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11)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11)

  第六章 清华校长不好当(11)

  迨后游学回国者,渐卓然有所建树,而为前辈士大夫所推重;若梁敦彦、唐绍仪、梁诚、伍廷芳、严复、萨镇冰、辜汤生、詹天佑、蔡廷干诸士是也。国政鼎革,需才益殷,而后起之劲,如陈锦涛、施肇基、颜惠庆、王景春、王宠惠、王正廷、顾维钧诸氏,亦嶷然有声矣。故方1904至1908年间,美政府议退还庚款之际,派送出洋学生之办法,实时人心理所同然;盖其时美国总统及国务卿,则罗斯福及海约翰也。中国驻美公使,则梁诚也。外部尚书,则袁世凯,而其部僚,则唐绍仪、周自齐、颜惠庆、唐国安等也。学部尚书,则张之洞;而梁敦彦、辜汤生,其所汲引也。时则端方等五大臣考查宪政之使轺轺方归国也。此时而议及退款兴学,则除规随容氏之初期事业,宁有其他。游美学务处因于1909年设立,以周自齐为总办,范源濂、唐国安为会办,时民国纪元前三年也。

  中美约定原议,系于最初四年,每年派送学生100名。1909年举行考试,合格者仅48人。1910年录取者,亦只70人。学务处鉴于人才之难得,遂有自设学校,施行准备教育之决议。1911年周自齐氏赴英,政府任颜惠庆氏代理清华学校总办,范源濂、唐国安二氏为会办。1912年(民国元年)以唐国安氏为校长,周诒春氏为副校长。先在北京举行入学试验,后又咨行各省保送。冀育才之效,不限一隅。自是每年赴美名额乃渐增,至民国三年,达98人焉。

  以上历史的回忆,凡以见当时所定选送游美学生之教育政策,乃斟酌时势与需要,会合朝野名流之意见,而后审择之,决非苟焉而已。自1904至1914年间,国内学生,渡欧、美、日本留学者,日见增多。1910年之统计,留美者500人,留欧者200人,留日者40000人。今日则留美者2000人,留欧者1000人,留日者5000人。清华一校,在美所资给之学生,有毕业后赴美者400人,专科生10人,女生15人,半费津贴生50人。其所贡献,已足注意矣;顾近年国内外人士舆论则大变。彼笃旧者流,始终未主张出国游学者不论。若智识阶级之中坚,亦均以负笈海外,饱学归来者,其所学所用,未能尽满人望。至于留学之岁月既短,造诣不精,及服务社会,非以盲导盲,即名不副实者,其受人指谪,更不待言矣。各方对于留学之批评,约如下:

  一、青年出国,不谙国情,且易丧失国性。

  二、留学所费过多,教育太不经济。

  三、国内高等教育,已浙发达,大学本科,无须求诸国外。

  四、在国外所习之知识学术,因不合中国社会,不能应用。

  五、派送学生留学,应以比较成熟之大学毕业生,有确定目的者为限。

  此种意见,初非为清华一校而发。惟以清华自1908年采定选派学生赴美之计划后,所资送之人数独多,因之社会之责望亦独殷而已。实则主持清华校务者,盱衡时会,亦早有成算在胸。盖民国三年,校长周诒春氏已有改办完全大学之议。而十年金邦正氏复有于训育上必要时缓送学生出国之意也。民十而后,所谓留学生,愈失其魔力。余于民国十二年《清华同学会年刊》上曾论及之,曰:

  “清华之发展,绝无确定之方针,实事之至奇者也。无论何种学校,其事业不进则退。清华之设,原为养成游美学生,但决不能以此自囿。时势与社会,既有推移,学校之方针,宜谋适应。旧时办法,已觉太乏效能。所谓效能,不外能于最多数人中,得最多量之益,且历最多时之期间而已。今有二策于此:一则于此后20年内,每年尽量资送学生赴美,至20年后,款尽即学校亦随之停闭;一则逐年减少留美学额,将清华办成完全大学,同时则此后至少有50名学生在美留学。如此则清华教育之事业,影响固无限,而美国对华之睦谊,亦可垂誉于无穷。是二策者,孰得孰失,亦彰彰已。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