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一、生产是基础,消费是目的

  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上,周恩来多次强调生产是基础,消费是目的,正确地阐述了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周恩来说:“在我们的国家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不能不是互相一致的,因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唯一目的,就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而为了充分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又必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经济。”〔1〕

  第一,周恩来认为无论是革命还是生产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革命就是为了使全国人民不再过苦日子,要过上好的生活。”否则,“我们作了那么大的牺牲,付出那么多的代价,就没有意义了。”〔2〕1959年2月12日,周恩来接见日本朋友时说,我们增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首先逐步满足人民最低的需要。我们现在不是满足人民最大的需要,离最大的需要还很远。1958年12月24日,周恩来在视察中讲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社会制度先进,劳动组织先进,产量不先进,吃得太差,这是不好的。这是对当时“穷过渡”、“共产风”的无情鞭挞.1965年11月13日,周恩来指出,过去犯“左”倾路线错误的人,连吃饭都忘了。能够用嘴吃饭,才能有力气,两条腿才能走路。周恩来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上来概括经济建设中极左路线的特征是多么准确、多么深刻啊!

  第二,周恩来认为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了解,增加生产对于我们全体人民,对于我们国家,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只有生产不断地增加,不断地扩大,才能逐步地克服我们人民的贫困,才能巩固我们革命的胜利,找能有我们将来的幸福。”〔3〕周恩来从人口多、耕地少、底子穷、生产落后的中国国情出发,说明了中国的消费水平不可能一步登天,不可能一夜之间赶上发达的国家。他说,从1952年到1956年,我国消费资料的生产,平均每年大约增加三十多亿元.扣除小量的储备和每年人口增长所消费的部分,可以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每人每年只有4元左右。这些数字表明每年人民生活的改善是有一定限度的.周恩来指出,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决定于生产的发展速度,而其中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农业的增长速度。6万万人生活的水平只能在本国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第三,周恩来认为在生产和消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相互关系上,必须反对只顾一个方面而不顾另一方面的两种错误倾向.“或者不顾目前生产水平,把工资和福利提得过高过快,违反了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这是一种经济主义的表现.或者对于职工福利甚至职工安全摸不关心,不注意或者不愿意解决那些必需而又可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官僚主义的表现。我们应当同时反对这两种错误。”脱离生产基础,片面地增加消费,势必使生产在萎缩的基础上重复进行,势必要牺牲人民的长远利益。周恩来说:“我们不能够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1959年2月12日,周恩来对日本朋友说,为了换回我们需要的机器、设备、科学资料等等。我们就要把国内一部分东西拿来出口,必要时,我们就得少吃一点肉,少用一点油。因为这些东西可以帮助我们发展工业和农业。“为着我们子子孙孙的幸福,我们不能不暂时把许多困难担当起来”〔4〕。另一方面,脱离消费目的,忽视人民的当前利益,片面地强调发展生产,也会带来不利后果。“如果不关心人民的当前利益,要求人民过分地束紧裤带,他们的生活不能改善甚至还要降低水平,他们要购买的物品不能供应,那么,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发挥,资金也不能积累,即使重工业发展起来也还得停下来”〔5〕。

  【参考文献】

  〔1〕《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43页。

  〔2〕同上,第73页。

  〔3〕《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43一144页。

  〔4〕《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43一144页。

  〔5〕同上,第230页。

  一、生产是基础,消费是目的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