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清华之父曹云祥 > 第三章 从清华学校到清华大学(15)

第三章 从清华学校到清华大学(15)

  第三章 从清华学校到清华大学(15)

  将来董事会如何改组,尚未议定。虽然,可预者,董事悉系名人,则不能随时开会,至多每年一次或二次;如其仅将现时之董事会略加改组,则权限务须详细分明,勿使与行政人员牵制冲突,互相推诿,坐失时机。以鄙见观之,如有下列之改组,足以改良清华:

  (甲)基金保管委员会,以外(交)部总次长及美公使组织之,其职务为保护基金及每年之进款(此会成立已久)。

  (乙)赔款及留学事宜委员会,以现有之董事或酌加教育家及同学会会员组成之,其职务为审定派送留学事宜,并每年留学经费预算等事项,呈请外(交)部或基金会批准之(此会大致已经成立)。

  (丙)大学董事会,以中国教育家、同学会会员及他人组织之,专管大学之发展及其进行方针,聘请校长审定预算等事(此会尚未成立,因此清华无久远方针之可言)。

  (二)数年前清华不改办大学,咸不以为奇。夫清华之设,初为预备学生赴美留学,经费既为美国退还赔款,似应资送学生赴美,若以款项在中国办大学,反若不符退还赔款之本意:中美二方面,抱有此种理想者,尚不乏人。周寄梅先生长校之时,曾提及改办大学,其宗旨不外乎选派高级毕业生,赴美研究高深之学识;周校长离校后,学风衰颓,校长数易,仅改组董事会以求维持局面,更无计划之可言矣。

  迩来中国学潮变迁,提高程度,各处中学专门学校,纷纷改为大学,于是清华不改大学,则落于人后,不得并驾齐驱。再者,其他各校,虽受经济束缚,尚且改办大学,清华经费较为稳固,更当有此一举。此外,本校留学生报告美国寻常大学,其设备及教材等,并不十分优良,何苦赶紧出洋。而况年幼学生,易受西化,毕业归国,虽得普通学位,亦不受国人之欢迎,社会之信仰。于是中美二国舆论,主张派送年龄较高之本国毕业大学生为最相宜,既可免久离祖国,沾染外人习惯,不明祖国情形;又得节省经费,以为发展人材教育之用。

  据以上种种理由,本校正在筹备大学,设立分科,将来自行招收新生,分为省额及自费生二种,毕业后另行考送留学。此种考试,他校学生亦能与试。目下在校肄业学生,如毕业后,自愿**大学部,或进他校肄业,即给以相当之津贴,俾促留国,多受高级教育,并可增进社会阅历。如此办法,一举数得。清华大学部,如告成立,庶可自由发展,以宏作育。惟斯计划,限于经济,难以遽行。盖五年内,在美学生,已过四百余名,每年留学费,约占赔款四分之三。因此,本校经费异常支绌,即办大学,深恐有名无实,不能达深造之目的。是故,在过渡时代,一方面筹备大学计划,一方面将在校学生陆续择优资送留美,待大学告成,始能改变方针:此乃自然惟一之办法。

  (三)1923年秋,留美清华同学会、年报总编辑,嘱鄙人作一赠函,曾论及教育方针,兹录其一部分以答此题:

  清华之弱点,则为缺乏久远之教育方针,以为设施标准。谚云:“凡事无进取之势,则有退步之虑。”清华之设,虽为预备学生留美,而回国学生,即使咸成出众之才,然办教育者,尚不宜泥古不化,仅谋机械之生活,消灭进取之精神。

  世界潮流,日新月异,令人惊骇;中国之过渡,千变万化,不及追随。清华教育,大致为美国中学程度,限于课程,难以变化;因此清华学生赴美时,尚不能规定等级,加入大学,返国时尤不能在中国社会上,尽相当之义务。或云清华当尽赔款之所得,资送多数学生赴美,造就人才,以图救国。此议似乎合理,讵知学生之培养,若不先在中国使受相当之高等教育及社会之训练,留学太久,即与社会情形隔膜,而服务效率,反为减少。所谓最高之效率者,最多数人在最长时期得最大利益也。是故真心爱惜清华者,赞成按所拟十八年计划及预算,逐渐改办永久之大学,而赔款停止后,亦常能每年资送留美学生十名或二十名。自1940年起,清华基本金,每年可供100万元,为大学之经常费,50万元为留学经费,50万元为推广大学临时费。凡愿就远大方面进行者,决不愿将赔款在17年内用罄,关闭清华,停止派送留学生。盖清华办成大学而在美之留学生,可永远有50名之谱,则清华不特为有价值之大学,并为中美邦交文化友谊之永久关键矣。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