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22)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22)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22)

  1926年1月5日,在校办公如恒。上午拟召集研究院教务会议,而诸教授未到齐,遂止。宓以赵君元任,已以日前之言告张仲述,乃于下午访张仲述,谈研究院事。宓虽赞成研究院以高深专门研究为目的,而主兼办普通国学,至专门科国学系成立之日为止。张君则主绝不容纳普通国学。二人议不合。下午4—6,校务会议开会,议研究院各提案,而张仲述一力推翻。其结果,通过。此后研究院只作高深专门研究,教授概不增聘,普通国学亦不兼授。于是宓所提出之计划尽遭摈弃。而研究院之设,仅成二三教授潜修供养之地矣。张君之意,是否欲将研究院取归己之掌握,将宓排去,固不敢言,而其一力扶助赵、李二君,不顾大局,不按正道,则殊难为之解也。1月6日,晨作函,上校长。作成而未发,原函稿如下。(P121)

  校长钧鉴。窃宓志在研究著述,不乐行政事务,早在洞鉴之中。一年以来,承命办理研究院事。以至诚之心,将就各方,屈己求全,幸无陨越。惟自念学业日荒,著述中辍,殊觉无以对己,亟应改辙,还我初衷。况研究院宗旨无定,计划难行。主任一职,不过侍应教授,编写文牍,虽非傀儡,俨同机械,纵日夕费时费力,不敢畏劳,而所能裨益学校者,固极微细也。按照现时改定计划,研究院事务极简,主任一职,下年尽可不设。即必需主任,亦可以研究院教授一人(赵元任君最宜)兼任。无论校中拟如何办法,下学年请准宓卸去研究院主任职务改任教授。如能在研究院自行研究兼授英文文学课程,俾得一方为学校尽其所长,一方裨益自己,实为私幸。即万一学校无相当之功课,则愿请假一年,暂时另谋枝栖,亦所甘心。但决不续任研究院主任职事。今距暑假尚远,所以即行渎陈者,望钧座早日遴选继任之人。在此半年中,宓自当忠于所职,遵承校务会议及教授会议之决议,从事计划执行,决不参加己意。如继任之人早已觅得,则关于下年计划及应筹备各事,并可由宓时时与其人接洽也。专此,即请日安。

  此函词意均不妥。未及发,而校长召,即往。校长以昨日校务会议所通过者,恐有不妥。嘱与本院各教授商议,或请校务会议另议此案,兼办国学教师训练之事,亦无不可。多所更张,恐致外界之讥评也。下午,张仲述来,意在疏解昨日会中言词之激切,然主张仍不异昨也。(P122)晚,访王文显。彼谓校中经费拮据,已成不了之局。曹若去职,继任者改革之第一步,必裁撤研究院。研究院既将被裁撤,更何必苦心筹划,与人相争。为宓计,宜勿与张仲述、赵元任二人失和,使其无疑忌我之心。而后徐向曹要求教授位置之保障,则风波至时,宓一身有着落,不致虚悬落空也。云云。宓按王君实爱宓者之言,令宓爽然自失矣。次访梁任公。梁先生颇赞成普通国学之议,决于明日会中讨论。又访钱、叶(钱端升、叶企孙)二君谈。1月7日上午10—12开研究院教授会议。赵、李力赞校务会议之决案。王默不发言。独梁侃侃而谈,寡不敌众。宓亦无多主张。其结果,即拟遵照校务会议之办法,并将旧有之中国文学指导范围删去,专作高深窄小之研究。难哉!1月8日,仍校阅译稿。夕访孟宪承,谈。决撰意见书,以宓之所主张,提出校务会议。不行。即辞职。庶几光明磊落,否则人将不解,以宓为毫无宗旨办法者。且伈伈俔俔,寄人篱下,欲全身读书而不得。故决采取积极之态度,无所恇怯,无(P123)所谦逊,以与张、赵(张彭春、赵元任)辈周旋矣。晚,访梁任公,极赞成国学研究院之议。且谓如校务会议所定办法,下年彼将脱离研究院云云。1月11日,晨访庄泽宣,以《意见书》稿示之。彼主张删去中间数节。张歆海来谈。11时,谒校长,略陈《意见书》中之意。请其于下星期二召集校务会议,加开临时会,俾以宓之意见提出讨论。校长允之。(P124)1月12日上午,删改所撰《意见书》。与王国维先生谈,彼亦主张专题研究。研究院内外如此,事不可为矣。下午3—6校务会议议决他事。宓声明已请校长召集临时会议,陈述一己之意见。6时半,赴普通科教务会宴集。毕,又在该教务会旁听,直至10时后,始散。在会中,与陆懋德谈。陆君极主张专门科另辟国学系,研究院不得兼摄,且诋梁任公。盖陆欲任研究院教员,宓未即允诺,故转而为此主张也。(P125)1月14日,下午3—4,谒校长。谓宓之理想,研究院宜办普通国学,但目前实际办法,或即维持研究院之提案,但聘教授一人,以作结束。校长主张专门科宜办国学系,在专门科成立以前,则由研究院代办。又谓校中重要职员,皆有意见。彼仍竭力调和,故约宓与张、庄二主任于(P126)明晚在其家晚饭(此局旋以他故,于次日取消),俾开诚会谈,竭释误会云。得梁任公函,4—5即往谒。梁谓仲述顷来解释,日前校务会议并无反对研究院现今办法之议。意者各方均有误会。既如是则梁昨之长函亦请勿发表云云。宓以张鬼蜮其行,既窃闻梁之不满于彼之所为,则急往解释,一若宓所告梁乃一面之词,未可凭信者。且即系误会,亦何不访宓面谈解释,而只求梁之谅解?此所谓釜底抽薪,盖其视梁重,视宓轻;只求梁之不助宓张目,则宓势孤力微。理之所在,及事实如何,概不论焉。5—6,访陆懋德。彼仍坚持专题研究之说,并力诋王、梁二教授之为人。晚,与朱君毅谈。朱劝宓不必与张争。《意见书》亦可不发表,而另以委婉和平之法,求校长畀宓以教授之职事。盖即王文显及钱端升二君之意也。连日以此事牵缠,殊愤郁不快。念人生如驹过隙,百年一瞬。事业正多,学问当务,而乃消磨光阴于此等无味之小政潮之中,激切播荡,殊为何来?此等不良之境地,径走而去之可也。故中夜于枕上决定,明日即谒校长,陈明本意,无论研究院办法如何,下年定必辞去研究院职务,如不能得为教授,则径离去清华,亦所不恤云。(P127)1月15日,下午l—2,与王祖廉谈,示以油印(已成)之《意见书》。王谓现时曹校长极力调和张氏与各方。如调和不成,则张氏或将去职。故(一)宓宜力持原议,不可自行让步。对于张氏,不必畏惧其势力。(二)张既以并吞三科而归一统为目的,故宓只宜抵抗,决不可自言辞职。辞职则适堕他人计中矣。3—4谒校长,以油印《意见书》示之。校长谓可以发表。宓又陈平日办事之毫无私见,及为赵、李等竭诚赞助之实情。并述张君仲述之似乎有意破坏研究院,及其越职侵权之不当。校长谓彼常专务调和,俾校中各重要职员皆能达其心愿之目的,而一二年后,不至如今之以一二人之去留而摇动全局云。(P128)1月19日3:00—7:30赴特开校务会议,乃由宓特请校长召集,以复议研究院发展计划者。宓之《意见书》,及梁任公第一函,先已油印送达诸会员。宓并以梁之第二函,及各教授、讲师开具之意见,报告于众,并传观。而张仲述似与梅、赵诸君先有预定之计划,故于初开会时,虽由校长表示前次校务会议议决之案,实嫌过于粗率,使宓为难,故代表校务会向宓道歉云云。继将是日所已通过者,逐条复议。然(P130)其结果,宓乃完全失败。张仲述等乘胜直进,仅庄君与之力抗,又孟君略示讥讽而已。宓虽坚与争辩,亦属徒然。盖首先通过(一)研究院之趋势,在变为大学院。俟大学院成立之日,研究院即归并其中。(二)缘起及章程中,“国学一门”等字,仍存,不删。(三)章程第三条,“其目的……”云云,以下,全删去。由上第(一)条,则研究院之性质及发展之方向,已与宓所持之国学研究院之说完全反背。后此所议原提案各条,均属细节。虽亦力持,夫何裨益?盖大势已去,本旨已乖,只得承认失败而已。若论所通过之各细节,实与1月5日所通过者相同。复议结果,无异从前。则以校务会议全为张仲述所操纵故也。孟君在会中询宓对此结果意见。宓答以与1月5日所通过者,在百步五十步之间。又应以1月5日会毕后宓所作之详细记录,逐条读出,询众意见,是否有误?张氏惟不承认“缩小范围”四字。外此,则与众共认宓所记者为精确无误。会毕后,张仲述复招宓谈,言彼此可不必存意见,清华终是中国惟一乐土,愿勿有他志云云。宓答以校务会议既如此通过,宓对于研究院办法,自不当再生异议。惟一己之进退,乃另一问题,此时且不必说云云。会散时,已7时半,而研究院学生,方定于此时聚集候宓报告。宓疲困已极,乃作柬改期,然后自行晚饭。孟宪承、朱君毅来谈。孟谓昨闻梁任公改变态度,知其中必有作用,已预料宓必失败也云云。宓决和平辞职。孟君极赞成之。9—10访叶企孙,告以校务会议结果。叶亦谓宓当辞去今职,徐观后变云云。(P131)1月21日上午,办公如恒。10—12开研究院第七次教务会议。日昨校务会议所决定者,诸教授乃皆赞成。宓亦不更表示意见,但如彼辈所决定者。按步讨论执行而已。下午,1—2作函,上校长,辞去研究院主任之职。文如下: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