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 第05章 援助者内幕

第05章 援助者内幕

  朝鲜战争的爆发,迫使毛泽东搁下攻台计划,而将主要精力投入援助北邻。而刚刚立足台湾的蒋介石迫不及待地想出兵朝鲜,从而“反攻大陆”,却遭到美国的几度拒绝,又是何原因?

  ●1.战争爆发的那一天

  1950年6月25日,北京,又一个凉爽的早晨,周恩来在床 上躺了一会儿,便起身向毛泽东居住的菊香书屋走去。他走起路 来总是那样快,连跟在后面的警卫和秘书都有些追不上。他走进 毛泽东卫士值班室,问道:“主席睡了吗?”

  卫士轻声回答:“睡了。”

  周恩来又问:“几点睡下的?” “将近4点才睡下。”

  周恩来看了一下表,低头沉默片刻,他知道毛泽东经常失 眠,不易入睡,所以不是十分重要的事从不打扰毛泽东。但这次 他要破例了。他对卫士说:“你马上进去叫醒主席,就说我有重 要的情况向他汇报。”

  对周恩来的要求,卫士是不能拒绝的。他们知道一定发生了 重大事情,非让毛泽东知道不可。

  过了十几分钟,卫士跑出来,告诉周恩来:“总理,主席请你到办公室去。”

  当周恩来跨进毛泽东的办公室时,只见毛泽东仍穿着睡衣,睡眼惺忪地抽着烟,卫士将茶杯放近毛泽东身边的茶几,又给周 恩来递了茶,秘书将门关上。

  周恩来向秘书伸手要过一份文件,边说边递给毛泽东:“主席,有重要情况要向你汇报。是关于朝鲜方面,机要室刚刚收到 平壤发布的一条新闻,南朝鲜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动了战争。”

  毛泽东睡意全无,放下刚刚沾唇的茶杯,接过电文,急速地看着。电文上写道:

  南朝鲜伪政府的所谓国防军,于6月25日拂晓, 在38度线地区向38度以北地区开始了出其不意的进攻。发动意外进攻的敌人,在海州西部,金川方面,铁 原方面,侵入到以北地区1公里至2公里。朝鲜人民民 主共和国内务省,已命令共和国警备队击退侵入38度 线以北地区的所有敌人。现在共和国警备队,正展开着 激烈的防御战来抵抗敌人。共和国警备队巳击退了从襄 阳方面侵入38度线以北地区的敌人……

  毛泽东使劲地抽着烟:“没想到来得这样快。三八线上打起来了。”

  “根据朝鲜半岛的局势,这场战火迟早是要来的。”周恩来望 着毛泽东,“主席,我们应有所准备,以不变应万变。”

  毛泽东不无担优:“陈赓他们还在南边帮着胡志明,现在北 边又起战火,这对我们新生的民主政权有很大的危险,两边夹击呀!”

  “主席,是不是召开一个会议,征求大家的意见,以便有所准备。”

  “可以。你通知一下,马上到颐年堂,宣布一下这个消息。”

  周恩来看着毛泽东有些红肿的眼睛,问道:“主席是不是再 休息一下?”

  毛泽东手一挥:“不用了,留到明天早上再补吧。”

  台北。士林官邸。

  蒋介石正在吃早饭。桌上摆着一成不变的几样咸菜,一大碗 稀饭。蒋经国匆匆进来,蒋介石瞥了他一眼:“什么事,这样慌 里慌张?”

  蒋介石现在最需要的是镇静,见不得别人毛手毛脚。 蒋经国走近父亲,俯身报告:“我们收到一些情报,说南北 韩之间发生了战争。”

  蒋介石大惊,放下碗筷,接过简报,贪婪地捕捉着每一个 字,脸上浮出笑意,向蒋经国发出一连串的指示:“命令所有情 报部门加紧对韩战的情报收集,通知驻美国和日本使馆,密切注 意美国政府及远东美军的动向,有什么情况立即报告。”

  蒋介石用手绢细细地擦着手,很久没有人看到他这样的愉 悦,自言自语道:“看来第三次世界大战终露端倪,复国有望,复国有望啊!”

  晚10时,蒋介石照例人室祈祷和沉思,但没有立即就寝。 因为国民党台湾政府驻南朝鲜“大使”邵毓鱗发来了战况报告。邵毓鳞的报告还对朝鲜战争对台湾的利害关系做了分析。报告说:

  韩战对于台湾,更是只有百利而无一弊。我们面临 的中共军事威胁以及友邦美国遗弃我国,与承认中共的 外交危机,已因韩战爆发而局势大变,露出一线转机。

  中韩休戚与共,今后韩战发展如果有利南韩,亦必有利 我国,如果韩战演成美俄世界大战,不仅南北韩唤然统一,我们还可能由鸭绿江,由东北而重返大陆;如果韩 战进展不顺而不利南韩,也势必因此而提高美国及自由 国家的警觉,加紧援韩决不致任令国际共党渡海进攻台湾了。

  蒋介石对邵毓麟的分析大加赞赏,叫蒋经国发电报给予嘉奖,要其任何风吹草动都要及时报告。

  由于时差的关系,美国总统国务卿艾奇逊得知这一消息的时 间是6月24日晚10时。艾奇逊那天离开首都华盛顿,到哈伍德 农场去度周末。他刚睡下,白宫的电话便把他吵醒,工作人员告 诉他,北朝鲜人已经进攻南朝鲜了。这时在密苏里州独立城度周 末的杜鲁门总统,正和家人坐在自己的桌庭.图书馆里闲聊,也接 到同样内容的报告,他和艾奇逊通了电话。

  艾奇逊说:“南朝鲜军队正在迅速渍退。”

  杜鲁门问:“怎么局势坏得这样快?”

  艾奇逊:“我们也未料到,正在进一步了解详情。”

  杜鲁门有些气愤:“怎么搞的,吉布尼不是说,拥有10万之 众的韩国陆军的规模在亚洲是首屈一指,一夜之间怎么变成如此 不堪一击?”

  艾奇逊解释:“目前局势还不太严重。”

  杜鲁门不这样认为:“它很快会酿成奇灾大祸。需要赶快寻 求对策。”杜鲁门表示,他要立即回到白宫,召集国家安全会议。 当飞机向华盛顿飞行的途中,杜鲁门就在思考朝鲜战争爆发的意 义。他认为,这是“强者向弱者的进攻”,是希特勒、墨索里尼 发动世界大战的重演,如果听任南朝鲜“沦丧”,则共产党领袖 们“就会越发狂妄地向更靠近我们海岸的国家进行侵略”,“如果对这种侵略行动不加制止,那就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联 合国的基础和原则将受到威胁。”

  这消息使美国的要员们结束了休假,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美国军政首脑在布莱尔大厦召开紧急会议。这是因为白宫正 在修缮,杜鲁门一家都在布莱尔大厦暂住。这座大厦是个古典建 筑,外表朴素,内部装饰考究,一色昨红木精雕家具,高挂的水 晶吊灯和大型穿衣镜,显出一副豪华气派。

  美国政府战争决策人物都集中到这里。

  会议开始,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首先宣读他前一天 从远东返回带来的麦克阿瑟的一份备忘录。身为远东地区美军司 令的麦克阿瑟急切呼吁杜鲁门改变关于美国不承担保卫台湾的政 策。麦克阿瑟还要求对台湾实施军援。

  艾奇逊听完宣读后说:“美国当前不应该和蒋介石搞得太热 乎,不能把朝鲜和台湾问题拉在一起,应重点解决朝鲜问题。” 他对麦克阿瑟的独断专行始终不放心,“对麦克阿瑟这个人要严 加管束。给他的指示要尽可能具体,以免他借题发挥,随意扩大 行使职权。”

  当讨论到美国派员人朝是否会引起苏联和中国直接干涉的问 题,艾奇逊向杜鲁门总统提出了三条建议:除了已经由军事援助 计划分配的之外,授权和指示麦克阿瑟将军对韩国提供武器和其 他装备;命令美国空军在美国从属人员撤退时轰炸任何向金浦机 场方向前进的北朝鲜地面和空中部队,以保护金浦机场;命令第 七舰队从菲律宾向北开进,以防止中国向福摩萨(台湾〉进攻, 或相反的情况。

  杜鲁门接受了文奇逊的建议,并进一步谎称:台湾是苏联全 球计划中的下一个目标。27日,杜鲁门宣布武装干预朝鲜战争, 并下令第七舰队进入中国台湾海峡。两天后,第七舰队的六艘驱 逐舰,两艘巡洋舰和一艘运输舰,开始在台湾海峡巡弋。不久,第七舰队司令史苏波访问台湾。为了整个东南亚的“防御”体系 计,美国把遗弃了的蒋介石又拣了回来,台湾终于回到了美国的 怀抱,头顶上有了美国的保护伞。

  事后美国论称“杜鲁门和艾奇逊是一对最不可思议的政治搭 档,他们先行动起来,以后再论后果,就这样鲁莽轻率地做出重 大决策,把美国拖进了朝鲜战争”。

  而蒋介石可松了一口大气。

  ●2.蒋介石出兵朝鲜的请求被艾奇逊否决

  27日夜,北京中南海的菊香书屋内,它的主人正大步徘徊 在巨幅世界地图前,不时停下,凝神注视着地图上的每一个标了记号的地方。

  毛泽东的手指有时点点朝鲜半岛,有时戳戳台湾海峡,他口 中喷出的长长的烟雾也同时弥漫在地图上,像是隔着云层。

  朝鲜半岛的战争困扰着毛泽东。毛泽东是个重点论者,不主 张“四面出击”,在经济建设上是这样,在战争设想上也是这样。

  本来他把重兵压在南国,正在伺机出动,一举拿下台湾,完成祖 国统一大业;可现在,北方一闹腾,不得不看着台湾,又要盯着 朝鲜,遥遥几千里,就是有神兵也难两边顾及。犹豫之际,他请 周恩来过来商量一下。

  周恩来人座后,毛泽东说出自己的看法: “杜鲁门的来头不小啊,美国的陆海空军一齐出动,第七舰 队进驻台湾海峡,他要赤膊上阵了。看来,杜鲁门总统学得聪明 了,接受了在解放战争中的失败教训,不愿只拿武装装备,让蒋 介石当运输大队长给我们送。现在他要亲自出兵朝鲜充当武装警 察了。”

  周恩来附和着:“是的,杜鲁门把朝鲜当作希腊,选在这里, 看来是决心用武力实现霸占全朝鲜的目的。”

  “对于侵略者来说,就要有武松打虎精神。我们国家经济建 设刚刚开始,困难很多。对于困难,也要勇于克服。”

  “我同意主席的想法。我们面对两个敌人,一是贫困,一是 美帝的军事挑衅。”

  “我们要举起双拳,一个要克服国内经济建设方面的困难, 一个要打退美国的军事挑衅。”毛泽东揿灭了烟,又说,“看来, 我们要搞个东西,表明我们的立场。”

  第二天,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发表讲 话,指出:“全世界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亚洲的 事务应由亚洲人民自己来管,而不应由美国来管。美国对亚洲的 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的和坚决的反抗。”同日,周恩来 代表政务院和外交部,发表声明,指出:“杜鲁门27日的声明和 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对于联合国宪 章的彻底破坏。”

  在朝鲜内战爆发的当天,美国就在中国和苏联两个常任理事 国缺席的情况下,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指责朝鲜民 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对南朝鲜“发动武装进攻”,“构成了对和平的 破坏”,为美国出兵朝鲜制造舆论。

  台湾的蒋介石,在收到驻韩国"大使”邵毓麟关于战争爆发 的消息的同时,也收到李承晚由其驻台湾的大使面交的告警求援 急电。蒋介石对这突变的军情激动得坐立不安。他甚至感觉这是 求神拜佛的报应,该时来运转了。昨天还在为台湾能否立脚发 愁,惶惶如丧家之犬,而今台岛完好无恙,还要被别人请去打 援,一晃成了座上客,他能不快乐?!

  蒋介石当即向李承晚驰电声援,并予以鼓励,表示将采取有 效步骤对韩国进行援助。同时在台北阳明山“总统”官邸召开紧急军政会议。会议室来了一大帮昔日政要,许久没有这样热闹 过,老官僚们一个个交头接耳,喜形于色。蒋经国一个个默数着 来客,他们是陈诚、王世杰、谷正纲、黄少谷、张道藩、张群、 雷震、张其昀、吴国桢、俞大维、叶公超、何应钦、周至柔、孙 立人、王叔铭、桂永清、黄镇球、彭盂缉等。宣布开会后,蒋介 石挺直腰杆,发布命令:自6月26日零时起,台湾、澎湖、金 门、马祖地区全面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实行宵禁,停止三军官兵 的休假和外宿,加强台湾海峡和对大陆沿岸的海空巡逻,加强各 岛及台湾海防的战斗准备,加强台湾的防空和民防措施,加强对 交通运输和经济活动的管制,加强特务活动。 台湾俨然是一派弯弓待发的态势。

  麦克阿瑟对台湾一往情深。他征得国防部长约翰逊和布莱德 雷同意,连夜派出以费德尔为组长的“驻台湾军事联络组”进驻 台湾。同时致电蒋介石,通报朝鲜战况和向台湾派联络组的决 定。麦克阿瑟做决定时喜欢先喝点酒,命令和脸色都带着酒气。 他询问蒋介石,在确保台湾安全的前提下,能否派一个军驰援韩 国?他让蒋介石严密监视大陆的动态,对大陆沿海采取积极的行 动,以探测大陆对台湾进攻的紧迫性。

  6月26日早晨,李承晚再次向蒋介石急电求援。被美国冷 落一时的蒋介石又被奉为上宾,精神为之一振,有求必应。他再 度召集上次开会的那拨人,来官邸商议,直至深夜。

  26曰中午刚过,美国驻台军事联络组在组长费尔德率领下, 由东京飞达台北。“国防部”厅长赖名汤、刘廉一前往接待,并 陪同费尔德到阳明山士林官邸会见蒋介石。费尔德当面向蒋介石 递交了麦克阿瑟的亲笔信。

  蒋介石也时常在地图面前走来走去。在北朝鲜发动的攻势 下,他断定韩国守不住,台湾出兵在所难免。如果美国接受台湾 出兵,可以收到一石数鸟之功:一、台湾出兵,是以“联合国会员国”名义,如果同意出兵,就无疑证明美国确认蒋介石政权的 合法性;二、蒋介石就可以牢牢地捆在美国的战车上,无论结果 如何,美国都得对他负责到底;三、蒋介石军队在朝鲜参战,直 逼东北,中共必将与美蒋抗衡,美国必定不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 国;四、蒋介石出兵朝鲜,扩大战火,可刺激中共参战,如苏联 也出兵,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蒋介石便可借机做“反攻大陆” 的文章。他与费尔德等人进行了深人研究,决定派第五十二军 (附三师)立即作开赴朝鲜战场的准备,并对五十二军的干部和 武器进行了重新配备,部署了运输问题。当天下午,蒋介石迫不 及待地分别向李承晚和麦克阿瑟复电,表示一经同意,第五十二 军即刻由空中和海上开拔朝鲜,投人战斗。他还通过外交程序向 杜鲁门提出出兵朝鲜的建议。

  美国人不是傻瓜,他们要仔细揣摩老谋深算的蒋介石的心思。

  杜鲁门接到蒋介石的建议,在当晚的晚宴会上宣读了,他要 听听诸位的看法。约翰逊和布莱德雷相互点点头,又一齐向总统 点头,意思很明白:同意。杜鲁门放下刀叉,扯下餐巾,用酒漱 着口,说道:“当我听到蒋委员长愿意派兵援助南朝鲜时,我的 第一个反应是应当接受他的这番好意。我希望看到更多的联合国 成员国像蒋委员长一样,积极参加对朝鲜的行动。最好联合国能 发出号召并组织行动。”

  艾奇逊则坚决反对台湾出兵朝鲜:“当前台湾是最容易受到 攻击的地区,麦克阿瑟明确指出了这个危险,所以我们才决定派 第七舰队和十三航空队去保卫台湾,怎么反而叫台湾跑到别处去 保护他人呢?况且蒋介石的军队并不见得比韩国军队高明。这样 就不如把这些需要给蒋介石的装备直接送给韩国,其效果是可以 预期的。”

  约翰逊立即为蒋介石辩解:“台湾只是缺乏海空军,其地面部队在亚洲地区的反共国家中却是最强大的。蒋介石要求派去支 援韩国的五十二军,是蒋介石在东北的60万军队中惟一没有被 中共消灭的一个军。”

  艾奇逊还是摇头:“台湾自顾不暇,哪有能力援助他国?”

  约翰逊仍然坚持:“在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后,从台湾调 五十二军去增援韩国是可取的。”

  艾奇逊说:“在台湾问题上使我们陷人混乱是不值得的。”

  约翰逊补充说:“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美国不能再给蒋一个 子儿。过去我们给他们的金钱现在都投入了美国房地产交易,或 者都存人了马尼拉的银行。”

  艾奇逊认为:“如果国民党军队在朝鲜出现,中共势必介入; 由日本派船赴台运兵人朝,还不如由日本直接运送驻日美军入 朝,路程更近,转运便捷;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也成问题,又缺 乏坦克、大炮,恐不能与苏联装备训练的北韩军队抗衡。”

  杜鲁门见双方相持不下,便宣布暂予搁置,待下次会议再从 长计议。杜鲁门认为,蒋介石政府仍然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使用蒋的部队是名正言顺的。但他又有些担心:“我们不知道这 样做对毛泽东将意味着什么。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不要引起一场 全面的亚洲战争。”他拿不定主意,接受蒋介石提供的3300人的 军队“是否值得”。如果这些军队能像蒋介石说的在五天之内能 够上船启运,时间上是有利的。

  杜鲁门为了轻松一下,走到壁炉前的地球仪旁,把它转动了 一下,对他的最年轻的助手埃尔西说:“朝鲜是远东的希腊。我 们现在强硬,挺起腰对付他们,他们共产党人会像希腊一样。不 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年轻的埃尔西有自己的见解:“希腊靠近苏联,朝鲜靠近中 国。我们出兵朝鲜,这对毛泽东会产生什么影响?必须谨慎才是。”

  这时,南朝鲜大使张勉走进办公室。这位大使忧郁地说: “李承晚总统来电讲,南朝鲜部队缺少大炮、飞机和坦克……”

  杜鲁门讥讽地说:“你们还缺少勇气和果断。大炮、飞机我 们可以支援,但是……”

  张勉哭丧着脸说:“现在支援武器装备为时已晚。”

  杜鲁门规劝他:“要镇静,要有信心,我们正在设法解救你 们。台湾也要求支援你们。”

  6月27日,麦克阿瑟又向杜鲁门告急,并再次请求批准蒋 介石的建议。但麦克阿瑟只是一个军事家,而不是政治战略,他 所考虑的是取得军事胜利,而五角大楼的决策者是从全球角度来^ 审视美国的战略利益的。美国利益中心在欧洲,不愿在东方大打 而让苏联坐看美国消耗。艾奇逊将他收到的建议蒋介石出兵的电 报扣压下来,并继续反对讨论蒋介石派兵援韩的建议。

  6月28日,蒋介石驻美“大使”顾维钧和胡适在白宫会见 杜鲁门时,面交了蒋介石要求出兵援韩的电报副本。杜鲁门表示 他是十分愿意接受蒋介石的意见,同时答应将扩大对台湾的军事 援助。

  麦克阿瑟于6月29日从朝鲜前线视察回到东京后,第三次 急电杜鲁门,请其从速采纳蒋介石的建议。空军参谋长范登堡上 将也向杜鲁门进言,应当接受麦克阿瑟的请求,批准蒋介石的建 议。杜鲁门、布莱德雷、陆军参谋长柯林斯都主张动用蒋介石的 五十二军,而不急于使用在日本的两师美军。他们认为,这样做 不但可以争取时间,及时稳定战局,并且可以减少美军的伤亡损 失,使有限的美国地面部队能够在紧急情况时使用到别的更重要 的地方去。可是,艾奇逊和国务院却一致反对。艾奇逊甚至大发 雷霆,脸上的肌肉都神经质地顫动起来,大声提醒约翰逊和布莱 德雷:

  “请你们注意中国政府声明(即周恩来6月28日的声明)所包括的严重性,以及蒋介石关于援助韩国声明发表后在西方盟国 中所引起的震动和惊愕!中共的声明不只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威 胁,而且是他们打算出兵进行干涉的预兆。如果蒋介石的军队开 进朝鲜打击北朝鲜共军,毫不怀疑,中共必将加倍地进行述击。 那样一来,朝鲜战争马上就会扩大,局势的发展也必然难于控 制,其结果不仅美国将要深深地陷进去,而且会把我们的盟友吓 跑。”

  更加顾及美国自己利益的将领们,终于被艾奇逊的一番大道 理说服了。蒋介石的建议和麦克阿瑟的三次请求,于6月30日 被杜鲁门最后否决。否定蒋介石出兵的另一原因是,当时已经开 始中英建交谈判的英国表示,不能和台湾军队一起并肩作战。美 国权衡利弊,也只能采取“取英舍蒋”的方案,拒绝了蒋介石的 援军。

  蒋介石一直在等候美国同意出兵的消息。他的小算盘是:通 过赴朝作战,就可以从北朝鲜进攻东北,或者在东南沿海开辟第 二战场,实现其反攻大陆的目的。因此,蒋介石后来吹嘘说,如 果台湾国民党军队参加朝鲜战争,则战争情势,必将完全改变, 并可使中共志愿军在作战中发生政治和心理的影响从而瓦解其军 心。他指责美英等西方国家反对他出兵参加朝鲜战争,“乃是韩 战最后没有结果的一个最大原因”。

  蒋介石满脑子的“热情”,等来的却是一瓢冷水。气得他大 骂艾奇逊不是东西。

  但在美国各地的原国民党人士则认为,美国拒绝台湾出兵则 完全是台湾自己“大嘴巴”造成的,此事本不该张扬,一张扬便 露了馅:事实上,蒋介石出兵援韩的用意,乃是欲利用美国力量 助其反攻大陆,这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而美国不想就范。

  蒋介石出兵不成,慢慢也平静下来。他一想,虽然出不出 兵,但朝鲜战争至少拖住了中共,台湾可得喘息,总之不坏,用不着懊恼。

  7月1日,蒋介石下令给五十二军,恢复正常的军事训练和 沿海的防卫施工。

  也就在这一天,美国陆军第二十四师先头部队到达朝鲜。

  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美国指挥参加干涉朝鲜的各国 部队。杜鲁门下令全国征兵。7月8日,杜鲁门把战争的指挥大 权交给了他并不喜欢的70岁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得意的麦克 阿瑟叼起他的有名的玉米茎烟斗,气昂昂地走进了他的第四次真 枪真炮的战争。杜鲁门担心这个狂人会失去理智,把自己拖进战 争的深渊。他在日记中发泄着:“……麦克阿瑟则干脆只同上帝 打交道。令人遗憾透顶的是,我们还得把这样自命不凡的讨厌鬼 放在关键岗位上。我真他妈的不明白:当年罗斯福为什么不把温 赖特调回国,让麦克阿瑟去当烈士呢?如果我们得到的是温赖 特,那将是一名真正的将军和战士,面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么 ―名话剧演员式的骗子……”

  果真,麦克阿瑟后来将美国拖进了战争泥潭。

  ●3.麦克阿瑟背着总统去见蒋介石,并下了赌注

  1950年7月的最后一天,烈日照射下的台北松山机场一反 往曰的冷清,变得热闹起来。简陋的停机坪站满了军人,许多还 是将官。在场的记者觉得这是蒋介石退台以来最隆重的一次迎宾 场面。而且连一直躲躲闪闪的蒋介石也亲自到场,在贵宾室等候。

  他们等候的贵宾就是新任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

  下午1时,麦克阿瑟上将从专机的舷梯走下来,手里握着他 的大烟斗,头上戴着那顶陪了他20多年的旧便军帽,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得出奇的墨镜。

  在陈诚等政府要员与麦克阿瑟拥抱握手后,蒋介石从贵宾室 走了出来,来到机翼下,与麦克阿瑟握手、拥抱。

  他们一起走到停在一旁的座车,麦克阿瑟低下高高的身躯。 钻进座车时,发现蒋夫人宋美龄已含笑坐在车里,他打着招呼: “你的丈夫在上次大战中是我的老搭档。老战友再次合作,胜利 就得到保证。”

  蒋介石寻找着话题:“听说刚打仗的那几天,你冒着枪林弹 雨,亲自飞到汉城最前线?”

  麦克阿瑟颇为得意:“我的座机差点给斯大林的飞机打下来。 哈哈,不敢冒险的将军不是好将军。要不我就得不到汉城前线的 第一手情况啦。”

  跟随麦克阿瑟到台湾的美国军官代表团有16人组成。虽说 蒋与麦氏从未谋面,谈起来竟热乎得像老朋友,大有一拍即合的 味道。

  麦克阿瑟有些好大喜功,所以一提到那次冒险飞行,便口若 悬河:“我当晚飞回东京后,马上向杜鲁门总统建议,给我向朝 鲜派两个美军师,我就能守住朝鲜。”

  蒋介石附会道:“战事紧张时,我也经常乘飞机飞到前线上 空观察战场或部署部队……”

  听到这里,宋美龄因为了解美国舆论对蒋介石老打败仗的蔑 视,所以直使眼色让蒋不要讲。而蒋介石正在兴头上,即兴发 挥,根本看不见。宋美龄就没有把蒋介石所说的翻译过去,随便 说了些别的。

  蒋介石洋洋得意地宣称:“由于能再次与老战友合作,胜利 就有了保证。”

  麦克阿瑟也是即兴发挥:“可派出大批飞机轰炸中国东北, 帮助你们的军队在鸭绿江登陆。”

  麦克阿瑟当晚下榻台北阳明山宾馆。两人会谈了两次,蒋介 石设盛宴款待。第二天,麦克阿瑟即乘机飞离台北返回东京。美 联社的新闻电报说:那是麦克阿瑟占领日本五年中,第一次在曰 本以外的国家留宿……

  麦克阿瑟趾髙气扬,不知道他的此次台北之行,给他惹下了 不大不小的麻烦。为日后杜鲁门罢免麦氏埋下了种子。原来,杜 鲁门和艾奇逊事前都不知道麦克阿瑟本人亲自飞到台湾,以为他 只是遵照指示委派手下一个高级军官到台湾的呢。事后,当东京 的新闻记者渐渐透露出麦氏访台的细节时,杜鲁门和艾奇逊大为 光火,认为麦克阿瑟是个阳奉阴违的老手,就热衷于冒险。

  麦克阿瑟回到东京的办公室,大大发挥了杜鲁门早些时候关 于美国打算保卫台湾防止共产党进攻的声明,宣称:“在当前形 势下,台湾包括附近的澎湖列岛,不会遭到军事人侵。”他接着 又说,他同蒋介石探讨了 “迅速并且慷慨地提供”国民党部队到 朝鲜作战的事宜。“目前已就我指挥的美军和国民党中国人的部 队之间的有效协同做出了安排。”

  世界新闻对此事反应强烈,认为麦克阿瑟单方面地决定美国 与同中国共产党作战的蒋介石结盟,是在嘲弄政府的政策,说他 是“莽撞行事,自作主张,独断专行的将军”。 杜鲁门对此极为不满。

  8月5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通知麦克阿瑟说,总统 已经否定了他对中国大陆采取防御性袭击的建议。麦克阿瑟也毫 不示弱,立即回电表示他的愤怒,并讽刺说,他完全理解总统 “保护共产党大陆”的决心。

  在北京,毛泽东虽然注意朝鲜的动态,但主要精力还是准备 打台湾。

  5月13日,金日成首相出现在中南海的怀仁堂。在当晚的 会谈中,金日成首先通报了他与斯大林会谈的结果。他解释说,南朝鲜的侵略意图已经非常明显,南北朝鲜的紧张关系已经到了 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南朝鲜人民急切地盼望着祖国的统一,现在 统一朝鲜的机会已经到了。关于这一点,斯大林也明确地给予了 肯定,并以为统一朝鲜现在是可行的。只是,斯大林同志强调, 有关这个问题的最后决定,必须取得毛泽东同志的同意。这就是 他此行访问的主要目的。

  毛泽东怔了一下,他的表情告诉人们,他对金日成的统一计 划有些意外。因为,在斯大林已经明确表示同意中国进行解放台 湾的军事准备,解放军进攻台湾的各项先期工作也已经按部就班 地展开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斯大林会突然转而 去支持统一朝鲜。

  毛泽东拿起刚刚放下的香烟,还是很客气地对金日成说: “你们的大使已经几次来同我谈过这个问题,我都告诉他现在还 不可以。”

  金日成心情急迫,立即解释说:“苏联已经帮助我们做了许多准备,斯大林也同意了,只要中国同意,我们不要任何帮助。”

  根据毛泽东对朝鲜和战争的了解,他不相信事情这样简单。他对金日成说:“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需要请苏联大使立即 向斯大林核实一下。是不是咱们今天就谈到这里?”

  中止会谈后,毛泽东紧急约见罗申,要他立即给斯大林发报,以证实金日成的说法。

  第二天晚上,苏联大使罗申拿着斯大林的电报来见毛泽东。 电报说:

  在与朝鲜同志的谈话中,菲利波夫〔斯大林使用的 化名)和他的朋友们表示如下意见:由于国际形势巳经 发生了变化/他们同意朝鲜人着手重新统一的建议。但 有个附带条件,即问题最终应该由中国同志和朝鲜同志共同来决定。如果中国同志有不同意见,那么对问题的 解决就应延迟,直到进行一次新的讨论。会谈中的细节 朝鲜同志可能会向您转述……

  看到这样的电报,他对苏联大使说:“我已经注意到朝鲜半 岛的情况,我完全同意朝鲜同志的估计,即由于美国势力逐渐出 现在南朝鲜,朝鲜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过,我认 为,恐怕有必要像中苏条约那样,在中国和朝鲜之间迅速签订一 个友好互助同盟条约。”

  显然毛泽东对金日成的计划可能带来的 后果有些担忧,因而想到中国需要为直接援助北朝鲜做好准备。

  在与苏联大使会晤后,毛泽东立即在他的办公室召集周恩来 等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开会,讨论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毛泽东 对斯大林和金日成没有事先与他商量这件事相当不满意,以后曾 多次提及此事……

  两天以后,毛泽东再度与金日成会面。他诚恳地说:“原来 我们考虑的是先解放台湾,在此之后再解决朝鲜问题,那样中国 将会更充分地援助北朝鲜。但既然统一朝鲜的问题已经在莫斯科 得到批准,我同意首先统一朝鲜。如果美国军队参加战争,中国 会派军队支援你们的,因为到那时,苏联出兵是不方便的,它受 到与美国签订的协定的限制,而中国则不受这样的限制。”

  金日成一面表示感谢,一面婉言谢绝。他觉得用不着中国出兵。

  6月25日,朝鲜人民军的七个师,随着反击南朝鲜军挑衅 的一声枪响,反攻越过了三八线。朝鲜战争升级了。

  面对朝鲜战争的新情况,毛泽东越发不安。他和其他领导人 都在注意国际上特别是美国的反应。果不其然,两天以后,毛泽 东担心的事情初露端倪:杜鲁门宣布台湾未来地位尚未确定。因 此他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任何对台湾的进攻,确保台湾及台湾海峡的中立化……毛泽东叹息:美国人救了国民党的命。

  中共中央不得不为朝鲜战争一次又一次地开会。有一次周恩 来讲到:“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在安理会上提出一个和平方 案,要求停止朝鲜境内的敌对行动,同时自朝鲜撤退外国军队。”

  毛泽东插话说:“我们要和平,可是杜鲁门不要。他不会同 意的。他要推行世界战略,现在远隔重洋,紧急插人干涉朝鲜内 政,劲头很足。我们不能小看这个问题。”

  周恩来接着说:“最后金日成发表演说,要在8月完全解放 朝鲜领土。人民军已经解放汉城,正在向大田一线前进。”

  “形势不容太乐观。美国派军队参加作战,会给朝鲜人民带 来许多困难。”毛泽东接上一支烟,也接上了话头,“但是,困难 是可以克服的。胜利是属于反对侵略战争的朝鲜人民。我们也不 是没有同美国打过交道。抗日战争时期,他们曾经是我们的盟 友,我在延安时见过许多美国人。他们对中国人民还是很友好 的。只是在日本投降后,杜鲁门就开始帮助蒋介石打中国共产党 了。美国出主意、出枪炮、出美元、出物资帮助蒋介石打了三年 多内战。结果,蒋介石垮台了,逃到台湾去了。中国人民胜利 了。新中国诞生了。这就是历史发展的逻辑。”

  周恩来继续说:“杜鲁门并没有接受这个历史教训,他现在 要把美国士兵投人朝鲜战场,他要赤膊上阵,还拉上一批帮手, 要聚众打劫。”

  毛泽东有自己的看法:“美国人并不是不接受历史教训,而 是错误地总结历史教训,认为他们早就应该亲自干。这虽然是少 数美国将军的说法,但代表了美国战争狂们的意见。我们要保持 警惕,我看这场战争有可能扩大为一场中美交兵的战争。”

  周恩来想把更多的情况告诉大家:“一位苏联军事代表对我 说,要不了几天,一下子就可以把美国人和李承晚搞掉,朝鲜很 快就会统一。我同他讲,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他说,美国人在日本的军队还没动呢。他不敢动,动也不行。什么事情都要有备无患。”

  毛泽东赞同这种考虑:“有备无患,未雨绸缪。我们还是要 有所准备为好。恩来同志,明天你主持军委开会研究一下。调十 三兵团到东北,加强那里的防务,也可待机支援朝鲜同志。”

  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 决定立即抽调战略预备队,并配备地面炮兵、高射炮兵及工程兵 部队,集结东北地区,组成东北边防军,抓紧整训工作。

  进入8月份,朝鲜人民军将南朝鲜军队压缩到洛东江以东一 万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为了挽回败局,美国开始策划扩大懞略 朝鲜的战争,打出的一张王牌就是将麦克阿瑟直接派往朝鲜战 场。当麦克阿瑟乘坐的“巴丹号”座机飞临朝鲜时,无线电报告 说,汉城以南发现敌机,随后麦克阿瑟的座机遇到人民军空军飞 机,迅速作了一个躲避动作,化险为夷。然后,在南朝鲜一个机 场降落。他走下飞机时,换了一副装束:身穿一件褪色的咔叽衬 衫,外面套着皱巴巴的皮夹克,戴一顶镶金边的旧沿帽,胸前挂 着一架望远镜。尽管天气阴暗,他还是戴了一副墨镜,并摆出一 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麦克阿瑟在朝鲜视察后,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要在地理条 件不适合登陆的地方登陆,这个地方叫仁川。他的设想立即在美 国军界和政府高层引起激烈的争论。

  美国军界首脑在第一大厦会议室开会,海军方面介绍情况 后,一个军官说:“很多制订计划的人认为,如果仁川行动成功, 我们将不得不改写教科书。”

  海军水雷专家说:“仁川港‘飞鱼峡’是布雷的天然场所, 任何一艘船沉那里都会阻塞这条航道。船只驶进海峡,犹如驶进 ‘死胡同’。船在那里无法调头。一艘船出事将阻碍整个舰队。”

  陆军参谋长柯林斯警告说:“如果第八集团军不能突围向北进攻,这对仁川登陆的部队是个灾难。”他提出登陆点选在群山。 麦克阿瑟一言不发,面无表情,似听非听,嘴里叼着大烟 斗。他发言的习惯一般是“后发制人”,而且都是长篇大论。不 管别人怎么说,他都会坚持自己的意见到最后,决不受制于他 人,除非上级下命令。他说:“敌人对仁川的防务未曾做到应有 的准备,在我看来恰恰是有助于保证这次出奇制胜的因素。敌军 司令官认为,美国人绝不会如此‘鲁莽地’来冒险,这恰恰是有 利美军突然袭击的条件。历史上1759年英国人一小队人员在突 袭魁北克战斗中,攀上了被认为是无法逾越的高岸,使法国人猝 不及防。”

  他反驳陆军参谋长的意见:“在群山登陆危险少,但价值也 小。不要进行流血的但无决定意义的行动。”

  麦克阿瑟越说越兴奋:“战争的历史证明! 一支军队的溃败, 十有八九是因为它的补给线被切断。夺取仁川、汉城,将切断在 釜山周围战斗的北朝鲜人民军的补给,促使他们瓦解。……希望 陆战队不要多嘴,执行命令。夺取仁川和汉城,将很快结束战 争。我下五个美元的赌注,就有机会赢得五万美元,我决心已 定。我几乎能够听到命运的秒针在滴答作响。我们现在必须行动 起来,否则我们将灭亡!”

  就这样,9月中旬,麦克阿瑟所谓“五个美元”的赌注押了 上去,他亲临前线指挥。

  麦克阿瑟的冒险行动成功了。

  他的助手给他递上一份华盛顿的来电,说:“登陆成功,迅 速北进的态势已经形成,不过华盛顿方面疑虑重重,他们担心中 共和苏俄会实施武装干涉,局势会复杂起来。”

  麦克阿瑟坐在指挥舰舰舱的椅子上,头上还是那顶汗渍渍的 旧军帽。他将烟斗抽得丝丝响,愤愤不平地说:“如果中国人真 的进行干涉,那么我们的空军就会使鸭绿江血流成河。中共不会那么冒险。不要庸人自扰!”他转过身来对众人说:“我不相信中 共的国际主义。中共虚张声势的宣传,只能使华盛顿那些神经脆 弱的先生们睡不着觉,对于我们军人来说,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就是一切!”

  助手提示他:“据情报说,中共军队在鸭绿江沿岸调动频繁, 仍有干涉的意向。”

  麦克阿瑟仍是不屑一顾:“这是起码的军事常识,中共无非 是搞点‘亡羊补牢’,用不着大惊小怪。他们不调动军队守住大 门,难道会扫地待客,等我们这些大兵去跳舞不成。”他说罢哈 哈大笑,慢步走向舱口,大家尾随其后,秘书哈特快步向前,打 开舱门,麦克阿瑟转身对大家说:“现在我们休息,四个小时以 后,请各位到指挥舱来。”麦克阿瑟挥手致意,走进卧舱。

  麦克阿瑟赌赢了,但对中共的判断却输了。对他来说,真是 成也冒险,败也冒险。

  ●4.毛泽东只好放下台湾,去援朝鲜

  毛泽东对朝鲜战争是有预见的,并不得不为此放下打台湾的准备。

  7月初,毛泽东与周恩来、朱德、刘少奇进行了一个下午的 讨论之后,委派周恩来向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说明中国政府的态度 和将要采取的政策。周恩来告诉罗申,毛泽东在与北朝鲜领导人 的几次谈话中,都谈到了美国干涉的可能性,可惜没有引起朝鲜 同志的重视。美国的军事干预看来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人民军 能否挫败美国的干涉,令人担心。毛泽东希望朝鲜同志能够加强 他们在仁川地区的防御线,因为美国人可能会在那里登陆,当 然,这种登陆战也可能发生在半岛的其他地方。考虑到种种可能的情况,为防备万一,中国政府准备在中朝边境集中九个师的兵 力,美国军队不过三八线则罢,一旦越过三八线,中国人民解放 军便以志愿军的形式入朝协助人民军抗击美国军队。周恩来提 出,就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希望能够听取斯大林同志的意见,同 时希望苏联空军能够对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

  但斯大林对战争形势的估计是乐观的。他并不认为有必要采 取适当的行动阻止美国扩大干涉的企图。由于苏联代表在年初因 抗议台湾国民党继续占据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而拒绝出席安理会会议,使得安理会乃至联合国都成了美国人的 一言堂。眼看美国代表鼓动联合国组织“联合囯军”介人朝鲜战 争,斯大林几乎无动于衷,好像不想派他的代表返回安理会去行 使否决权。7月以后,面对美国在朝鲜军事干涉的扩大,斯大林 仍旧稳坐钓鱼台。当英国人通过驻苏联大使委婉地向苏联提出, 希望苏联施加影响,促使人民军退回三八线,以便和平解决朝鲜 问题时,斯大林很坚决地打电报给中国和北朝鲜政府称:“我们 认为英国人的这项要求是无礼和不能接受的。”斯大林惟一的反 应是,催促中国政府尽快在中朝边境部署九个师的部队。他在给 周恩来和毛泽东的电报中称:“我们不清楚,你是否已决定,部 署九个中国师在朝鲜边境。如果你已作出决定,我们准备给你派 去一个喷气式歼击机师一一124架飞机,用于掩护这些部队。” 而一旦中国的飞行人员掌握了这些飞机,这个飞行师以及已经在 上海担任防空任务的另外一个飞行师的所有装备,都可以移交给 中国方面。

  很显然,斯大林也不是完全没有担心,他只是渴望这场战争 能够顺利打下去。

  然而到了9月15日以后,从美军在仁川登陆的第二天,莫 斯科就紧张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当美国陆战队开始推进到汉江 南岸,而美国飞机完全控制了朝鲜的制空权时,斯大林终于沉不住气了。他一面下令国防部长紧急制定一项出动苏联空军去保卫 平壤的计划,一面致电金日成,重视美国人在仁川登陆的后果。

  9月25日,汉城陷落,越过三八线的人民军主力面临着被 围歼的严重危险。

  10月1日凌晨2时50分,斯大林收到了苏联大使转来的金 日成的正式求援信。信中恳切地请求斯大林给予直接的军事援 助,“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不可能丨故到这一点时,请帮助我们在中 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组织国际志愿部队,给我们的斗争以军事 援助。”

  仅仅过了 10分钟,斯大林就口授了他给苏联驻华大使的电 报,要求他尽快转告毛泽东或周恩来,电报中提到:“根据眼下 的形势,你们如果认为能用部队给朝鲜人以帮助,那么至少应该 将五六个师迅速推进至三八线,以便朝鲜同志能在你们部队的掩 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中国师可以以志愿者的身份 出现。当然,仍由中国的指挥员统帅。”说明这纯粹是为了他人 着想,丝毫没有强加于人的意思,他特地在电报结尾处缀了一 句:“关于此事,我没有也不打算透露给我们的朝鲜朋友,但我 相信,当他们得知这一消息时,无疑会感到髙兴。”

  由于时差及中转的原因,斯大林的电报经过苏联大使罗申送 到毛泽东手中时,已经是中午时分了。这个时候,金日成的特使 朴宪永也带着求援信到了中南海。

  这一天,正是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周岁的纪念日,人们 正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

  金日成在信中说道:

  ……自9月中旬美军在仁川登陆以来,对我们已造 成很不利的情况。敌人利用上千架的各种飞机,不分昼 夜地轰炸我们的前方与后方,我们兵力和物资方面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敌人登陆部队与南线部队已经连接在 一起,切断了我们的南北部队,如果敌人继续进攻“三 八线”以北地区,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 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 助,及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急盼 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北京的欢乐之夜还在进行,焰火不时在天空变幻着美丽的图 案,天安门广场仍是一片欢声笑语。中南海颐年堂的会议厅里, 毛泽东表情严肃,正在将金日成的来信传给与会者看。他又于 10月2日凌晨2时,给在东北的高岗、邓华发出急电,要高岗速 来北京,要邓华的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

  高岗接电后,于午后赶到北京。下午3时,毛泽东又召集朱 德、刘少奇、周恩来、髙岗和代总长聂荣臻在颐年堂开会。

  毛泽 东先把信件给高岗看:“这是金日成的求援信,我们都看了,给 你看看。”

  高岗看完信后,毛泽东就说:“朝鲜的形势已如此严重,现 在不是出兵不出兵的问题,而是马上就要出兵,早一天和晚一天 出兵对整个战局极为重要。今天先讨论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是出 兵时间,二是谁来挂帅。”

  高岗嘴快,问道:“挂帅人选不是已决定林总吗?”

  毛泽东坦言道:“挂帅人选原先考虑派粟裕同志,但粟裕确 实有病,正在青岛休养,前些日子他托罗瑞卿给我带来的信中谈 到病情仍很重,我回信就劝他安心休养吧。后来由于美军和其他 帮凶国家的军队大批进人南朝鲜,飞机、坦克大量增加,形势越 来越严重,我们认为出兵援朝已不是几个军能够解决问题的。可 能各个野战军将来都要参加援朝作战。根据这一变化,常委几个 同志又考虑派林彪来挂帅,林彪认为我们国内战争刚刚结束,各方面都未就绪,他强调美国是最大的工业强国,军队装备高度现 代化,一个军就有各种火炮1500门,而我们一个军只有36门。 美军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舰艇,而我们海、空军才刚刚开始组 建。我军人朝作战既无空军掩护,又无海军支援,他认为在敌我 装备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如若贸然出兵,必然是‘引火烧身’, 其严重后果不堪设想。”

  在座的领导一方面看到林彪不愿挂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许 多人对出兵的疑虑。

  毛泽东说明要更换人选的原因:“前些日子我找林彪谈了一 次话,说明'我们为什么冒险出兵,不出兵将来会有什么结果,出 兵有哪些有利条件,对美帝国主义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林彪表示 他每晚失眠,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怕声音,哎,他有这 ‘三怕’怎么率兵打仗呢!”

  经毛泽东提议,挂帅人选最后选中了彭德怀。 这里还有个插曲:那次毛泽东送走林彪后,心力交瘁地回到 卧室。

  卫士小李子照顾他躺下,轻轻地按摩着,希望主席能够早些 入睡。可今天毛泽东辗转反侧,闭一会眼又睁开,打着哈欠,就 是睡不着,又爬起来,坐到沙发上去抽烟。

  卫士正准备离去,发现窗子没有放下,便轻手轻脚前去放窗 子,也许是太紧张,越小心越出错,窗子脱手,落下时发出一声巨响。

  卫士小李子知道犯了大错,便老实地站在一旁,听候毛泽东 处置。

  毛泽东处置的方式很特别,他要小李子背一段书。 小李子文化底子很浅,怕的就是背书。背什么呢?他想起一 段毛泽东写的诗词,一边想一边背:“……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毛泽东侧过脸问道:“你背的什么?”

  小李子以为又出了错, 连忙重背了一遍:“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毛泽东叫了一声好,让他马上去办一件事:“小李子,你学 习有进步,快去叫李银桥来。”

  李银桥来到时,毛泽东吩咐他:“你快去找汪东兴,派一架 专机把彭德怀从西安接来,越快越好。”

  “另外,你们要给小李子记功。”毛泽东指了指卫士小李。

  “记什么啊?”李银桥被毛泽东弄糊涂了。

  毛泽东不便于向卫士们说有关朝鲜战争的事,想了一下,就 说:“他背书背得好,就记个学习功吧。”毛泽东转怒为喜,是因 为小李子背的“书”与他脑子里的打算不谋而合。

  ●5.美国屡拒台湾出兵的深层原因

  于10月19日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和生命在 第一和第二次战役中重创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朝鲜形势 顿时起了变化。

  狂妄的麦克阿瑟如梦初醒,知道中国军队不好对付。他又想 到蒋介石,想以中国人对付中国人。11月28日,他急电蒋介 石,要求仍派第五十二军前往朝鲜为美军第八集团军解围,并告 之分别从冲绳和菲律宾派出飞机和军舰装载武器驰往台湾补充第 五十二军。然后接运该军从空中和海上至平壤地区。麦克阿瑟火 急火燎,希望将第五十二军马上装备好,一俟杜鲁门批准,立即 启航赴朝。蒋介石这一段也没有闲着,虽遭拒绝派兵,仍想伺机 而动。在此之前,他就派过一个参谋指挥官代表团飞赴汉城,会 晤“联合国军”司令部参谋长和第八集团军司令官,当面商定第 五十二军到朝鲜战场后的有关问题。现在一接到麦克阿瑟的求援 信,当天下午就在官邸召集紧急会议,命令第五十二军在24小时内完成作战准备。翌日清晨,国民党先遣代表团一行四人先期 飞抵汉城,与美方洽商第五十二军到朝鲜后的指挥、作战、补给 诸问题。至30日,美军飞机和舰船运来足以装备两个军的先进 装备。蒋介石决定第二师空运,第十三师、二十五师海运至朝 鲜。12月1日,第五十二军装备全部美械化,整装待发。

  华盛顿时间28日下午,杜鲁门急忙召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 议,商讨挽回朝鲜战场败局的对策。众口一词说现在已无兵可 派,但也不能引蒋入朝。最后决定暂行两条措施,军事上指令朝 鲜美军守住一条可以守得住的防线;政治上,通过联合国谴责中 华人民共和国是侵略者,对中国施加压力。

  29日,杜鲁门又收到东京急电。麦克阿瑟对得不到增援极 为不满,强烈要求“授权本战区司令直接与福摩萨中国政府当局 谈判关于把可供调遣的合乎需要的中国军队向北调动并编人联合 国军司令部以增强我们在朝鲜的阵地”。麦克阿瑟还认为:,台湾 的中国军队是潜在的训练有素的部队,是能尽早投人作战的增援 部队的惟一来源。来自该岛的部队可以在约14天内在朝鲜登陆。 如有必要,我们无疑还能得到比原先建议的多得多的部队。”

  同日,台驻美“大使”顾维钧根据台湾的指令,先后对美国 助理国务卿腊斯克和新闻界宣称:“中华民国为朝鲜战争向联合 国提供3.3万军队的建议仍然继续有效。”

  就这两天的时间里,侵朝美军开始全线溃败,美国决策者对 麦克阿瑟能否顶得住中朝部队的进攻毫无把握,已经有了撤出朝 鲜战争的最坏打算。有人又想到了蒋介石的军队。可是12月1 曰召开的五角大楼会议,仍然一致认为启用国民党军无论从战术 和战略的角度都是无法接受的,充其量有一点表面上的价值。美 国决策者认为台湾出兵有以下弊害:第一,在美国部队准备撤离 朝鲜的情况下,将海空运输工具用于台湾是不恰当的。第二,台 湾蒋介石出兵将使美国丧失在联合国中所拥有的领导地位和各种支持。第三,国民党军缺乏训练和火炮、各种装甲等重型武器低 下的作战能力难以根本改变朝鲜战局。第四,李承晚要求美国现 在应当首先利用南朝鲜的人力物力,反对在本国力量充分利用之 前,使用台湾军队。总之,美国当权者又怕自己丢面子,又不相 信国民党军的实力,麦克阿瑟的建议再次遭到否决。

  12月6日,被麦克阿瑟的建议刺激得寝食不安的蒋介石, 在盼望中接到的又是一瓢冷水。美国当局坚持不用“国军”。让 他停止驰援南朝鲜的行动。

  可蒋介石真是块“磐石”,他又向麦克阿瑟另献“围魏救赵”之策:叫美国帮助蒋介石武装出兵大陆,在福建、浙江方面开辟 第二战场,减轻中国人民志愿军对美军的压力。美国未予理睬。 美国政府内部充满了失败情绪,他们不但担心失去朝鲜,还 担心失去日本。而日本又是苏联的一块心病,如果苏联再插手日 本事宜,麻烦就大了。所以这年年底的时候,美军参谋长联席会 议电示麦克阿瑟:第八集团军应尽力抵抗中朝部队的进攻。如果 中共大量集结兵力显然有将第八集团军赶出朝鲜的能力,我们将 指示你开始向日本撤退。

  那意思很明白,要麦氏打得嬴则打,打不赢要早退。 被激火的麦克阿瑟还从未遭受如此的败绩,声言这种结果将 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的失败。美国似乎没有人理他了,而台北的蒋 介石还在含情脉脉,又给他打来了电报,希望担负起“救亡”的 重任,第五十二军随时能开拔朝鲜。固执的麦克阿瑟再次向参谋 长联席会议提出让蒋介石出兵。并且主张美国应就力所能及的范 围对中国大陆采取报复措施。其中包括:封锁中国大陆海岸线和 从台湾国民党部队取得增援,加强美军在朝鲜的力量。随后,麦 克阿瑟特邀国民党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何应钦到东京会谈,策划 利用国民党军的问题。

  然而到新年开始之际,入朝美军已败至“三七线”地区。眼看美军真的要被赶下海了。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麦克阿瑟的主张 将意味着战争进一步升级,甚至会酿成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 参谋长联席会议答复麦克阿瑟:报复性措施已作了慎重考虑并将 继续予以考虑。采取这种措施必须考虑多种利害关系。无论如何 “不能同意从国民党中国在福摩萨的守卫部队中取得增援朝鲜的 兵力,这是由于考虑到他们不可能对朝鲜战争的结果起决定性的 作用,而在另一些地方倒很可能有较大的用处。目前首先应该坚 守已有阵地并重创中共军队。”

  后来美军开始反击,取得一些进展。美国最高决策者又认 为,在战局已有好转的情况下,无台湾出兵的必要,坚持拒绝蒋 介石的要求。蒋介石几度要求派兵驰援南朝鲜之事已成了过眼烟 云。但是,到了 1952年5月,在美军远东总司令兼“联合国军” 总司令李奇微调往欧洲,克拉克到东京上任不久,又刮起了一阵 要从台湾调一个军去朝鲜战场替换美军的风。于是,数不清是第 几次从台湾调五十二军去朝鲜的计划又在东京、台北、华盛顿之 间热烈地讨论起来了。克拉克由意大利调到东京后,发现在苏联 虎视眈眈之下,日本的防务纸一样地薄,除了 7.5万警察外,竟 无一营美国的地面部队。他非常吃惊,遂向五角大楼和白宫建 议:从台湾抽一个军到朝鲜战场,以便从朝鲜战场抽出三个师的 美军去防守日本。他满以为这项建议能获得通过,遂同时电告蒋 介石预作准备。碰了几次壁之后,蒋介石也知道,只要杜鲁门还 在白宫,艾奇逊还当国务卿,从台湾派军队去南朝鲜的事就永远 无法实现。死马当活马医,他还是配合克拉克的行动,叫孙立人 进行准备。到了6月下旬,艾奇逊又顶住了五角大楼和国会的压 力,再一次使杜鲁门拒绝了克拉克的建议。克拉克深怀歉意致电 蒋介石,请其撤销五十二军支援南朝鲜的安排。

  1952年11月5日,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第34届总统。他想 实现自己竞选时的许诺,要体面地结束朝鲜战争。在就职前,他秘密飞往朝鲜。途中,布莱德雷向他汇报了克拉克制定的“胜利 计划”。此计划企图通过严厉的军事打击,迫使中共军队屈服, 提出对中国大陆实施海上封锁和空中轰炸,让第八集团军推进到 朝鲜平壤至元山一线的蜂腰部。为完成这一地面作战,至少需要 增加八个师的兵力。克拉克仍打算使用国民党军来弥补兵力上的 不足。而参谋长联席会议感到这个计划仍带着麦克阿瑟的味道, 遂将计划束之高阁。当艾森豪威尔征询看法时,布莱德雷仍反对 在朝鲜使用蒋军。艾森豪威尔听后对整个计划未置可否,但明确 说他也反对在朝鲜使用蒋军。

  蒋介石的名声也实在是太臭了。

  美国从骨子里不相信蒋介石能在朝鲜有所作为。美国人说: 一个看不住自己家园的人,还能去帮别人赶走虎豹?

  但美国政府决策的深层原因却不是这个。他们至少在三个方 面予以关注。这就是:(一)国民党出兵朝鲜很可能引发美国与 中国的全面战争,减少美国可调往欧洲的军事力量,甚至造成美 苏在亚洲的直接对抗;(二)国民党出兵朝鲜必然造成美国与盟 国的分裂,甚至导致欧洲集体防务解体:(三)国民党出兵朝鲜 有可能导致台湾陷落,危及美国西太平洋防御体系。

  蒋介石屡次做起重返大陆的梦,其实内心空虚得很。“反攻 大陆”的口号是不能不喊的,可如何反攻,他比谁都清楚:退守 台湾的陆军兵力不过30万人,又没有后备兵源;而解放军仅华 东军区的兵力就有100万之众,后备兵力更不待言。所以嘴里喊 着,心里却在打鼓。能在台湾先站住脚跟,实在是当务之急。 朝鲜战争的爆发,蒋介石几乎是绝处逢生。 美国第七舰队和第十三航空舰队往台湾海峡一开,让刚刚起 步的解放军海空军只能望洋兴叹。虽然出兵不成,美国还是给了 台湾不少经济援助,估计有10亿美元以上。这是一笔不小的数 字,它不仅解决了台湾的军队供养费,还为国民党当局整顿濒于崩溃的经济输了血。所以,蒋介石锲而不舍地要出兵朝鲜,其策 咯是:军队一开,美元到来;即使不开,美国也不会亏待。

  所以,蒋介石应该感谢朝鲜战争。有的台湾学者称:“韩战 是历史性转折点;若非韩战爆发,美国早已步英国的后尘而承认 中共。”那样的话,蒋介石政权能否撑至今日则成了疑问。

  如此一来,台湾海峡两岸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本来是一个要 攻,一个要守;如今反而攻守易位了。蒋介石得了极大的便宜, 毛泽东肯住手吗?

  ●6.北面停火,毛泽东重提“解放台湾”

  1953年7月,从弹坑里挣扎出的小花,又迎着旭日盛开。 朝鲜半岛硝烟散去,炮火停熄。27日,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签字。 至此,被战争蹂躏了三年多的朝鲜半岛终于平静下来。

  然而,停战协定的墨迹未干,美国便于同年8月8日签订了 《美韩协防条约草案》。

  前一天,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发表声明,称他与李承晚达成了 协议,不排除用军事手段来统一朝鲜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台湾 当局也积极通过外交途径,向美方提出缔结防御条约的建议,以 便借助美国的力量与共产党抗衡。

  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既需要台湾这艘“不沉的航空母 舰”,同时也担心台湾利用沿海岛屿频繁对大陆采取袭扰军事行 动,最后将自己卷人与中共的直接冲突之中去,所以觉得有必要 订立一个条约来约束国民党军队。于是,双方进行了频繁的接触。

  美国要维持台湾这种不进不退的现状。

  而海峡两岸的毛泽东与蒋介石都不甘于此。

  1953年7月15日,在美军顾问指挥下,国民党军队12艘战 舰,从金门岛出发,驶向福建沿海,直扑东山岛。一阵空中滥炸 和海上狂轰之后,陆军登陆部队由21辆水陆两用战车开路,窜 上东山岛,先占县城,继而去抢占全岛制高点二〇〇高地。与此 同时,11架从台湾新竹机场起飞的敌机,又把大批伞兵撒在陈 岱集,切断了东山岛与陆地的联系。当整个东山岛只有二高地还 在解放军驻岛部队一个团兵力的坚守下,敌人已经急迫地幵起了 祝捷会。这时,叶飞将军指挥的解放军二十八军一个师配合三十 一军和广东的一个军,由泉州和漳州、汕头日夜兼程赶赴东山, 并于战斗打响当天夜里和第二天拂晓全部到达指定地点集结;被 敌人炸断的九龙江大桥,也连夜修复通车了。解放军出敌不意地 在第二天上午夺回陈家镇,歼灭了八尺门的国民党伞兵部队,打 通了与二〇〇高地守军的联系。第三天清晨两路援军同时发起反 击,一举夺回整个东山岛。敌人除不到三分之一乘军舰逃走外, 其余万余人均被歼灭。中午12时,毛泽东在北京的总参作战室 里要通福建前线,直接与叶飞通话:“东山登陆也可能不是敌人 主要方向,要提防敌人以东山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然后在另一-个 地方登陆。”

  叶飞对毛泽东指挥的具体周密,敬佩在心,激动地回答说: “我们对敌人可能在第二个方向登陆已作好了防备。”

  毛泽东又问:“兵力够不够?需不需要增援?”

  “兵力够了,我们还有一个军的机动兵力未动用,以备敌人 从另一个地方登陆。”叶飞回答。

  “好。”毛泽东放心了。“还有什么要求吗?还有什么困难吗?”

  叶飞想了想,说:“谢谢主席,我已下令将上饶到福州公路 沿线的地方汽车集中到福州,机动使用,请求中央下令让江西方面接替这一线的地方运输任务。”

  毛泽东心里有数:“华东军区有一个汽车团,可以给你们福 建前线……”

  蒋介石又没占到什么便宜。

  10月,中共中央军委在杭州开会。会议首先听取中国人民 志愿军代司令员杨勇关于朝鲜形势的报告。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到浙江。他觉得在外地休息要比在北京 好,一个好觉下来,顿感精神振奋,又可以熬上几夜。烟像空气 一样伴随着他。朝鲜战争以来,蒋介石仗着美国的军事援助,时 常在大陆沿海炮击民用船只,在沿海偷袭渔民和驻军,制造事 端,封锁海上运输线。金门一战,解放军丧失9000余人的血的 教训,令解放军最高决策层一直耿耿于怀。毛泽东时常感慨于 此。杨勇报告完,毛泽东兴致勃勃地说:

  “朝鲜停战了,我们身上的担子一下轻了很多。不过,恐怕 还不能大意,要有所准备,防止战火又起,备而无患嘛。这两年 我们那位在台湾的蒋先生,趁我们抗美援朝无暇他顾之际,仗着 ‘山姆大叔’撑腰,很是兴风作浪,在那里做反攻的美梦哩!我 们现在已经可以腾出手了,我看该集中力量去解决台湾的问题 了。从现在起,就应该就此着手准备,要长治久安,不解放台湾 不行。请诸位就此发表髙见。”

  毛泽东说完后,会场却没有反应一一不是没有反应,军委委 员们个个都对国家和军队的情况了如指掌。他们有些顾虑。是 啊,打了三年朝鲜战争,牵动了新中国的每一个步骤,耗资巨 大,连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也推迟了;因为全力投入北线作 战,面对台湾的福建省,连一寸铁路、一个机场都没有精力建 设,要是在台湾海峡打起来,后勤很难跟上,.飞机也无处起飞; 三年朝鲜战场的拉锯战,作战部队也相当疲劳;国际形势也刚刚 缓和下来,如在台湾海峡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可能引起美国的强烈反应,而使台湾这一中国的内政问题更加复杂化。在共和国 的将帅们多少有些顾虑时,毛泽东又提出这个问题,他们不能不 认真思考。

  毛泽东当然知道面临的困难。但他富于挑战的性格却不容沉默:

  “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 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一生致力于祖 国统一的毛泽东不能容忍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涉。为了维护国家 主权,他主张不惜一切代价,早些解放台湾。

  像支持毛泽东出兵朝鲜一样,国防部长彭德怀又一次支持毛 泽东的意见:“我完全赞同主席的意见。现在朝鲜局势已经稳定 下来,我看应该把空军移到福建和浙江来,首先夺取沿海的制空 权,这样才能确保渡海部队的安全。”

  毛泽东点点头补充说:“还有制海权。没有这两权,我们的 战士跨海作战的安全就难以保证。要尽快地把这两权夺过来。”

  “主席和彭老总的意见我都赞成。”军委委员中年龄最大的朱 德发言,他的建议总和他的为人一样稳健,“我认为可以分两步 来走,首先是‘清理门户’,也就是把沿海那些还被国民党占领 的岛屿解放过来,把我们的门户打扫干净。这样,既解除了对我 东南沿海的威胁,打通了海上的南北航道,也砍掉了台湾的手 脚,使我们下一步解放台湾时没有后顾之优。”

  “‘清理门户’,说得好。”毛泽东高兴地说:“我举双手赞成。”

  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提议说:“我认为‘清理门户’可以从 大陈岛开始,它是国民党军在浙江东南沿海岛屿的指挥中心和防 御核心,攻克大陈岛就能击中敌人要害,浙江东南沿海其他岛屿 就有可能不战而克,这样我军可以用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胜利。”

  大陈岛位于浙江台州湾外,有20多个岛屿,面积有100平 方公里。从上海往南到镇海、厦门的船只都要经过大陈岛水道。

  由于大陈岛被国民党军所占据,致使南北航运被截断。以大陈岛 为基地的国民党海军舰队,不仅对长江口、杭州湾是个很大的威 胁,并控制舟山渔场,而从大陈岛军用机场起飞的飞机,不用半 小时就能飞临上海。大陈岛确实是新中国的心头之患。

  “大陈岛就交给你陈毅了。”毛泽东显得很轻松,“你们华东 军区先拟定一个作战计划,报军委批准后实施。一定要拔掉这颗 钉子。”

  大陈岛最终是拿下来了,其过程却曲曲折折。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