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蒋介石全传 > 扶助接班人,在台政策方针 严家淦和蒋经国

严家淦和蒋经国

  蒋介石于1960年连任第三届总统后,蒋经国晋升为二级上将,具体职任是“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长”、“行政院政务委员”、“国家退除役官兵辅导会主委”、中央常委等。

  这时,大陆正处于经济上的非常困难时期,同时又与苏联关系日益恶化。至1962年后,中苏已公开决裂。这给蒋本人带来极大兴奋。1962年5月,他下令征收“国防临时特别捐”,同时北投的政工干校开设临时战地政务班,为“收复”大陆准备干部。国民党的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光复大陆指导纲领”。积极准备反攻大陆。并不断接见外国记者,申明反攻计划,他说:“我可独立反攻,苏俄不会干预。……国军一旦开始反攻,三、五年内底定全国。”同时广东沿海有一百七十二人先后于惠阳等地登陆被获。蒋这种兴奋和计划,当然不难理解,但他要反攻大陆却仍是毫无希望的。因为在大陆上,蒋介石的形象实在不好,人们对他的记忆也当然很坏,因而他当时在大陆已成了过时的,被人遗忘的历史人物了。然而他自己并不这样认为,故而大动干戈,蠢蠢欲动,准备卷土重来。

  但美国年轻的总统肯尼迪立即于同年8月对蒋提出警告,他指出“国军如对大陆采取军事行动,那等于自杀”,并指出蒋氏如反攻大陆是违反《中美协防条约》的。美国反对蒋反攻大陆,蒋就无法反攻,因汽油、弹药、零件的补给,台湾仅有两三个月的储存,只要美国不补给军火汽油,蒋便无法打仗。于是蒋又停止征收“特别捐”,反攻大陆的戏,刚一开场,又悄然收场了。

  蒋氏为与美国进一步修好,便于1963年又派其长子经国上将访美。蒋经国以政务委员身份于9月访美,公开声明的是会谈“中美双方”共同关切的问题。

  蒋经国于十年以前曾经访美,但1957年蒋经国为对美国报复,导演了“五·二四”反美事件,和美国关系一直不那么融洽,或者说有些芥蒂。这次访美,也有为接班而求美方谅解之意。美国方面,也有了解台湾未来当家人的必要。小蒋访美活动,美国未事声张,一直采取低调姿态,既无公报,也无共同声明,但这次访问缓解了小蒋和美国的关系,可以说已为美国所谅解。

  接着,蒋介石便开始为其长子接班而重新组织政府班底。他先于11月召开九全大会,为改组内阁作准备,然后提名严家淦财长为行政院长。陈诚本来病魔缠身,便于九届一中全会后提出辞兼院长职。蒋接受后,给假一月。由严继任。

  据《联合报》介绍,严氏政绩卓著,颇有才干。但社会舆论并不谓然。严家淦,字静波,江苏省苏州人,1905年生。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1938年出任福建省建设厅厅长。任中举办小型水电站和修建道路。1939年,改任福建省财政厅厅长,创立“田赋征实制”后推行全国,对抗战中的粮食供应作出了重大贡献。1945年初,调任重庆任战时生产局采办处长,具体办理美国租借法案和中英、中加两个借款案物资之事。

  1945年抗战胜利后,奉命代表经济部和战时生产局,首批飞抵南京,在何应钦手下协助办理受降事宜。同年12月24日,又奉命赴台北,任长官公署交通处长,兼交通部特派员。1946年,任“公署财政处长”,兼台行董事长,筹建台省金融机构和体制。1947年,台湾省政府成立时,任“省府委员兼财政厅长”,主持台省币制改革,并于稳定物价中获特殊成绩。

  1950年初任“经济部长”,兼“美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年3月,又改任“财政部长”,推行现代预算制度。1955年,继俞鸿钧任“台省主席”,兼“省保安司令”。并兼任“行政院经济安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国军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63年当选为中央常委。

  严待人接物,以宽和忍让为座右铭。凡事他认为“退一步想,易地而处”,就会消除争执,化干戈为玉帛。他对部署的要求是“公而忘私”或“先公后私”。他认为能“先公后私”,“易地而处”的人,一定生活得愉快,并对个人,对国家,一定有所贡献。

  实际上,严是一个循规蹈矩、八面玲珑和唯唯诺诺的老好人,凡事不敢做主,或频频请示,或推下级研究。才具自不出众。他当行政院长,说老实话是不合格的。但蒋之所以选中他,显然是因他既听话、不会大权旁落,又可以为经国开道。利用他作为过渡阶梯,将经国扶上要津,然后再叫他让出位子来。所以台省说严是个“好人”,但“不是好官;是好国民,不是好公仆”。

  严被提名任行政院长后,怕立法院通不过,便逐门作揖求助。其实,有蒋点头,谁敢不依!蒋不是李宗仁,严家淦也成不了居正第二。

  严上任后,即提名蒋经国任国防部副部长(部长俞大维)。俞部长也是个不贪权力、不问人事的人,经国出任俞的副手,当然就是代俞主持国防部。经国又是政务委员,在内阁中和俞同位,更是取代俞职的有利条件。蒋经国又嫁女与俞的儿子,和俞成了儿女亲家,关系更密了一层。这使俞可以更愉快地辞职和提名蒋经国继任其职。至1964年1月13日,蒋介石照准俞辞国防部长职,遂升蒋经国出任国防部长。所以蒋安排俞大维为国防部长时,也是早在为蒋经国代俞做准备。此乃欲升其子,先升陪衬之谓也。

  1964年2月,“副总统”陈诚逝世,蒋经国的对手完全清除了。这在蒋氏父子是个理想的事情。从此以后,台湾政治生活便完全由蒋氏父子控制了,也没有任何人可以以元老资格来对抗蒋经国了。

  1965年9月,蒋经国以国防部长身份访美,这是第三次访美了。这次访美,是应美国国防部长麦克那马拉的邀请。总统是约翰逊。访美的本意,仍是向美国修好,为未来掌权台湾做准备。

  这一年,大陆爆炸原子弹成功。

  1966年3月,台湾又要进行“总统”选举。当然蒋连任第四任总统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副总统”。“副总统”的人选当然只能是严家淦。3月6日,蒋于九届三中全会上宣言,要提拔新进,并恳切期望总统候选人人选另择,让他专心做党务工作和军事工作。这当然不是蒋的心里话,他不过是在放试探气球,而且此时台岛也无人可以胜任此职。当然也决无任何一个傻瓜敢于充当总统候选人。

  在投票前夕,蒋又举行全体“国代”的便餐招待会。会中又说了许多冠冕堂皇的话。他说:“我本来希望国民党同志不要提名我为候选人,因为才德兼备,对国家人民有贡献的老同志很多。但是,最后大家仍然推我,我感到很惶恐。我今年已经八十岁,再连一任,还不能反攻,怎对得起国家?”又说:“此次国民大会乃是反攻前的最后一次会议。”这完全是发空炮,自我安慰。最后又对民、青两党客气了一番,他说:“此外,我本来希望民、青两党亦能提出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可是他们很客气。一党提名,未始不是一种缺憾。”他仍想以民主政治的面目出现,表示他不愿一党专政,希望其他党派也可以竞选总统。其实他对民、青两党不提名候选人是很欣赏的。

  然后,蒋又私下向张群表示,愿张做副总统候选人。张群最知蒋氏之心,赶快推说年事已高,建议以七十岁以下的人任副总统最适宜。但蒋仍是发张群、孙科、何应钦、严家淦四张照片备用,认真演戏。

  最后,蒋在三中全会提名严家淦为副总统候选人。并对与会者说:“严家淦同志的长处,正是我的短处;我的短处,也正是严家淦同志长处”。这两句话,很有意思,这正是蒋所要求的。投票开始后,严以七十三比七十二获选为国民党候选人。

  但国民大会对严家淦却不客气,不少代表要严答复福利条件,否则传出空气,选举将出现“难产”。投票结果是发票一千四百一十七张,收回一千四百一十六张,严得票七百八十二张。这说明国民大会中和国民党内有暗中反对蒋介石的反对派,只是不敢公开。但不管如何,严已当选副总统。蒋死严继后,天下就是蒋经国的了。

  这时蒋已为蒋经国的接班准备就绪。对大陆派遣特务和发动宣传攻势

  蒋逃离大陆后,留下了大批地下反共游击队,据佶有约百万人左右。至1950年6月,还有四十万人,仍在有关地区骚扰。1962年大陆破获国民党地下组织事件二十四万九千零一十二件,被杀害中共干部一千二百三十五人。同年逮捕国民党伞兵二千二百三十七名。

  1970年,在大陆的地下特务组织散布了三百四十万张传单、两百二十万张标语和七万七千份报刊。但蒋也损失一千七百八十名特务人员。1971年秋,大陆仍有七十种地下报刊,并每月以《自由之声》、《反攻月报》发行,有的还以《革命》为名发行。

  到1967年大陆文化大革命后,蒋又派飞机越过珠穆朗玛峰,空投藏文传单和收音机,并遣送特务人员入境。

  蒋的u2型侦察飞机多年以来不断飞来大陆和新疆拍照。

  小部队在沿海登陆的活动,自1950年以来也一直未断。至1962年登陆行动特别增加。1967年,从福建到朝鲜沿海和香港地区,都有登陆活动。自1950年到1974年9月,在福建沿海登陆的次数有一万六千次左右。

  蒋对大陆的宣传战,主要对大陆使用四个波力强大的电台,每天二十四小时以八种方式向大陆播送特别节目,短、中、长波,可达新疆、西藏、蒙古地区。内容是蒋的文告、新闻、国际大事、台湾人民生活。

  其次是传单,1958年至1977年期间,蒋派飞机向大陆空投约三亿二千五百万小型报刊、一百万张号外、二十二万本小册子。以后又改以军舰将汽球从南朝鲜或金门,顺风向大陆发放,以汽球散发传单,每个汽球可携带九十公斤传单。1967年空投了一千五百万份。1970年约有四千二百万份。第二年增长至两亿份传单。1971年10月31日蒋氏八十四岁生辰,空投一百万份印有蒋氏肖像的标语。

  自1950年至1967年夏天,共投两亿八百万份“慰问与希望函”和十四亿三千二百万包生活必需品。甚至对有的地区空投医药品,药包上还贴上蒋的肖像。

  “文化大革命”时期,大陆处于浩劫之中,蒋趁机寄包裹到大陆,起了添乱的作用。并仿印《北京青年》和其它中共刊物,刊载介绍台湾的文章,寄到大陆。

  同时,用《毛主席语录》封面和林彪序言印毛语录的逐字逐句的批判文字,或把赞扬中共的语句换成赞扬中国国民党的语句。又利用香港向大陆派遣情报网和设立地下组织,探得中共一些重要机密。如1971年9月13日林彪爆炸事件,台湾当月就已知道。同年,又自香港飞来大陆十二个特务,组成情报网。发展台湾的经济方策

  蒋介石的经济思想体系,主要在1935年到1943年间形成。表达这种思想体系的著作主要是《国父遗教概要》(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国民自救救国之要道》(1936年)、《中国经济学说》(1943年)、《中国之命运》(1943年)有关部分。

  蒋到台湾以后,只是把以上这时期形成的经济建设理论或计划,更加完善、充实、丰富和具体化。主要由经济学家们去具体执行和管理。其代表人物为尹仲容和李国鼎(见后面小传)。

  蒋介石于1935年9月14日至19日在峨嵋山军训团讲了《国父遗教概要》,以后整理成专著,共六讲。其中主要讲政治、物质、心理、社会的建设。都是孙中山所定的原则。

  关于政治,他的新东西是“守法重纪”、“明德修身”的封建原则。而政治的关键他强调在于人治,在任用贤才,考选贤才。而对于以法治众的法治原则,则予以忽略。这仍是封建的人治原则。而且他认为,“人治”为立刻见效的办法。本传于此专讲经济建设问题。

  物质建设,就是使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其具体方案是:

  第一步发展交通,他谨遵孙中山的遗教,将此列为第一条。第二步是发展农业和矿业。此时,他已经提出要振兴中国,发展工业,必须首先发展农业。他认为,农业不改造,不发展,国民生活的粮食和穿衣都要依赖外国,国家只能更贫穷,何以振兴?所以他说:“到1936年他把农业振兴又干脆放在了第一位。所以发展农业,实为经济建设中刻不容缓的要务。”并指出具体发展农业方法是改良种子、肥料、生产技术、运销方法;发展水利、移民垦荒。这样,才可以奠定工业的基础。这是蒋自己的经济建设思想,和孙中山的先交通,后矿业、工业的提法有所不同。

  而矿业又为工业之根,如无矿业,则无工业。

  第二,整个实业计划的具体内容是:开辟交通;开辟商港、铁路中心、终点处城市;发展水电;建冶炼工业;发展矿业,扶助农民;于蒙古、新疆兴修水利;中国北部、中部建造森林;移民东三省、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即解决人口分布,加固国防。

  具体步骤是分成六大计划:第一计划为北方建设,以“直隶湾”即渤海湾为中心,建设铁路,直达西北极端。开浚运河,开发山东、河北矿产和移民西北。

  第二计划,以东方大港为中心,整治扬子江和内河航道以及商埠,以利农、矿运输;建立大水泥厂。

  第三计划,是以建设南方世界港广州为中心,改造广东水利;建设西南铁路系统;建设沿海商埠和渔业港,以及二等、三等海港若干;于内河、海岸适当地点建立造船厂。

  第四计划,完全是以发展铁路为中心的计划。主要是建设西北、中央、东南、东北各地区铁路系统,创立机车、客车、货车制造厂。

  第五计划,是根本工业经济的发展方法,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粮食工业,主要是改进农业,增加生产量和建立粮食加工业,供本国用和输出。但储存、分配、输出、要由中央机关统理。第二部分为组织被服工业,使全国人民都有衣穿;第三部分为住房工业,解决贫苦人的住室问题;第四部分为交通工业;第五部分为印刷工业。对此,他极为重视,他认为印刷工业“是近代社会之一大需要,亦为传播文化促进文化之一大因素。现代国家民族文明是否进步,就可以每年印刷出版品的多少来衡量”。

  第六计划,是矿业计划。第一为铁矿;第二为煤矿;第三为煤油;第四为铜矿;第五为特矿;第六为矿机工业;第七为冶矿厂。

  最后他又特别指出“要预防私人资本的集中,而产生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贫富悬殊因而引起阶级斗争的病态”;要“增进大多数人民的生活”,“防止垄断”。

  为实行以上经济建设计划,蒋于1935年就曾提倡“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这个运动的总目标是实施以上计划,达到增加生产和输出量,解除各种生产发展的障碍(见前第三章)。

  到台湾后,蒋又于1953年11月发表《民生主义育、乐两篇补述》,共四章。其中关于经济建设部分在第一章第二节。这里他未予评论,只简单地提了一下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起点,是粮食工业、衣服工业、居室工业、印刷工业。因此,可以认为,蒋在台湾的经济建设思想,在大陆时代,在1935年到1943年的《中国经济学说》一文发表时,已基本形成,到台后,只是更加完善和丰富而已。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