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魏特琳日记

首页 > 《魏特琳日记》 > 正文

第七部分 第207节:1939年日记(56)

  昨天,那两个人从庐州回来了,身上背的东西看起来像是棉花胎,实际上是一条装满了羊毛的白色被罩。羊毛是从古尔特家剪来的。现在,我们准备教学生织毛线和染毛线。我们希望教会许多学生做这种活儿,然后,她们可以回家教其他人。我们精力不够,需要更多的人手。

  芬兰节节败退使我们感到悲哀,然而,我们必须坚信战火的灰烬将孕育出一个更坚强、更纯洁的国家,因为,真正高尚的人经历苦难之后,会变得更加纯粹。

  这星期,我和瑟斯顿夫人吵了好几次,这使我感到疲惫不堪。我承认,这些天我脾气急躁,而且也很累,但也确实是她惹火了我。她话里有话地说,很多事情是在过去的几年间就应该做完的,我认为,我们没有时间和力量做这些事。我们不能指望像过去那样按部就班地工作,因为,我们一直人手不够,而且,我们有规范的课程表,再花时间去收集教师的个人课程表就显得没有必要——这将浪费我们已经排满的时间。但是,我确实也不该为此发脾气。

  上个星期一晚上,我太累了,6时30分就上床睡觉了,因此,错过了在美国大使馆举行的一场气氛热烈的音乐晚会。

  我们想为邻里30个吃不饱饭的孩子开办救济班,但是,我们买不到足够的大米给孩子们吃。

  程夫人对买米的问题一筹莫展。我们的米只够捱过3月份了,她拿不定主意,不知是现在买还是再等等看。她侥幸地认为,也许汪精卫来南京时,米价就会降下来。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是不会来的,即使他来的话,也不会久留。真是一团糟!

  3月22日,星期五我已经有近3个星期没在日记上写一行字了。为什么呢?原因不止一个,而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已筋疲力尽了。

  3月7日(星期四)~3月15日(星期五),我一直在上海,其中有4天参加全国基督教教育年会,大概有20人出席了会议,有中国人,也有西方人;有来自敌占区的,也有上海本地的。遇到这些在教会教育领域颇有建树的人士,听他们报告主要面向中学制定的教育计划,我感到很有意义。

  来自北平的代表对北平人的生活状况并不乐观。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不断上涨,穷人们简直活不下去了。

  在上海的其余几天,我为我们的手工课程买材料,也为我自己买了一些东西。几天来,我一直为自己购物花掉的钱而感到心中不安,那么多人连买米的钱都没有,亟须救济,而我却为自己花掉那么多钱,这样做对吗?上海的情形也令我心里不是滋味。大商店和影剧院里挤满了衣着华贵的中国人,他们一点也没有意识到国难当头,看到他们,我真受不了。他们不是在买生活必需品,而在买奢侈品。

  我还去看了黄梦泽,她们一家让我感到欣慰。她和丈夫、孩子从中国西部回来已经一年了。

  他们穿的是普通的棉袄,吃的也很简单,3个儿子都决定不去看电影,把省下的钱捐给西部的穷人。

  旅行并不比一年前方便,虽然人们可以从旅行社买到车票,但是,现在已没有"红帽子"负责把旅客的行李送到站台上了,因此,自己拿不了的行李必须托运。火车到站前15分钟才开始检票,旅客蜂拥而过——孩子们可惨了。现在火车上共有三等车厢,普通傀儡和日本人坐二等车厢,高官和大傀儡坐一等车厢。我感觉坐三等车厢更舒服。

  从上海回来以后,我一直感到浑身乏力,现在还没完全从旅行的疲惫中恢复过来。我觉得吃简单的中国饭菜,再喝点牛奶,比吃西餐有营养。

  这一周就要过复活节了。瑟斯顿夫人早就建议过我们多读《圣经》,多唱赞美诗,以庆祝这一节日,而不像去年那样每天诵经布道,我们采纳了这个建议。昨天晚上,我们没吃圣餐,而是开了祈祷会。两个学生宗教团体本周的5天都在学校的大礼拜堂聚会。我们不知道人们对本周的重大意义理解多少,我们热切盼望能有一位虔诚的中国高官来主持本周的活动。我们今年没有举行大型活动,只是在复活节那天早晨举行了一次简朴的晨祷。

  过去的一星期有许多因素使我情绪低落,可能最主要的因素是我劳累至极。此外,令我感到压抑的原因首先是新政府的成员(汪精卫和他的追随者)正在南京,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地方像模像样地亮出了党旗和国旗。看来"新中国"将在3月30日宣布成立。真是手段高明,可以分裂国家、蒙蔽民众了。汪精卫这样做,完全是由于他争权夺利,还是由于他憎恨蒋介石,或是由于他真的认为这样做对中国有好处?令人痛心的是,许多人虽然对国家一片忠心,但是,迫于生计不得不沦为汪的党羽。第二个令我情绪低落的原因是我的工作堆积如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中国人来找我,有那么多的信件寄来,让我深陷其中。最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对休假感到无望,无论是休假还是工作,我都必须事先做好两手准备,而同事中没有一位中国人可以统管全局。

  3月23日,星期六今天寒冷、多云。下午1时~3时,我监督勤工俭学工作,然后,和监理助理一起评分。接着,我和凯瑟琳出去散步。我们首先拜访了科拉,这个苏联小伙子在南京经营了一家生意红火的汽车修理厂。他主要为日本人修车,自然也就了解他们的心态。他认为,日本人很灰心,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新控制局势。他说,他感到美国将要加强对东方的控制,这就是萨姆纳·威尔士出访欧洲的原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 作者明妮·魏特琳所写的《魏特琳日记》为转载作品,收集于网络。**

 ** 如果您是《魏特琳日记》作品的版权所有者但不愿意我们转载您的作品,请通知我们删除。**

如有章节错误、排版不齐或版权疑问、作品内容有违相关法律等情况,请联系管理员。

· 推荐:拉贝日记 东史郎日记 作品集 玄幻奇幻小说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