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晚清有个李鸿章 >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四章

  朝廷向日本提出了议和的倡议。输光了的李鸿章愧于与日本人面对面,当恭亲王试探着让李鸿章前去日本议和时,李鸿章回信说:“在下与张荫桓等人再三商量,觉得现在只想派一名忠实可信的洋员前往,既轻易得知对方的意图,又不会引起对方的怀疑。”李鸿章选定的这个人物,就是在天津海关工作20余年、对李鸿章忠心耿耿的德国人德璀琳。李鸿章在同一封信中写道:“德璀琳在天津工作20多年,对我很忠心,中法议和等事他都暗中相助。先前伊藤博文到天津与我订约时,他熟悉伊藤幕僚中的一位英国人,于是又从中相助,很是得力。假如让他前去日本酌情办理讲和一事,或许能够得到转机。”

  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在得知清政府预备派洋人来日本代为商谈议和事项之后,马上与首相伊藤博文进行商议。在节节胜利的情况下,日本当然不想立即收兵,他们想再次扩大战果,占领东三省部分领土,以此来逼迫清国做出更大的让步。更何况,中国政府此时派来的是一名洋人,很可能是来打探虚实的。因此,伊藤博文与陆奥宗光商定不见德璀琳,迫使中国政府派出更有资格的代表。

  德璀琳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地回到中国。1895年2月1日,清政府又派张荫桓和邵友濂二人赴日,到达日本人指定的谈判地点广岛。第二天,双方互换国书。伊藤博文发现张荫桓和邵友濂所携带的国书文字中有“一切事件,电达总理衙门转奏裁决”内容,认定二人授权不足,与国际谈判惯例不符,拒绝与他们谈判。张荫桓和邵友濂急忙写信给陆奥宗光,申明光绪皇帝的确向他们授予了议和全权。日本方面依然不依不饶,甚至驳回了张荫桓和邵友濂发电报给国内修改国书文字的请求,还借口说广岛是日本军事重镇,不许闲杂人员逗留,将张荫桓和邵友濂赶到了长崎。

  就在张荫桓和邵友濂被日本政府拒绝的当天,伊藤博文与使团随员伍廷芳进行了一次谈话。伊藤博文问伍廷芳:“你方为什么不派遣重臣来呢?请问恭亲王为什么不能来敝国?”伍廷芳答道:“恭亲王位高权重,无法走开。”“那么李鸿章中堂大人可以主持议和,贵国怎么不派他来?”伍廷芳随之反问:“我今天是和您闲谈,那我顺便问问,假如李中堂奉命前来议和,贵国愿意订约吗?”伊藤博文自然能够听出伍廷芳的弦外之音,回答得也是滴水不漏:“假如中堂前来,我国自然乐意接待,但还是符合国际惯例,必须拥有全权。”

  就在这次谈话前后,日军取得威海卫战争的胜利,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失去了与日本人讨价还价的最后筹码,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李鸿章哪里想当这个议和大臣呢?无奈的李鸿章只好通过驻英公使龚照瑗,向英国外交大臣金伯利透露自己的委曲,并请金伯利从中斡旋。李鸿章表示自己很不愿意承担与日本谈判这一费力不讨好的任务,认为日本不应该拒绝张荫桓,因为此人曾任驻美公使,有很丰富的外交经验。金伯利劝慰李鸿章说:“日本自然要求中国全权大臣是一个名位显赫的人物。在我看来,为了中国的利益,无论如何李中堂都应承担此项任务。虽然这可能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我也同情你勉为其难,但相信你愿意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这样一项重要贡献。”

  1895年2月22日,李鸿章奉旨进京。此时,日本人再次向清政府表示,假如要和谈,不仅要清政府赔款和承认朝鲜独立,而且要求割地!慈禧气急败坏,借口肝气发作,对于议和一事,不愿表态,只是王顾左右而言他。进京次日,光绪帝在乾清宫召见李鸿章并诸大臣,围绕是否割地问题,朝廷意见不一,乱作一团。翁同依旧信誓旦旦地空谈,宁愿赔偿绝不割地。恭亲王奕为首的一干大臣则认为,假如不答应割地,日本人恐怕不会与清廷议和。现在形势危急,日本军队的锋芒已指向北京,为保京师无恙,只能顺从日本人的心愿。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