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英伦岛上之选举潮(一)〔1〕(一九二二年一月)

  【正文】

  英国政党之过去及现在英国政治,向为一严格的议院政治,此举世所共知也。然自大战起后,英国以对外关系,此严格的议院政治,遂亦破坏无余,与其他欧洲各国发生同一之政党联合现象,此英国政治史中稀有事也。往者操纵此议院政治最久者,厥惟壁垒森严、旗帜显明之两大政党:一曰统一,趋向保守;一曰自由,趋向改进。此两党互相对峙,交替进退,各以其独得之政见号召于国中,无论在朝在野,其所表现于外者,类皆能守其一致步趋。故每当国务选举时,选民对于两党目标之认识,亦比较明显易别,结果胜负之属,遂常为大多数选民所认为满意。而政党内阁乃亦因之以产生于安定状态之上,议院中反对党攻击政府之态度与政见既甚显明,而政府党迎战之策略,亦能永保其常态,不事夸张。两党战斗,虽在议院,其最后之胜负,则多属之于选举场中。以此故,英伦政治遂常保持其稳进安定状态,而无急骤变故发生。中间虽因劳动阶级渐能自觉,劳动党员渐亦置身国会,与统一、自由两党争天下三分之势,但其力终属甚微,盖人数之差别甚大也。英国政治支持于此种状态下者既甚久,积久乃终须有变。英人虽善保守,但终难止其发生于非常事变之中。应此非常事变者,乃为大战。当大战初起时,英方为自由党内阁时代。战未久,以战事不利故,乃发生第一次联合内阁。此内阁中爱斯葵斯氏留为首相,而加入统一党领袖庞那劳、张伯伦、巴尔福诸氏。隔一年有余,西部战事仍不利,于是众论沸腾,咸以内阅人员过多,会议时人多言杂,殊不便于战事之商榷。国会韪之,乃议改组军事内阁,以五人为之。时劳特乔治谋为此军事内阁之首领,起与爱氏争。劳、爱两氏本同属于自由党,惟劳氏行事手腕颇能得统一党欢心,故爱氏不敌,卒去任而以劳氏继为首相。至一九一八年,爱氏以劳氏许诺法福煦元帅统率英美联军为英人之大耻,在国会中极力攻击劳氏,结果赞成爱氏意见者,仅三四十人,是盖爱氏直接系统之党员也。而大战之最后胜利,乃正以联军号令统一与以最大援助,于是劳氏与爱氏之功过定矣。大战中英政治既有此三变,各政党之作用遂竟失其本来面目。其第一变为旧日互相敌对之两大党,竞忽而联合,倡举国一致之义。继之者乃为自由党本身有爱、劳两氏之争夺政权。及于最后,则爱、劳两氏竟成敌对,而自由党分裂之兆见矣。然此种情势,在战中终未大显,逮战事方了,选举问题继起,英政党之变化,乃暴露于世而成不可掩之事实。选举令之下,仅后于停战日十余天,此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办法,完全出于劳氏之私图,盖彼挟方胜之势以临狂热之民众,其选举未有不胜者。且彼所恃在联合内阁,乘此胜后,以举国一致力图恢复之义号召国人,国民未有不为响应者。有此便图,于是劳氏乃左挟自由党,右掖统一党以临选举之场矣。爱氏既与劳氏离,欲保持其自由党之自由,自不得不与劳氏抗。选举令之下,爱氏曾坚持反对,以为国民狂热之时,非真正民意之所得而表现。然众寡之势既异,卒无以易其见。选举期在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中,各政党之所以号召于国民者,至是乃顿呈一异观。原来统一与自由两党旧日之政策,本极相反,彼党以为是者,此党多以为非;此党以为应改革者,而彼党又多存保留之见。相异如此,其在战中,犹可以对外一致相调和。若战事既终,一切平和事业,均待措施,是断非无一定见解可以博得国人同情者矣。因是乃有所谓两党联合政见书于选举期前发表,署其名者为劳特乔治与庞那劳两氏。政见中重要内容多为调和两党素不相容之点成为折中式之规定,如关税政策,赞成英帝国各属地间特惠政策,但得于食料生货仍不异视,此为调和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所得之结果也。〔2〕

  帝国统一问题,以许爱尔兰自治为解决爱乱方法,但不能离英独立,且不得强乌尔斯脱与爱尔兰自治政府合为一致。印度亦酌许其自治,惟全英帝国仍当力求统一,且须使各属地与宗国有极深切之关联。此盖为调和自治与统一两种相异政见所得之结果也。海陆军问题,军费当力求减少,但军事计划须视国际联盟成立后之状况与帝国国防之需要而定,此盖调和军备缩小与扩张相异之政见而得之结果也。上议院问题,定为应与以改革,使之与人民有直接接触关系,此盖为调和上院权限不当扩张与应与扩张之结果也。举此四事,以例其余,由此以知英国战后联合政党之政见,盖如是焉。联合者既如此,更有所谓非联合者,在统一党则为非联合统一党,在自由党则为爱斯葵氏所领之自由党。非联合之统一党虽与联合派立异,但其本身与联合派犹为一也。其所争执者仅为惧在联合派中易受政府限制,故莫若脱身联合之外,可以坚持统一党固有之政见。至爱氏自由党,则在保持旧日自由党精神,不但与统一党为敌对,即对于向日同党之劳氏及其与党亦立于不相容地位。惟其政见则颇难言,因自由党向日所恃以号召于国人政见,大都为劳氏窃取以去持之与统一党为互相交让之磋商。若爱氏仍坚持其原议,是不但与联合政策无大差异,且恐国人将讥其无甚表见而群趋于联合旗帜下矣。舍此他取,则事事必须与劳氏联合政策相反方为得计,然过偏于右,既非自由党所能为;过偏于左,又有与劳动党雷同之嫌。左右挟持,适宜之政策,乃难产出,结果党员多支吾以应事,在选举中爱氏自由党遂极不得时好,十数年来极负时望之自由党,至是乃以联合分裂故,竟一落千丈。此不仅出爱氏意外,亦劳氏所不及料也。盖劳氏既倡联合主义,而又与爱氏为难,是自由党之必出于分裂,固早已在其意中。惟彼自身所恃者,以党中赞助爱氏之人不多,而选民之心理又多倾向于彼,苟能操纵得宜,选举揭晓后之联合自由派党员其数目必可与统一党员相比拟。使情势果如此,则彼与统一党虽明定联合之约,然遇有彼此政见互持不下之时,彼正可联合旧日同派之爱氏与劳动党以与统一党争。此在事先,劳氏固实有此不虞受制于统一党之念也。乃不意选举结果,统一党员被选者竟达全国会之半,劳氏嫡派自由党员仅及其三之一有余,而爱氏党员仅三十余耳。〔3〕

  劳动党虽见盛兴,由三十余人一跃至六十余人,但劳氏即合此两派九十余人与彼与〔4〕党一百三十余人,持以与统一党三百五十余人较,亦几逊半数。矧劳动党又绝难为联合政府助,而爱氏自由党又欲事事与劳氏为难者耶。故当日选举结果,联合政策虽收大效,劳氏内阁虽得加一层巩固,然在劳氏自身固不无尾大不掉感也。因是国会开幕后,舆论间时有此届国会将不得善终之论,即政治界要人亦多有作此届国会选于战事方终之日,非能代表真正民意为言者。从劳氏自身想,彼亦未当深致满意于此国会,至联合自由党慨然于今昔党势之异观,更时动改党造党之念。国会环境空气若此,但终能持续三年之久以至于今日,而中间曾无变故,此果以何因而致之耶?论其事因,则欧战善后事务未大定也,经济状况未见安也,爱尔兰乱事未就平也,国际防务未见妥也,政府岁计出入未相抵也,政府于此,苟无安定之方,使之整然就绪,则一旦重新选举,势必震动选民,与反对党以政府无能之攻击,而统一党更将得机以事权不一为口实而独攫政权,是其一番纷扰,将转与自身为难,岂劳氏之狡猾所能出,故劳氏宁忍以待时,决不取急变政策。三年来调处两党之间,高树联合之旗,人第见对外政策,事事占得上风,而忘其对内致力之难也。其最难者不仅自由与统一两联合处,政见不能十分融洽,即统一党自身之政见亦不一致,而自由党中人更时有倾向于爱氏之人。前者之例,证以去岁末国会承认爱尔兰自由邦自治条约前,统一党中,即有人因条约中对于乌尔斯脱政府重新画界一事,有所规定而致怀疑者。嗣经张伯伦诸氏诸多解释,始获转回多数党员心理,然少数党员固仍有投否认票者。关于后者,则劳氏派之党员有因反对联合政府而与爱氏携手者,更为不可掩之事实。内阁与党之情势若此,故虽号联合,虽称占国会大多数,然内部不坚,何以对外?故劳氏联合内阁之指挥一切,乃转不若昔日在严格的议院政治下之内阁,为能易于施展。所谓昔日泰姆士河畔巴力门之战,今已渐变为当今街上内阁之战矣。惟劳氏有心人也,彼岂甘于常受交此太阿倒持之苦,彼所待者,惟在时机。时至今日,英国政治之状态,固已几经变迁矣。而应此变迁以产生新变态者,乃遂为今日选举潮中之开始一浪。〔5〕

  选举潮中之主浪,举吾前文所述,已将数年来英国议院政治及其政党关系,揭记大概。当一九一八年战事方终所选举出之国会,其不足以持久而终于正寝也明甚。惟改选之声浪卒俟至一九二二年开幕或始获喧腾于时者,内中曲折,亦正有其近因在。前此数年间,劳氏所以不即遽言改选之原因,良由于国事之不安,迨去岁岁末,劳氏有所谓最畅意数事而足以炫耀其国人者,一为华府会议中英、美、日三海军国共同裁兵问题之决定;二为爱尔兰自治问题之解决;三为减政问题之行将实现;四为劳动状况渐就安定。此四事由大战后,英政府所视为焦心积虑最难处理之问题也。今一旦有就绪之望,联合内阁乌得不私庆成功?在劳氏本人亦视此为巩固其个人地位之良机。至其嫡派自由党更以此为千载一时,极力怂恿劳氏解散旧会,重新选举。彼等盖以此时情势求同意于选民之前,必可得良好结果。其作战方法,表面仍与统一党为联合之行动,而他方则更求爱氏自由派之谅解,欲与之携手,定共同作战方略。本来一九一八年十二月选举,使自由党非裂为两派者,则党员之获选,必不至仅仅为百六十余人,因合则势众,分则力薄,联合自由党之企图破镜重圆,实亦有所见而出此。倘[联]合之愿得遂,未来选举结果,苟属两自由派占多数者,则联合内阁局势可破。反之,仍得与统一党倡联合一致之义,以与国会周旋,此所谓两不失空,劳氏首相之金瓯将永无缺伤之时矣。联合自由党之企图若此,在劳氏心中固未尝不跃跃欲试,特以碍于统一党监视其旁,稍有不慎,乃公行且有被逐之虞,故兢兢焉又不即出诸口。然联合自由党本身则已备战不遗余力,初时行动尚在秘密中,至新年开幕珈恩会议后,此事遂无复能瞒,卒为英苏岛上舆论中之中心问题矣。俟当此事为社会周知,多谓新选举将于二月中举行,时期之定当在劳氏自珈恩会议归后。舆论之注意既起,反对论调忽出于保守派中,其反对最力者为统一党首领杨格尔勋爵与各大产业家。彼等反对之理由,多谓现时国会固应解散改选,但不宜行之今日,宜待政府减政确实施行,租税确实减低,经济状况确实安定后,全国国民方得知现政府政策之究竟优劣,以判别其是非,而定其从违。分别言之,即爱尔兰和约虽已签定,但新芬党分裂现象,犹有使爱事不即安定之虞。军备裁减虽已通过华会,但潜航艇问题犹未大决。减政计划,闻有颉德斯(颉氏为减政委员会主席)草案,尚未见政府采纳施行,更未闻提交国会。减政之事既未决,则租税削减之预算更属在未定中。论及经济之救济,政府虽曾日日声言,但事实上尚未得睹其成效。全欧经济会议之招集虽定,但实现须在三月,而效力之生,更须待以时日,恐慌不除,商业即无从安定,更难望其发展。全国当此百效未见之时,而欲其为冒然表示对于政府之赞否意见,真正是非无从而定。果强迫行之,亦徒见其自扰,而更将因之损失无量数之金钱,是效尚未睹,而弊已随之。反对选举派之口实盖多类此而尤盛倡于资本家之团体中。英苏各大资本家当选举消息传出之后,几无人不具名向保守派报纸中声言为对二月中有选举之实现,在伦敦商务会长更为其中坚之一人。彼等对于损失金钱之指斥,有一极可笑之声明,彼等谓选举实行时,其影响及于两千万选民与选举竞争人之费用,当及二百万镑,彼等以精细之核算出之,是盖不啻自暴其资产阶级代议政治之恶习,与反对二月选举殊无甚关系,因迟早终须选举也。且彼等更谓此种核计,犹属于正当用途,如选民个人费用及选举竞争人所纳之保证金是,若选举竞争中个人之无限制开支尚未计及。此种攻击,本甚无谓,因其意并非为反对现代代议士制度,而欲根本推翻选政者,其意只在指明政府不当于此财政枯窘之时,而使国人浪费也。此意虽属正当,但出之于资产阶级之口,究其实与彼何与,彼等心内,实因商务之停滞,产业无由发达,而欲督促政府于选举前能实现其改造欧洲之远图,以定其最后对于政府赞否之意见耳。故反对选举派,各大产业家乃成为势力中心,然自其后操纵之者,则又为政党。资产阶级中人,本多富于保守性,且与统一党因缘更深。统一党政客,既已洞明二月之选举作用,实出于联合自由党之野心,自不得不以全力防范,惟[投]鼠忌器,彼等亦同属联合政府之与党,苟反对过甚,难免无预先爆裂之虞,是亦非统一党所肯出者。〔6〕

  因是乃指使资产阶级中有厚援者,首先反对,使倚赖此阶级正殷之劳氏有所惮而不敢发,此统一党旁攻之妙法也。其于正面下总攻击者,仅为杨格尔氏,其他不要之首领,虽亦曾摇旗呐喊,但与劳氏同在内阁中之统一党总理张伯伦氏,藏相郝尔恩氏,远在华府会议之巴尔福氏类皆默无一言,即在联合自由党之首领贾青尔氏亦未尝明言选举之必要。至于劳氏本身更闭口不谈一字,日夕聚精会神于珈恩会议事务,若不知英伦岛上选举潮之发生者。此君真善作态矣!当时内阁重要阁员颇多在珈恩,而统一自由之党魁,亦咸与其列,故英苏岛上之空气,乃完全成一紧张现象,因信其实现既无从证实,若怀疑又难保其不即实现,舆论间虽日日传布捕风捉影之辞,然赞成反对之论断,仍不绝于报纸中露布,一若选举会即在目前者,甚至各政党本支部亦咸发出预备选举通告,若叩其有无把握,则彼等亦难以有坚决之回答,因多数之掌握者仍操于内阁诸要人之手,彼等仅忙其所当忙。而情状既如此混杂,社会遂亦受其震动不小,于是各派报纸更相揣测,兴风作浪,以增高此选举潮中之主浪。易言之,亦即统一与自由两联合党之暗斗也。统一党旧日总理庞那劳氏,自去岁退休后,本有不再与闻政治意,今忽有传其将再活动者,且谓劳氏与彼已定有新约,将以重新选举邀其入阁为交换者。果如此,是庞那劳氏有赞助选举之倾向矣。保守派报纸甚望其有意见发表以知究竟,而庞那劳氏终默然。在劳氏内阁中,统一党阁员为多数,国会中有以反对选举之意见宣诸报端者矣。报纸中乃推论阁员将亦具同样意见,更有谓张伯伦氏已坚持反对意见而将回伦敦号召其党员者,然兹事体大,须得张氏一言以为证,而张氏亦默然。联合自由党,保守派所视为发难之所也,其党魁贾青儿更自珈恩先期归英,于是舆论间更谓其为预备选举而来,然贾氏直至劳氏归英之后,终未露其声色,仅其同党之报纸,间或有赞助选举之论调。但与其谓联合自由党鼓动选举,毋宁谓独立自由党(即爱氏自由党)与劳动党赞助选举。因联合自由党之鼓动系在暗中进行,而后两党之赞成,则出于显明之行动也。劳动党国会中首领克令恩斯氏为选举事尝声言,“吾等劳动党固时时愿以政见与国人相见也”。至独立自由党亦屡思乘机振兴,故决无非难选举之意。要之,此两党盖皆为自身计而表示赞成,固非欲为劳氏助也。劳动党之与劳氏难合乃为阶级观念不同,此毋待解释。独立自由党之与劳氏,在联合自由党亦尝百计求谅解矣,但终以劳氏不能断念于联合故,爱氏与党遂声明无携手之望。此事在开岁后两党代表会于满切斯特时,便作一度决裂。逮选举声浪既传闻于外,而劳氏联合独立自由党之活动,亦不得不暂告停顿,此盖有鉴于统一党反对选举之势正盛,殊不欲以此事再启其疑念也。〔7〕

  【注释】

  〔1〕本文原载一九二二年4月6-8日、10、11日天津《益世报》,署名“恩来”。写作时间据编者考订在1922年1月23-26日间,发表时编者作了如下说明:“《英伦岛上之选举潮(一)》,本应尽先登录,因邮到较晚,故揭载稍迟,阅者谅之。”

  〔2〕以上原载一九二二年4月6日天津《益世报》。

  〔3〕以上原载一九二二年4月7日天津《益世报》。

  〔4〕《益世报》原文如此,“与”字疑为排印误增。

  〔5〕以上原载一九二二年4月8日天津《益世报》。

  〔6〕以上原载一九二二年4月10日天津《益世报》。

  〔7〕以上原载一九二二年4月11日天津《益世报》。

  2007/09/10

  英伦岛上之选举潮(一)〔1〕(一九二二年一月)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