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三、为了大力加强地质工作

  周恩来为了加强地质工作,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第一,党和政府要设法给地质先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都十分重视和支持地质工作,多次听取地质工作汇报,多次接见地质工作代表。给地质工作者以巨大鼓舞。

  周恩来作为总理,对地质工作过问得更具体些。他不仅通过主持政务会议、国务会议研究地质部的工作,而且曾多次实地检查一些省、区的地质工作,特别是1958年春在西陵峡实地考察地质部三峡地质队勘察情况,给地质战士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对于地质部的工作,何长工同志回忆说:“总理怎样抓我们呢?当时,春夏秋冬四季,我们都要给他汇报。我们到外面跑一趟回来后,就向总理汇报。总理抓得很具体,他首先要看地图,问矿有什么远景?矿的成因怎样?用什么勘探手段把它搞清楚?周恩来身患绝症后,还多次过问地质工作,多次对地质工作的请示报告作细致的批示。1973年的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他指示在《第四个五年国民经济计划纲要(修正草案)》中专门加上“要大力加强地质工作”一段文字。同年6月的一次中央专委会上,他说:地质工作搞了这么多年,全国水文地质情况还不清楚。国防工业搞多少项目,都得从头做起.搞个试验,搞个基地,都不知有水没有水。四届人大时,我得检讨几句。他指示国家建委主任谷牧考虑一下,我们得补水文地质这个课。1974年4月,在国家建委《关于组织水文地质普查部队的请示报告》上,他作了四条具体批示,要求这支基建工程兵部队要掌握地质普查的技术。

  不管解决哪一个问题都需要人力、物力、财力,要保证地质先行亦不例外。在物力和财力方面,周恩来曾亲自帮助解决海上勘查所需要的轮船,空中勘查所需要的飞机等问题。但是,地质工作是运用地质科学理论和各种技术方法、手段对客观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与物力、财力相比,更突出的是要解决地质人才缺乏的问题。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一开始,他就指出:“我们的经济遗产落后,发展不平衡,还是一个农业国,工业大多在沿海,我们的文化也是落后的,科学水准、技术水准都很低。例如地质专家很少,自己不能设计大的工厂,文盲相当多。这些落后状况会使经济建设发生困难。”〔1〕他在分析经济建设的各种困难因素时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地质专家很少."1956年1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说:“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各项建设,正在愈来愈多地需要知识分子的参加,比方说,我们要找矿,就得有一批地质专家,带上大批大学毕业生和中学毕业生,到各处的荒山僻野去进行测量、普查、详查和钻探。我们要建设矿山、工厂、铁路和水利工程,就得有一批工程师和一大批技术员来勘测、设计、建筑和安装。”〔2〕

  周恩来为调集、组织、造就地质科技人才付出了大量心血。

  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就是在周恩来关心与运筹下回国主持地质工作的。从1948年出席伦敦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大会以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李四光一直旅居国外。在此期间,党中央和周恩来始终盼望李四光回来参加新中国的建设。1949年9月,身在国外的李四光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0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听到党和新中国的召唤,当时还担任着国民党“政府”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的李四光,毅然拒绝随蒋迁台的命令,冒着被国民党扣留、暗杀的危险,决定返回祖国。为保护李四光安全回国,1949年11月15日,周恩来专门给吴文焘(时任新华通讯社驻布拉格分社社长)、王稼祥(时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写信,嘱咐他们:“李四光先生受反动政府压迫,已秘密离英赴东欧,准备返国,请你们设法与之接触.并先向捷克当局交涉,给李以入境便利,并予保护。”〔3〕1950年5月6日,李四光冲破重重障碍从国外辗转回到北京。到北京后的第三天,周恩来即到住地看望他,同他谈了形势、地质江作和地质队伍组建等问题。周恩来说,我们要先把地质专业人员集中起来,把队伍整顿一下,你看是不是先成立一个委员会,你来当一段时间的主任,等到条件成熟了再成立地质部.总之,我们要尽快地开展工作,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这次谈话后,李四光立即对中国地质工作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并于5月16日,向当时留在中国大陆各地质工作岗位上的地质人员总共299人发出信件,征询意见。在多数地质专家支持下成立了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地质专家有组织地动员起来。

  周恩来把李四光等科学家视为国宝,既尊重、信任他们,也关心、爱惜他们。1955年1月14日下午,周恩来约李四光、钱三强谈话,薄一波、刘杰在座。周恩来仔细询问了我国原子能科学的研究状况、人员、设备以及铀矿地质等情况;并告诉李四光、钱三强,中央要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到时请带上铀矿探测仪器进行探矿模拟表演。晚上,周恩来写信给毛泽东,约15日下午中央主要负责同志同李四光、钱三强一谈,并观看表演。信中,周恩来说.“下午3时前,李四光午睡。晚间,李四光身体支持不了。请主席明日起床后通知我,我可先1小时来汇报一下今日所谈,以便节省一些时间。”〔4〕寥寥数语,关心李四光等科学家比关心自己为重的情景,跃然纸上,感人肺腑。

  周恩来不仅爱惜现有的地质人才,注意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而且重视地质教育,加紧地质专门人才的培养。在周恩来支持下,1952年北京、东北地质学院成立。这一年全国各地质院校系共招收大学本、专科学生3600多人。与以前的地质系年招生仅几个人、十几个人相比,规模有了空前的扩大。当时何长工副部长分管教育工作,他回忆说,我提出除办大学之外,“办16个中等技术学校,办在教育发达、师资容易找的地方。总理认为我想得比较合理,同意了。财委很快就批准了我的计划。”

  第二,在地质工作中正确处理普查、勘探与区域调查的关系,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以推动地质事业的发展。

  1953年7月,毛泽东在听取地质部门工作汇报时,号召要注意开展大面积普查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争取发现更多的后备勘探基地.毛泽东形象而生动地说:“普查是战役,勘探是战术,区域调查是战略。”周恩来十分重视这一论断。一在1956年党的八大会议上,他提出“地质普查工作和重点勘探工作正确地结合起来。”在“文革”动乱中,周恩来再次强调运用“普查是战役,勘探是战术,区域调查是战略,的思想方法开展地质工作。他说,勘探本事不管前线、后方,都要知道,都要学会。他提出要综合找矿、综合开矿、综合利用。

  地质工作也有一个点面结合的问题,既不能“天女散花”平均使用力量,也不能脱离全面孤立地发展重点。

  就全面而言,周恩来对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的发展都有所论列。

  对矿产地质,他提出“争取发现更多的新矿区和矿种,探明更多的矿产储量,以满足工业建设当前和长远的需要。”70年代中期,他委托王震亲自过问和组织领导黄金地质工作,使黄金地质工作有了很快的发展。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开发地下水资源以补地面水的不足,十分必要。周恩来一再嘱咐尽快查清全国水文地质情况,为开发利用地下水提供科学依据.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普查部队就是在周恩来督促下组织起来的。

  兴建水利枢纽、港口、运河、大型工业与民用建筑、公路铁路桥梁隧道、国防工程等等,如不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则无法进行工程选址、选线,也无法保证建筑的安全合理。对工程地质工作,周恩来不仅有许多重要的论述,而且还亲自率领专家到三峡和密云水库勘选坝址。

  中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1966年3月,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灾情严重。周恩来飞临震区慰问灾民、调查研究,指示要对地震的形成、发展趋势等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找寻规律。70年代初,环境污染初发之时,周恩来强调:废气、废水、废渣,统统回收,综合利用才好,搞工业不能给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对开展环境地质工作,周恩来是开了先声的。

  就重点而言,毛泽东、周恩来将铀矿与石油勘查列为战略重点,保证了中国核工业和石油工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全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核工业的发展是从铀矿普查发端的。周恩来对中国铀矿资源的勘察工作十分关注.1954年,地质部的一支地质队伍在综合找矿中,在广西发现了铀矿床。当时主持铀矿勘查工作的地质部副部长刘杰把这个情况及时报告了毛泽东和周恩来。他们都认为在国内找到足够数量的铀矿资源是大有希望的。此后不久,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在国务院第三办公室下设立地质部普查委员会第二办公室,开始中国铀矿资源的开发工作。1955年1月14日,周恩来向李四光、钱三强详细了解我国原子能科学研究及铀矿资源情况,为第二天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中国发展原子能事业问题作准备.1月15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彭德怀、彭真、邓小平、李富春、陈毅、聂荣臻、薄一波出席会议,听取了李四光、钱三强和刘杰的汇报,观看了用仪器探测铀矿石的操作表演。这次会议作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揭开了中国核工业建设的帷幕。同年春,为了争取苏联援助,周恩来亲自出面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多次谈判,结果签订了苏联援助中国勘察铀矿的地质协定和苏联援建一座实验性反应堆与一台回旋加速器的科技协定,增强了我国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基本条件。历史证明,没有铀矿勘探列为地质工作战略重点的安排,就没有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

  中国石油工业放出异彩也是从石油勘探起步的。建国后,石油资源不明的情况,引起了毛泽东、周恩来的高度重视。1953年底,毛泽东、周恩来约李四光到中南海,就发展石油工业的道路问题,即发展人造石油还是找天然石油问题征询意见。李四光基于我国地质人员提供的对中国地质构造与油汽资源的调查资料,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分析了石油形成的基本条件,深信我国具有丰富的天然油汽资源,对勘探前景予以肯定。毛泽东、周恩来听后深表赞许,强调今后要加强石油的勘探与开发工作。陈云在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也说:“石油工业的发展赶不上需要。石油的供应,不仅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第二个五年计划也是不够的。现在主要是寻找石油资源的问题。”〔5〕1954年12月,国务院作出决定,责成地质部从1955年起承担石油普查任务,为此,地质部将普查固体矿产为主的普查委员会转为专门领导石油普查的机构.1957年地质部作出石油地质工作战略东移的决定,将原在西北的石油勘查队伍陆续调往松辽、华北、华东等地区,充实和加强这些地区的油气勘查。建国十周年前夕,我国石油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松辽平原上发现了大庆油田,从此揭开了中国石油开发新的一页。对这一石油勘探成果,周恩来给予高度评价,他说: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专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他鼓励科技人员“石油已放出异彩,我们要在地震问题上也放出异彩。”〔6〕历史证明,没有石油勘探列为地质工作战略重点的安排,就不会有石油工业放出异彩。

  周恩来不仅提出并始终坚持了“地质是先行”、“是开路先锋”的思想;而且从各项建设首先需要地质资料,从工业建设有待于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与利用,阐明了为什么要地质先行;还从创造条件和处理好内部关系等方面探索了怎样加强地质先行工作,既内容丰富又具有重在实践的特点。周恩来地质先行思想,不仅对当时的地质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今天加强地质勘查工作使它同重点建设协调发展,仍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恩来经济文选》第140页。

  〔2〕《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60页。

  〔3〕《周恩来书信选集》第425页。

  〔4〕《周恩来书信选集》第512页。

  〔5〕《陈云文选》第二卷,第240页。

  〔6〕《周恩来经济文选》第605页。

  2007/09/10

  三、为了大力加强地质工作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