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争取西北军的工作〔1〕(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日)

  【正文】

  刘、邓、陈、饶、张、邓〔2〕诸同志:

  甲、关于国军工作,已见中央十二月一号指示。兹对于西北军(包括十七路)工作,特将我在重庆所知及与西北军有关人物所谈,择要电告如下,请参照执行。

  乙、自高树勋发难、马法五被俘〔3〕后,西北军受了极大波动,同时又正值开军事会议,许多西北军将领都云集重庆,故冯、鹿、余心清〔4〕等人都在进行活动,而蒋、陈〔5〕方面也大拉拢西北军,冯治安、刘汝明〔6〕都被邀住林园蒋介石公馆,鹿钟麟的兵役部也暂缓撤销。但西北军将领都有一共同觉悟,知道所部打完了决不补,美械对他们无份。冯告他们保存实力第一。鹿说不能打八路军,要不然他败了连单身也逃不出。李兴中〔7〕说只要八路方面有办法绝不断送十七路。余心清、赵寿山〔8〕到处打气,冯治安、刘汝明也有初步觉悟,他们说开会不说(指反共话)、前线不打(指八路军)。军事会议〔9〕后规定西北军主力向陇海、津浦路〔10〕开者,计有冯治安集团之五十九军(刘振三〔11〕)、七十七军(何基沣〔12〕),刘汝明集团之五十五军(曹福林〔13〕)、六十八军(刘汝珍〔14〕)及六十九军(米文和〔15〕),此外李兴中集团之三十八军(张耀明〔16〕)、二十七军亦仍留陇海。若以杂牌论,则平汉〔17〕北段有三十军(鲁崇义〔18〕)残部及三十二军(唐永良〔19〕),陇海东段尚拟增加川军四十一军(曾甦元〔20〕),津浦中段尚有东北军霍守义〔21〕(十二)、周毓英〔22〕(五十一)两军及廖运泽〔23〕骑二军,尚拟增加东北军四十九军(王铁汉〔24〕)及川军二十一军(刘雨卿〔25〕),若再加以豫北伪军庞炳勋、孙殿英〔26〕,豫东张岚峰、郝鹏举〔27〕,扬州孙良诚〔28〕,则平汉、津浦及陇海双十字间,实集西北军之大成及大部杂牌部队,而蒋系军队现只有王仲廉〔29〕集团之八十五军(吴绍周〔30〕)及陈大庆〔31〕之九十七军(王毓文〔32〕),其预定增加者亦只有七十一军,八十八军及一○○军。因此,在此局势下,进行西北军工作实为最有利之时机。

  丙、据余心清告我,可进行之方面如下:

  (一)池峰城〔33〕现在保定未带兵,只担任城防司令及接受伪军官学校。池为人有野心,不满孙连仲〔34〕,若以边章五〔35〕名义与池通信,有动摇之可能。

  (二)孙连仲受张厉生〔36〕骗,当河北主席,不能用一人,受胡宗南〔37〕压迫,甚气闷。如多做工作,当能为西北军最后动摇之人。其下有周范文为党政处长,在北平可联络。孙现派人至冀东接洽,应注意。

  (三)何基沣与边章五为同学,到过延安,可派人持信去活动。

  (四)刘汝珍军中与我接近人甚多。

  (五)曹福林已得罪蒋不敢去渝,大可鼓动。

  (六)米文和为石友三〔38〕旧部,王梓木〔39〕曾为其参谋长,可以王名义与之联络。

  (七)张岚峰已为蒋怀疑,电召不敢去渝,有逼反可能。

  (八)孙良诚与赵云祥〔40〕关系极密,扣赵既非孙,而孙又与汤〔41〕为死对头,汤现管京沪,有诱杀孙意,我加紧争取有可能。如孙能反正,在某种意义上较高树勋影响尤大,冯、鹿均瞩望孙。

  (九)梁冠英〔42〕为孙良诚部,资格在现西北军带兵者上,现居徐州,未当汉奸,对蒋极不满。若有人至徐见梁,说动其约孙良诚、张岚峰、郝鹏举一道反正,影响当极大。

  丁、冯、鹿、余心清等极希望依民主建国军〔43〕例,如有继起者,可组民主建国同盟军,为西北军建成的反蒋联共的第三种军事力量,并于其上组织同盟军临时委员会,容纳各军事领袖为委员,如梁冠英能参加可为临委会主席,我方边章五、苏进、唐哲明、申伯纯等亦可为委员。有此机构便于吸引西北军,我先向中央提议,现已得同意,如再有一部队参加,便可宣告成立,以利号召,其地区可在中原。余心清为此事愿冒险赴徐州、扬州说服孙、梁,未到前请暂守秘密。

  戊、赵寿山倾向于三十八军整个发难,但拖全部抑拖局部,究以何者有利,仍须视前方情况,请陈毅、伯承〔44〕同志自下决心,倘能全拖,则赶走张耀明、拥戴李兴中,声势必大,亦可直接影响西北军。

  己、西北军中具体关系另由中央联络部电告。

  庚、各方如何进行,请电中央告我。

  周恩来

  【出处】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铅印件刊印。

  【注释】

  〔1〕这是周恩来给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等的电报。

  〔2〕陈、饶、张、邓,指陈毅、饶漱石、张云逸、邓子恢,当时分别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新四军政治委员、副军长和中共中央华中分局书记。

  〔3〕这里指平汉战役,也称邯郸战役。一九四五年十月,自新乡沿平汉铁路北进的国民党军向晋冀鲁豫解放区中心城市邯郸进犯,企图迅速打通平汉铁路。十月二十四日晋冀鲁豫军区主力在邯郸以南包围国民党军第三十军、第四十军和新八军。三十日,国民党军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率该军及河北民军约万人起义。战役至十一月二日结束,共歼灭国民党军两万余人,俘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四十军军长马法五。

  〔4〕冯,指冯治安,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鹿,指鹿钟麟,一九四五年十月辞去国民党政府兵役部部长,任华北宣慰使。余心清,当时任国民党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

  〔5〕蒋,指蒋介石。陈,指陈诚,当时任国民党政府军政部部长。

  〔6〕刘汝明,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7〕李兴中,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8〕赵寿山,一九四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

  〔9〕指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九日至十六日蒋介石在重庆主持召开的国民党军事会议,会议作出在六个月内击溃共产党军队,然后实行分区“围剿”的部署。

  〔10〕陇海,指当时甘肃天水至海州(今属江苏连云港市的一个区)的铁路。津浦路,指天津至浦口的铁路,即今京沪线一段。

  〔11〕刘振三,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五十九军军长。

  〔12〕何基沣,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七十七军军长。

  〔13〕曹福林,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五十五军军长。

  〔14〕刘汝珍,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六十八军军长。

  〔15〕米文和,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直辖第六十九军军长。

  〔16〕张耀明,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三十八军军长。

  〔17〕平汉,指北平(今北京)至汉口的铁路,即今京广线一段。

  〔18〕鲁崇义,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三十军军长。

  〔19〕唐永良,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三十二军军长。

  〔20〕曾甦元,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四十一军军长。

  〔21〕霍守义,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十二军军长兼第一一二师师长。

  〔22〕周毓英,原任国民党军第五十一军军长。一九四四年投靠汪精卫伪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所部被国民党军收编。

  〔23〕廖运泽,当时任国民党军骑兵第二军军长。

  〔24〕王铁汉,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军军长。

  〔25〕刘雨卿,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十一军军长。

  〔26〕庞炳勋,原任国民党军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一九四三年五月在太行山区对日作战中被俘,投降日军,曾任汪精卫伪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五方面军总司令、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开封绥靖公署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所部被国民党政府收编为先遣军第一路军,庞任总司令。孙殿英,原任国民党军新编第五军军长。一九四三年投降日军,曾任汪精卫伪政府第五军军长、第二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豫北“剿共”军总司令、第六方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胜利后,所部被国民党政府收编为第四路军,后又缩编为第三纵队,孙任司令。

  〔27〕张岚峰,原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参议。抗日战争爆发后投靠日军,曾任汪精卫伪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苏豫边区绥靖军总司令部副司令、“和平救国军”第一军军长、军官训练队总队长、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第四方面军总司令。一九四五年八月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第三路军总司令。郝鹏举,原任国民党军暂编第五军副军长。抗日战争初期投靠汪精卫伪政府,曾任第一集团军参谋长、苏北行营参谋长、军事训练部次长、中央陆军将校训练团教育长、苏淮特别区保安司令。抗日战争胜利后,所部被国民党政府收编为第十战区第六路军,郝任指挥官。

  〔28〕孙良诚,原任国民党军第三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一九四二年投降日军,曾任汪精卫伪政府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开封“绥靖”公署主任、苏北“绥靖”公署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第二路军总指挥。

  〔29〕王仲廉,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

  〔30〕吴绍周,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八十五军军长。

  〔31〕陈大庆,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

  〔32〕王毓文,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九十七军军长。

  〔33〕池峰城,当时任国民党军保定警备司令。

  〔34〕孙连仲,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河北省政府主席兼省党部主任委员。

  〔35〕边章五,即边章伍,当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国民党军队工作部副部长。

  〔36〕张厉生,当时任国民党政府内政部部长。

  〔37〕胡宗南,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38〕石友三,一九四○年时任国民党军冀察战区副总司令、第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六十九军军长。同年六月与日军签订“防共协定”,制造反共磨擦,并企图投敌。十二月一日被所部新编第八军军长高树勋奉蒋介石密令诱杀。

  〔39〕王梓木,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长期被派往国民党军队中工作。此时任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

  〔40〕赵云祥,孙良诚的部下,曾任汪精卫伪政府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军长。

  〔41〕汤,指汤恩伯,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三方面军司令官。

  〔42〕梁冠英,一九三五年任国民党军第二十五路军总指挥兼第五十三师师长,一九三六年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高参,后脱离军界。

  〔43〕一九四五年十月三十日,国民党军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率该军及河北民军约万人起义,该部后被改编为民主建国军,高树勋任总司令。

  〔44〕刘伯承,当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

  2007/09/10

  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争取西北军的工作〔1〕(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日)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