儿的话如此在意。

  戚夫人伤心落泪,悲痛不已。她享受着刘邦的温情恩爱,同时又十分恐惧地想象着未来。刘邦的身体已经一日不似一日,刘邦去世以后,太子刘盈即位,吕后当权,那时该怎么办?吕后的狠辣朝野尽知,她会怎样对待自己?

  戚夫人虽然伤心,但觉得自己一次也没有冲撞吕后,吕后不至于到时候太绝情。刘邦宠爱自己,那不是自己的过失,刘邦要喜欢谁,那是谁也强迫不了的。再说改立太子,也是自己出于害怕才这样做出来的,而且也经刘邦同意了的。现在太子刘盈仍然是太子,吕后也许会手下留情。

  其实,戚夫人心里根本没有底,只是低头垂泪。怜香惜玉的刘邦看着这一幕,不免触动了他那颗当年豪气冲天如今却十分脆弱的英雄心。

  英雄爱惜美人,可如今,英雄已经老了,不仅不能保护心爱的美人,甚至连自己都朝不保夕,不知道哪天会突然离开人世。

  刘邦抚摸着戚夫人,此时她战栗着,像只受伤的小狗。

  等平静了一点儿,刘邦只能叹着气说:“你为我跳楚国舞,我为你唱楚歌吧!”

  于是,刘邦唱道:“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戚夫人站了起来,任凭泪水在秀美的脸上流淌。戚夫人能歌善舞,尤其是楚舞,跳得惊天地、泣鬼神。只见她屏声静气,展开宽大的衣袖,扭动腰肢,跳起了迷人的“翘袖折腰”之舞。脸上挂着泪水、鬓发斑白的刘邦一边欣赏着楚舞,一边踏着节拍,唱出了一首抒发心中积怨的楚歌。

  刘邦的歌声慷慨悲凉,大概是想到自己死后,自己心爱的女人和儿子身坠悬崖却无法拯救,心中不胜悲苦。戚夫人也边舞蹈边流泪,联想到自己即将到来的悲惨结局,终于泣不成声。

  最后,他那浑厚苍凉的歌声在殿堂中萦回。歌声消失了,舞影也停歇,戚夫人像一片秋叶一样的瘫软了下去,哭得像个泪人似的,泣不成声。刘邦抱起了戚夫人,走向内室。从这以后,刘邦再也没有提起废立太子之事。

  戚夫人的悲伤当然令刘邦寝食难安。刘邦从一介平民到君临天下,自然知道他死以后戚夫人将面临的是何等的险局。吕后的心狠手辣刘邦是深知的,太子刘盈太过仁弱,戚夫人和爱子如意哪里是吕后的对手。

  事到如今,当事者比我们更知道自身的处境,戚夫人和吕后就像相对而立的两个武林高手,你来我往,现在,戚夫人的必杀绝技已经使出,却被对方躲过,下面该吕后出手了,她还没有出,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出,但必然是凶狠致命的,深切了解吕后为人的刘邦和戚夫人不敢想象那样的将来,等待灾难比承受灾难更让人恐惧。

  这两个人,完全被沮丧淹没,戚夫人还尝试做垂死挣扎,指望着刘邦改主意,面对她的絮絮叨叨,刘邦经常半天不说话,也许经过那一场朝堂上的辩论,他发现自己并没有做好废长立幼的心理准备,其实没有哪个大臣们做得了他的主,但是,他的感情也做不了理智的主。

  电视剧《大明宫词》中,武则天搂着她的女儿小太平,说假如你爸爸这棵树不能护佑我们,我们就得自己长成一棵树。无疑,戚夫人没有长成一棵树的能力,她充其量只是一株花,妖艳、炫耀、光华闪闪、引人注目,因此深得刘邦喜爱,但是等到刘邦一死,这些特点只会给她的仇人快速指明方向。

  吕后想加害赵王如意,刘邦早已经预料到了。封如意为赵王的时候,如意刚刚十岁,刘邦日夜担忧,时常悲歌不已。刘邦是一个喜欢自己作词、作曲,自己亲自演唱的歌手,悲歌唱得催人泪下,大臣们听得满心不是滋味,又都猜不透刘邦为什么心情这么坏。刘邦器重的心腹大臣赵尧几次都见皇上刘邦愁眉不展、闷闷不乐,便猜到了一二,知道了时日不多的皇上正在为什么忧愁。

  这一天,赵尧见了愁容满面的刘邦,便轻声说:“我知道陛下为什么闷闷不乐,是不是担心吕后和戚夫人有嫌隙,万年之后赵王不能保全性命?”

  这话正挠到刘邦的痒处,刘邦赶紧询问赵尧有什么好办法。

  赵尧胸有成竹地说:“陛下应该给赵王立一个身份尊贵又强有力的丞相,而且这个丞相还必须是太后和太子以及群臣都敬畏的人。”

  刘邦忙问:“对对对,我也这样想,可是满朝大臣之中,谁才符合这个条件呢?”

  赵尧回答说:“小臣思谋再三,只有御史大夫、汾阴侯周昌最合适。”

  刘邦细细考量,御史大夫周昌确实是德高望重、精明能干、正直无私,还令皇后有几分感激,太子和大臣对他也有几分敬畏,虽然有点儿结巴,但只有他最合适,是最佳人选。

  刘邦觉得有道理,于是召周昌前来,对他说:“我有一件事想麻烦你,你去给赵王做相好吗?”周昌一听就哭了:“我一直跟随在陛下身边,没有做错什么事啊!干吗要贬我的官,把我赶到诸侯国去?”刘邦安慰他说:“我也知道这是贬了你的官,可是我日日夜夜担心的就是赵王,想着没有你的辅佐赵王将来连性命可能都保不住,请你帮帮我这个忙吧!”周昌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好哭哭啼啼地上任去了。

  周昌在刘邦手下当差,曾经骂刘邦是像夏桀和殷纣王那样的暴君。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也足够刻毒的了。而刘邦居然饶恕了周昌。非但饶恕了周昌,还把自己最喜爱的儿子的性命交托给周昌,即使最终仍然没有保住赵王的性命,二人之间莫逆于心的信任还是令人艳羡。

  做了皇帝,为了皇权的巩固,刘邦费尽心机,再加上后宫这些事情,使得刘邦的箭伤更加严重。吕后找来名医,刘邦问他病情,医生因为惧怕刘邦,所以说能治。刘邦一听口气,就知道这病是不会好的,气得大骂医生:“我原来只是一个百姓,手提三尺剑得到天下,这是天命。现在,天要我死,就是神医扁鹊来了,也没有用!”说完赏赐给医生五十金打发他走了。

  吕后看着弥留中的刘邦,问他死后人事的安排:“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呢?”刘邦说曹参。

  吕后问曹参之后是谁,刘邦说:“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善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为国立功的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吕后又追问以后怎么办,刘邦有气无力地说:“以后的事你不会知道了。”

  公元前195年,在自己营造出的平安假象中,刘邦心有不甘地离开了人世。随后,刘盈登基为帝,他只有十七岁,王朝实际上控制在太后吕后的手中。

  吕后多年含垢忍辱,对以戚夫人为首的宠妃们早已恨之入骨。现在她果然当上了皇太后,她要发泄积蓄已久的怨毒的时候到了。

  从刘邦微贱的时候她以富家小姐的身份嫁给刘邦做老婆,跟着浪荡穷鬼刘邦吃尽了世间的辛苦艰难,并协助他扫清了诸多异姓王。刘邦能够得天下并坐稳天下,吕后功劳也很大,并非一般坐享其成的女子所能比的。

  可是好不容易得了天下,刘邦却偏独爱戚夫人,冷淡有功劳的结发妻子。尤其戚夫人,更是想要取嫡妻而代之,直接威胁到吕后母子的性命。吕后想尽办法,才摆脱这悲惨的命运。虽然戚夫人的目的没有达到,但是也可以想象在刘邦的后宫之中,以戚夫人为首的美人们是怎样争权争宠的。

  这些只会梳妆打扮、争艳斗丽的宠妃们,根本就忘记了她们的对手吕后,是在腥风血雨中生存下来的,而大汉王朝的开国将相,都曾与她有过共同并肩浴血的深厚渊源;这群女人唯一的依靠就是刘邦一人,可叹的是她们似乎以为刘邦真是万岁之躯,却没有料到他也有倒下的一天。而这一天又来得何其迅速!

  认自己的妹妹做干妈

  刘邦在未娶吕后之前,就有一个情妇,姓曹,她给刘邦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刘肥。

  所以吕后虽是嫡妻,刘盈却还另有长兄刘肥。齐王刘肥的母亲虽然早在刘邦起兵之时就已死去,更不曾在汉宫中与吕后争宠,但是吕后依然怀恨多年,在成为皇太后独揽大权之后,她照样对刘肥百般刁难。

  公元前193年,十八岁的惠帝刘盈召见四十二岁的刘肥。刘肥兴高采烈地入朝,刘盈和兄长刘肥欢宴太后。仁爱宽厚的刘盈尊哥哥刘肥为长,将刘肥让到上座。刘肥以长兄自居,坐在了上首。

  吕后将这些看在眼里,恨在心头。她让人斟了两杯酒,酒中放了鸩毒,示意让刘肥敬酒上寿(当地的风俗是:敬酒者先喝为敬。刘肥如果为吕后敬酒,必然先饮毒酒)。

  刘肥端起酒杯向太后敬酒,刘盈也站起来,拿起一杯酒向太后敬酒,敬过太后便举杯要饮。吕后一时大恐,怕自己的儿子刘盈饮下此毒酒,一把夺过刘盈的酒杯,扔在一边。

  刘肥见这场变故,吓得也不敢饮手中的那一杯。最后刘肥假装喝醉回到住处后才知道刚才那两杯酒是毒酒,忧心忡忡。

  刘肥知道了吕后怨恨他,不会有好日子过,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尤其是现在自己身在长安,怕太后不肯放自己离开,刘肥惶惶不可终日。

  刘肥随从士勋献计说:“您的妹妹鲁元公主,是吕太后唯一的女儿,吕太后视之为掌上明珠,王有封地七十余城,而鲁元公主的采邑才有数城,吕后一定是对此不满,如果王拿出一个郡献给太后,孝敬给公主做汤沐邑,太后必然大喜。这样,王就可以脱祸,离开京师,回到封地”。刘肥认为此计很好,便接纳了这一建议。

  不仅如此,为了稳妥起见,刘肥还想出了另外一个办法:尊妹妹鲁元公主为太后,也就是认自己的妹妹做干妈,以讨吕后的欢心。吕后听后果然很高兴(司马迁用了三个字“喜许之”)。刘肥才得以脱身回到齐国。

  鲁元公主的年龄不详。但刘盈当时不过十八岁而已,他的姐姐鲁元公主的年龄应该也不会大到哪里去,大概不过二十岁左右吧。而那时的齐王刘肥已经四十二岁了。一个四十二岁的中年汉子要认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小姑娘为干妈,而且还是自己的同父妹妹,心里该是多么的憋屈。果然,四年后,刘肥就郁闷而死了。

  不知道吕后为什么听到这样的荒唐事后居然会“喜许之”,但是她后来又做了一件更荒唐的事情:让自己的儿子惠帝刘盈娶了鲁元公主的女儿做皇后,也就是舅舅娶了亲外甥女。大概有点儿变态。

  彘

  由刘肥的遭遇,就可想而知,等待着后宫宠妃们的命运,将会是什么。果然,吕太后虽然按制度将刘邦的所有庶出儿子封赏一番,送他们各归封国,但是对他们的母亲——刘邦的宠妃们,却统统幽闭起来,打入冷宫,让她们过着粗衣旧衫,勉强维持温饱的日子。

  尤其是曾经想要取吕后之位而代之的戚夫人,命运更是悲惨。

  后宫里最得意的女人,突然被剃了秃头干粗活儿,搁谁都不甘心,何况戚夫人原也是个厉害角色。但是不甘心又怎样,且不说愿赌服输,就是你完全无辜,当此际也只有认了,不知道戚夫人有没有看过笼中之鸟,挣扎只会受伤,羽毛翻飞,血肉模糊,聪明的办法也许莫过于保持安静,把自己收缩了再收缩,直到在掌管命运的人眼中变成透明。

  戚夫人从来没有遭受过这样的折磨,更难堪这样的耻辱。

  她多年来都是汉宫中的香饽饽,被刘邦百般宠爱惯了,所以也就不懂得忍耐,更看不清形势,不知道吕后的实力强悍,还以为她也和自己一样,不过是依靠儿子起家的普通妇人。估计她想,你吕后以为只有你有儿子吗?我戚夫人也有,而且比你的儿子还得先皇的宠爱!

  这让戚夫人显然既不安静也不聪明,一边臼米,一边干起了她的老本行,高唱:“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她这算是苦中作乐,还是不平则鸣?还是真的指望她儿子来搭救她呢?不管什么目的,只达到了一个效果,就是提醒了吕后,那女人还活着,还没死心,她的儿子还当着赵王,并不是没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吕后冷笑一声,你也就这一个鸡蛋的家当了,还想发展成养鸡场?我当场掼碎给你看!

  于是吕后下定决心,要铲除这个隐患。

  赵王刘如意这年不过十四五岁,虽然名为封国之王,实际上年幼识浅,凡事都靠国相周昌主张。当年刘邦曾经郑重其事地向周昌托孤,果然,知道底细的周昌不让刘如意奉召。吕后征召了赵王三次,三次都被周昌硬邦邦地拒绝了。

  吕后拿周昌没有办法,只得征召周昌回长安。周昌一离开赵国,吕后便跟着下令再召赵王。没有了腰杆子硬的周昌,刘如意不敢拒绝嫡母的命令,只能奉命来到长安。

  本来照吕后的心意,她几乎是要立马向刘如意下手的。刘盈对他娘的用心与手腕都很了解,先行一步把如意保护了起来。所以打从刘如意踏进长安地域的那一刻起,他就亲自出城迎接,并从此与弟弟同食同寝,使得吕后好几个月都找不着下手的机会。

  可惜,吕后却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女人。终于,机会让她给等着了。

  刘盈有个习惯,每日都会晨练,刘如意年纪小,不像哥哥那么有恒心,何况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怎样的危险,所以终于有一天,他坚持不了,就赖床不起,不愿再跟着哥哥去射箭。刘盈心软,想想一时半刻也没什么要紧,就依了弟弟。

  就这么片刻工夫,吕后的杀手就派来了,就在刘盈的寝宫之中,将毒药灌进了刘如意的口里。

  等到刘盈兴冲冲地回来,如意已经被吕后杀死在被窝里。

  给予戚夫人精神上最为严重的打击之后,吕后开始对她进行肉体上的摧残。她下令将戚夫人的手脚全部砍掉,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下哑药,然后丢进粪池里。

  为了让儿子欣赏自己精心创作的绝世佳作,吕国母还将刘盈带到厕所观光游览。

  真是匪夷所思,不给儿子作真、善、美的表率倒也罢了,为什么还要让他欣赏这惨绝人寰的一幕?大概因为她是从战争和政治斗争中走过来的,还有过羁押于敌人手中的经历,深知这世界是如何残忍,作为万乘之君,更是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位置上,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打磨自己的心肠,铸就钢铁般的意志,总之,吕后是个信奉暴力的人,她觉得儿子过于孱弱,需要这么锻炼一下。

  刘盈茫然地看着母亲冷静的唇齿,好一会儿才似乎明白了什么,一声呼喊从他的胸腔里冲出,他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魂飞魄散。

  一个曾经那么美丽的女人,都可以变成这种样子,刘盈深刻地体会到了恶的力量,而这种恶来自生他养他的母亲,他觉得自己也与之密切相连,无法摆脱干系,那么怎么还能够为人君主呢?巨大的精神危机使他无力打理朝政,唯以吃喝玩乐,数年之后,在抑郁中死去。

  这个傀儡皇帝就这样死了,还没来得及在历史上吹出一个漂亮的泡泡。

  谁更可怜

  戚夫人与吕后的这段历史,其实挺凄惨的。要是放到今天,拍个“汉代爱情故事”,绝对要超过韩剧中爱情故事的人气,也一定能赚得更多眼泪。或许有人在看到戚夫人结局的时候,忍不住落下泪来。你想,这么一个有姿色的女子,却是这种死法,套用一句俗话:让人情何以堪!

  可是,回头一想,竟然又冒出个问题:戚夫人与吕后,到底谁更悲惨,谁更可怜?

  莎士比亚说过: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

  女人终其一生,是渴望被人爱、被人宠的。像戚夫人这样的女子,起码在年轻(甚至到中年)都是有人疼有人爱,享受过荣华富贵和浪漫爱情的,到了今天,可以称之为:金钱爱情双丰收。相比之下,吕后这辈子恐怕从来没有得到过刘邦的宠爱吧,就算生了个儿子立为太子,也不过是男权下的生产工具而已。如果说她够狠,换个角度看,也可以说她够聪明,她心里对此一清二楚。

  渴望爱,却没有爱,一辈子都得不到,还要眼睁睁看着心爱的人与别人两情相悦,真是一种折磨。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她心里不恨、不扭曲,恐怕很难吧。从这点来看,或许真正可怜的人是吕后。

  她对戚夫人的所作所为,抛开国家利益来看,在心理上和心智上肯定是不正常的。很可惜,在古代,是没有心理学这一说的。所以,她只能被指责为残暴。可是,就算她用这种方式来发泄,也不可能遣散心底的孤寂和落寞,活着还要时不时被噩梦所困扰,死后还要留下永生永世的骂名。你说,她难道不可怜吗?

  再者,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戚夫人也没闲着,本打算吹吹枕头风,废太子立如意的。如果她真的成功了,谁知道她就不会成为吕后呢?她也不算是个心地纯正的人啊!同为妃子,同样受宠,玉环就要单纯得多了。战争中,胜为王败为寇。后宫斗争,不也一样吗?戚夫人是输给了自己,既然败下阵来,不如就了结了。这样,反而会让吕后的心中难受一辈子,因为她连报复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很多时候,“好死不如赖活着”是非常错误的。

  无论怎样的伤痛,都是过眼烟云!但愿不会有现代版的戚夫人和吕后,两个都是弱者,两个都受伤!切记切记:这天底下的乌鸦,都是一般黑!

  上天的选择

  然而同样是与刘邦有过肌肤之亲,并且生下了儿子的女人,吕后对代王刘恒的生母薄姬却完全是另一种态度。

  薄姬是苏州人,她的父亲薄生在秦朝之时与从前魏国的宗室之女魏媪相好,未婚而生下了她。

  薄生,翩翩少年,而魏媪原籍魏国,他是山西人,两人的家乡相距遥远,简直山高水长,怎么会相遇呢?想来是战乱之中颠沛流离,青年男女因而千里相会,产生了感情。更惨的是,还没来得及结为夫妇,薄生年纪轻轻就死了。魏媪拉扯着儿女,在乱世之中苦苦求生。

  不久,秦朝就陷入了乱世。在这一片混乱中,从前战国年间的诸侯遗族纷纷割据自立,想要趁此乱局浑水摸鱼,不捞个皇帝做也要恢复旧家邦。

  魏国宗室魏豹就在此时自立为王。

  这时薄姬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魏媪心怀故国,见魏豹复称魏国,便将心爱的女儿送进了魏豹的王宫,薄姬便成了魏豹的姬妾。

  当时有一位很著名的女星相家,相士名叫许负。她貌不惊人,出身平常,她能混迹于上流社会的原因在于,她是当时最牛的相面大师,经手的大多案例成了江湖传说,她的神机妙算和命运的诡谲叵测一道为人们津津乐道。

  所以魏媪请她来给女儿薄姬相面,看她能否在魏宫中出人头地。她看了薄姬之后,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大为惊异地说:“不得了,不得了,你的面相是大贵之相,将来恐怕会生出一个天子来。”

  当时魏豹和刘邦相互勾结,正和项羽打得热火朝天,听了许负的话,大喜过望,算盘珠子立时打得飞快,深信在群雄纷争中,最后胜出者一定会是自己,因为自己的姬妾薄姬将来会生天子啊!自己不成为天子,老婆怎么可能生天子呢?所以他临时决定,不再跟从刘邦了,自立山头,自己当大哥,然后跟项羽讲和。可是很快他就打了个大大的败仗,成了汉将韩信、曹参的阶下囚,魏豹对“相面不准”的许负恨得牙根痒,只得投降。

  后来项羽又来进攻,刘邦让自己的御史大夫周苛和魏豹一起守城,周苛觉得魏豹反复无常,嘟囔着说:“这厮老是造反,极不可靠,和他一起守城可不大安全。”于是,擅自派人砍了魏豹的脑袋。估计魏豹到了地府,也想不通这是什么原因。

  魏豹一死,他的大老婆、小老婆自然也成了战利品,被送到刘邦的后宫。薄姬大概长得并不漂亮,所以挑来挑去,并没有被挑到刘邦床上,而是被赶到了“织室”,也就是后宫的织布车间打工。

  薄姬在织室这一段人生,可以参看韩剧《大长今》,里面的女人名义上仍算皇帝的妾,实则终生服着锦衣的劳役,寂寞的时候,一日长于百年,白发之后回首,这单调的一生又如三天两日,如花生命就在这长与短的缝隙里打发掉了,如果没有意外,薄姬将成为这个群体里的一个。

  有一天,大概是节日,爱民如子的刘邦在众大臣的蜂拥下,到织布车间去巡视,也许他指望沙里淘金?于是,看见薄姬在一群黄脸婆中间忙碌,似乎有点儿楚楚动人,当即下诏说,这个姑娘干劲很大,肯吃苦,应当提拔,这么办吧,把她调出织布车间,送到后宫。

  其实,这也不能算一见钟情,那情形更像女人逛街,随手买下一件小衣服,也不是很喜欢,但或者领口、或者袖子有那么一点儿别致的地方,妙在价钱便宜,于是顺手捞走,到家就丢在脑后,朝黑咕隆咚的衣橱里一丢,小吊牌都忘了拆去。

  但是,薄姬还是很高兴,一时间,她以为自己将要时来运转了,不禁又想起了当年许负“生天子”的预言,心中无比雀跃。谁知道,老天爷又再一次把她丢进了深渊。所谓贵人多忘事,显然刘邦身边的女人实在太多,他一出车间,就忘了这件事,加上刘邦内有悍妻吕后,外有惑戚夫人,而薄姬的姿色大概实在一般,在织布车间虽然还算鹤立鸡群,到了后宫的一群如花美女堆里,立刻就黯然失色。因此刘邦压根儿就不曾注意过这个小妾。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薄姬连刘邦的面都没能再见到。眼看青春流逝,她只能自叹命苦。

  就在这个时候,老天再一次展现了奇迹。

  当初在魏宫中,年少的薄姬有两个最要好的女友,一个叫管夫人,一个叫赵子儿。话说薄姬年少的时候,和管夫人、赵子儿两个人交情很好,是铁姐妹,她们三个当年也像陈胜一样立过誓愿:“谁先富贵了,都不要忘记提携故人一把哦!”

  想当初薄姬在魏宫中时,可是不折不扣地履行了自己的誓言,然而到了汉宫,管夫人和赵子儿却将薄姬的盟誓当成了一场笑话。也许是她们仍然嫉妒薄姬昔日在魏宫中超过她们的实际地位,也许只是根本就将这位姐妹视作过眼烟云。

  汉四年,刘邦的胸脯那时刚刚中了项羽的暗箭,在河南郡的成皋百无聊赖地养伤。

  春日的一天,他在成皋的灵台上饮酒作乐,管夫人和赵子儿两个美人陪酒,互相打趣说起旧事,说她们俩现在算是熬出头了,但是当年盟誓的三个姐妹还缺薄姬一个呢!

  刘邦这人虽然流氓,对女人却一直是怜香惜玉的,英雄无奈是多情嘛,听到前因后果,心情凄然,立刻下令召见薄姬,准备“幸”她。

  这世上的事就是不公平,的确就像民谣说的那样,没钱没地位的搞女人叫耍流氓,有钱有地位的叫玩儿风流,如果混到皇帝这地位,还叫“幸”——女人的幸运。

  传说,就在头一天晚上,薄姬做了一个怪梦,梦中飞来一条龙,盘踞在她的身上。

  梦醒后正在诧异之中,却忽然得到了为刘邦侍寝的机会,于是便将这个梦境告诉了刘邦:“大王,昨天晚上妾身梦见自己被一条龙伏在胸前呢!”

  刘邦一听,十分高兴,认为此事乃是天缘,对薄姬说:“这是你将要富贵的征兆,我成全你。”

  对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历来那么多皇帝的老妈怀孕前都做过这类梦,毫无新意。如果薄姬真的对刘邦这么说了,第一可能的是刻意的乖巧;第二,她前夜不知道梦到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她愿意想象那是龙,是她无望的生命的一点儿小希望,她就像鲁迅笔下极细小的粉红花,在冷的夜气里,冻得红惨惨的,还是要瑟缩地做着梦。

  就这么一次偶然的机会,薄姬居然就怀上了身孕,刘邦宠幸她,原本就是同情弱势群体,现在见她连儿子都有了,母因子贵,也被封了那啥了,这温暖送得也差不多了,目的达到了,就不肯到她这里来了。

  孤寂的薄姬,默默无闻地僻处掖庭一角,抚养着刘恒。由于极其不受宠爱,偏偏又生了儿子为诸宠姬所妒,薄姬的处境可想而知。渐渐地,她养成了谨小慎微、凡事忍让的态度,就连照制度派来侍候她的宫女,她都不敢得罪。在刘邦的后宫中,薄姬母子几乎成了“好欺负”的代名词。

  这样的处境,当然是苦恼的,但是世事就是那么翻云覆雨,难以预料。

  等到戚夫人中箭落马,吕后秋后算账,被刘邦宠幸过的女人都遭了殃,一时间众芳芜秽,只有薄姬逃过一劫,倒不是吕后另眼相待,恰恰相反,吕后压根儿不拿眼皮子夹她一下,在男人那里不得势的女人,也会被同性看轻,谁会跟一个看不上眼的东西较劲呢?另外在被丈夫冷淡这方面,吕后觉得自己与薄姬多少有点儿同病相怜,于是吕后挥挥手把她饶过,集中精力对付曾让她嫉妒得眼睛里滴血的戚夫人。

  正因此,薄姬意外地得到了吕后特别的恩遇:薄姬被吕后送往儿子刘恒的封地,不但让她母子团圆,更给予她“代王太后”的称号,使她成为大汉王朝仅次于吕后的贵妇人。

  吕后对薄姬如此善待,却对戚夫人下如此狠手,是不是也正反映出,戚夫人在得到刘邦宠爱的时候,确实作出过很多让人无法原谅的行径。总之,任何事都是有因果的,戚夫人遭遇虽惨,却也不会是无辜的洁白羔羊。

  正是因为她在得意时不但夺夫,而且再三试图夺嫡,其实就是想要吕后母子的性命,特别是在败下阵之后还要嘴硬,无端端地唱什么找儿子报仇的歌,这才导致了自己如此下场,还害了儿子的性命。真正让人惋惜的是被她利用来夺夫夺宠的刘如意,这个可怜的少年,只因有了这么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生母,又碰上了一个如此下得去手的嫡母,不得不死于非命,才真是无辜。

  总之,无论是吕后,还是戚夫人,都不是合格的母亲,因为从宗法制度上来讲,刘盈和刘如意,都是她们共同的儿子。

  薄姬终于离开了暗涛汹涌、刀光剑影的长安皇宫,在仪仗的前呼后拥中来到了儿子的封地代国——晋阳,今山西。

  从此,薄姬的人生揭过了命薄如纸的过去,风光和荣耀开始围绕在她身边。

  随着薄姬一起来的,还有她的弟弟薄昭和她的母亲魏媪。

  薄姬多年来守完死寡守活寡,早已习惯了没有丈夫的日子,如今虽然依旧寡居,但是所有的家人都能够最终团聚,并且在儿子的封国上享受富贵,薄姬已是喜出望外。刘恒年幼,薄姬作为代王太后,实际上就成了代国的主宰,不用说王宫中人人都对她趋奉逢迎,这可真是薄姬有生以来,连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她每日里只是关照儿子的饮食起居,在王国中游山玩水,舒服至极。

  吕后也没有料到,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远方的薄姬效力。

  正当薄姬在代国这个世外桃源享受人生的时候,其他的刘氏诸王母子,却在水深火热中煎熬。

  公正地说,吕后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在她实际治理国家的时间里,大汉王朝休养生息,天下太平无征战,海内晏然。然而在处理家务方面,吕后却不折不扣是一个怨毒深种的悍妇。她处置戚夫人刘如意母子的狠辣手段,使得其他母亲被幽禁的诸王都心惊胆战,每时每刻都在为自己和远方母亲的安危而战栗。

  不过吕后并没有自己当皇帝的打算,她只是想发泄怨毒、大权独揽,并让亲生儿女和吕家荣华富贵而已。

  人算不如天算,戚夫人的儿子被吕后做掉了,吕后自己的儿子又被老娘的辣手吓得魂飞魄散,不久一命呜呼,中间又曾有几任身世不明的皇帝,实际上都是吕后的傀儡。

  在宫闱家庭关系上,吕后用了太多不必要的狠辣手段。她没有料到,自己实际上是在重蹈刘邦的覆辙,再多的安排也不能预保她死后的世界。

  一月,吕后专门去做了一次祭祀,这次祭祀活动的目的很清楚,就是消灾,结果在祭祀完回来的途中,吕后恍恍惚惚看见了一只苍狗。这个苍狗是什么东西呢?当时人们也弄不清楚,说是一种神物,撞了一下吕后的腋下就不见了,她马上感到腋下疼,回去以后,到宫中一占卜,算了一卦,说是赵王刘如意在作祟,从此以后,吕后这个腋下就得了病。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了。韬光养晦的老臣们马上跳了出来,和吕家的“残渣余孽”好一番恶斗,一日之间,人头落地,血流成河,黄昏之前,以周勃、陈平为首的老臣们赢了。

  于是,吕氏家族很快就覆灭了。

  现在,谁来当这个接班人?

  多亏吕后孜孜不倦的“除苗”工作,此时刘邦的儿子们,只剩了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他俩基本条件差不多,但淮南王母系方面的力量太厉害,虽然他母亲赵美人早早自杀身亡,但他早年由吕后抚养,跟惠帝关系亲厚,气焰不同于一般的皇子,他的几个舅舅,更不是弱茬,在地方上也有一定势力,没准儿给点儿阳光就更灿烂,好不容易赢得今日局面的大臣们,可不希望再上演一场吕氏之乱。

  相比之下,薄家人要很平和,薄姬的母亲虽然是魏王宗室女,却是和一个姓薄的小子私通生下了她,她的出身算不得高贵,又不得宠,生了个儿子也不十分被刘邦待见,娘家人对她的处境想来心知肚明,也就不大仰仗着她横行霸道,老老实实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而且相当低调。

  低调的薄家肯定好控制,老臣们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他们应该选谁做接班人。皇帝的龙袍,就如同一块大馅儿饼,向远在晋阳与世无争的代王刘恒头上砸来。之后他们派人去代地迎接刘恒入京,却把这位代王吓了一大跳,对于天大的好事,人们一样需要适应期的,犹疑、惊惧、坐卧不安,凡是有脑子的人,都不会一下子就相信自己是上帝的宠儿。

  这时的刘恒,简直不能相信,世上有这样的好事,他和他的臣属们(除了一个叫宋昌的)都认为这是一个阴谋。一个叫张武的家伙说,那些老家伙当年都是跟着刘邦打天下的,个个都很狡猾,他们新近喋血京师,杀了诸吕,现在又叫大王您去,不知道又在玩儿什么阴谋。然而他的母亲薄姬却觉得这是天意。为了稳妥起见,薄姬让刘恒采用自己深信的卜筮之术,以占卜星相决定。占卜的结果是上上大吉。

  于是刘恒放了一半心,让舅父薄昭随使者进京,直到得到舅父的肯定答复,他才敢向长安进发。

  这时的刘恒的心还没有完全放下,来到长安城外五十里处,他再次派人打探消息,确信无疑后,才前往渭桥与迎接的大臣相会。

  当人群将他前呼后拥送进未央宫后,他成为大汉王朝的第五任皇帝。刘恒即位后,封自己的母亲薄姬为皇太后。

  薄姬出身低微,父亲早死,母亲是魏国亡虏,处境也很悲惨,只有一个弟弟叫薄昭,可谓没有什么势力,所以功臣们觉得刘恒当皇帝比较可靠。所以老子他老人家说:“祸兮,福之所倚。”确实是一个真理。

  然而,后宫中的莺啼燕妒,朝堂上的尔虞我诈,最后却成全自认苦命的老实人薄姬当上了大汉朝的皇太后,并且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汉文帝。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汉文帝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汉文帝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按规矩,皇太后死去之后,是要和先帝葬在一起的,但是最后与刘邦共同长眠于长陵的还是吕后,汉朝的大臣,对待吕后的态度很复杂,他们对吕氏篡权有着沉痛的记忆,同时,对于这个与刘邦一道打天下的女人也不无敬意,虽然尽除诸吕,依然给了她埋葬于长陵的礼遇,薄姬则“特自起陵”,与早她两年去世的儿子汉文帝更近一些。

  这样的格局,很好,上帝的归上帝,尘土的归尘土,当刘邦与吕后地下相见,也许会恩怨交加,感慨万千,而薄姬则在离他们很远的地方,淡然回想自己的一生,对于命运这东西,当有与众人不同的见解。

  一守一望间,两千年时光已经流逝。

  现在,回望薄姬的人生,她似乎完全是为了“生天子”而来到这个人世的,上苍赋予她的人生使命,仅仅是做一个母亲。

  然而,她是世间最幸福的母亲。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