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时光倒流一万年

周国兴给人类一面“镜子”①

                     梅月

  ①原载《科技潮》杂志,1993年第9期。

  据说,曾有一位巴格达国王聘请一位中国画师和一位希腊画师同时在王宫大厅内相对的两面墙上各完成一幅壁画。

  3个月后,人们来到宫廷大厅观赏并进行评比时,中国画师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仙境般的大花园,引得众人一片赞叹;而希腊画师则什么也没画,只在墙上装了一面大镜子,里面的“花园”正是中国人画的。

  全体来宾为之哗然。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后评定希腊画师获胜。中国画师的花园固然很美,却空寂无人;而希腊画师的“花园”里有着许多欢乐的人,谁都可以在画镜中找到自己。

  著名古人类学者,曾因“人之由来”展览而轰动中外的北京自然博物馆总工程师周国兴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希腊画师”。

  “科学家有责任将他的科研成果普及于全社会,从而帮助人类认识自己。”

  初见周国兴的人,一般看不出他是一位学者。一副强健的体魄、酷似新疆人的面部轮廓、炯炯的目光以及滔滔不绝的辩才,让人联想起西班牙热烈阳光下那些舍生忘死的斗牛士。恰好他本人也属牛,1937年出生的“火牛”。

  自196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人类学专业以来,周国兴一直从事古人类学、史前考古学野外考察和研究工作。他在古人类学和史前考古学研究中成绩斐然。他的名字已列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公布的当今世界最著名的500名学者中。不久前,该中心又授予他“本世纪有杰出成就的人物”的荣誉称号。

  美国传记研究所授予他“国际杰出领导人物奖”和“四分之一世纪以来最有影响的人物”的称号,该所所属的研究会聘他为终身会员和名誉顾问。

  正如他的名字所昭示的,他是属于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知识分子。他认为:“一位称职的科学家不仅应当潜心探索大千世界的奥秘,而且应当将他的科研成果普及于全社会,从而帮助人类认识自己。”

  1971年他到浙江省博物馆举办“劳动创造人”展览。展览办得深入浅出,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于是,他决定将人类学知识写成一本书,献给更多的公众。从此,他走上了科普创作的道路。

  1979年,周国兴调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转到北京自然博物馆工作,任该馆副馆长。他为该馆及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很大的心血。

  周国兴脚下平行延展着科普创作与博物馆事业的这两条路。两条路伸向同一个目标:让人类认识自己。

  自1977年以来,周国兴以人类起源和发展为题材,发表了16本科普作品和科学专著,包括《人怎样认识自己的起源》、《狼孩·雪人·火的化石》、《震惊世界的失窃案》、《人之由来》等。中国科普作协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审定他为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他以精练而优雅的文笔,将作家的炽情与科学家的冷静巧妙地揉为一体,从而赢得了众多的读者。一些孩子读了他的《少年朋友们,旅行去》以后,缠着父母嚷嚷着要去旅游。一位记者读了他的《人怎样认识自己的起源》以后,毅然决然地前往美国攻读人类学专业。他的散文《用火颂》因其充沛的激情、精彩的文字而吸引了千万读者:

  你见过野外篝火上飘动的火苗吗?漆黑的夜空,殷红的火苗,将激起你多少富有诗意的遐想,把你引向遥远的过去……

  你见过炼钢炉里飞溅的钢花吗?熊熊的炉火,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看到它,你会激动、振奋、自豪,满怀信心地奔向未来……

  火!

  自然界里最伟大的元素。

  火!

  原始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推动历史前进的武器……

  一本精美的画册摆在我们的面前。

  黑色的封面上,几束红色的闪电,象征着远古人类挣脱蛮荒,跃入文明。

  4幅彩色照片分别展现了古猿、孕妇、胎儿和婴孩。照片的右下方熠熠闪光的则是4个银色大字:人之由来。

  这是周国兴的第16部作品,大型精装彩色科普画册《人之由来》。这本讲述人类起源的画册,可以说是周国兴30年科研生涯的一个总结,以致于当周国兴花费了4年心血编完该书时欣慰之余陡生一种“全部倒空了”的失落感。

  该书囊括了中外人类考古学家近年来考古最新发现和研究最新成果,展示了由海内外50家学术单位支援与提供的690幅彩色图片。加之采用高档进口铜版纸、进口油墨印刷,色彩鲜艳、印刷精美,去年5月一经发行,即刻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著名古生物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贾兰坡先生阅后认为:“国内外有关人类起源的画册,当无一部已达到这样高的水平。”

  “这本画册是在我1988年主持设计‘人之由来’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周国兴说。

  关心文博事业发展的读者不会忘记,5年前“人之由来”在京展出时,反响强烈。该展首次从自然史角度出发,以人体形态的发展为主线,展现作为生物物种之一的人的演化历程,同时也展示了个体的人如何因两性性细胞的结合而产生的过程。前苏联中央电视台、台湾《八千里路云和月》摄制组还摄制了电视片进行报道。

  “在商品经济冲击之下的今天,博物馆正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

  鸟鸣啾啾,溪流淙淙。红叶烂漫,山路婉蜒。古树、大森林以其四时变换的色彩,牢牢地吸引了观众的视线。这里是由周国兴担任内容主要设计者的武夷山自然博物馆的一个展厅——生态景观厅。在有限的空间里,展厅采用全景画和立体表现的手法,以植物垂直分布明显的武夷第一峰黄岗山为模本,在四壁用半浮雕形式予以凸观,浓缩再现了武夷山四季景观,让观众颇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在以往的平面式展览中,则很难使观众达到这一境界。

  该馆是继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博物馆之后,我国自然保护区内建立的第二个博物馆。该馆被誉为“武夷之窗”,并且成为自然保护区博物馆的典范,赢得国内外同行的赞叹。

  除武夷山自然博物馆之外,周国兴还为振兴家乡江苏省南通市的南通博物苑——中国最早的民办博物馆,出力不少。他以社会教育为目的,力图恢复其原有的综合性博物苑的面貌,使其成为国内综合性博物馆的楷模。

  周国兴还参与创建了中国第一座洞穴科学博物馆——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该馆包含史前动物园、史前植物园和史前人类活动场景三部分,集趣味性、娱乐性与科学性于一体,对华南地区洞穴作了科学的解释。因而被誉为“科研基地,科普课堂和旅游胜地”。兼任南通博物苑名誉苑长和武夷山自然博物馆名誉馆长的周国兴,还曾为在南通建立中国第一座纺织博物馆而摇旗呐喊,并促成了云南元谋人陈列馆、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民俗陈列馆的建立。

  “一般说来,博物馆担负着收集标本、科研和普及教育这三大使命。办好它,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可是我们国家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远远不够。”周国兴说。

  “更为严重的是,在全国上下纷纷下海,投入商品经济大潮的今天,博物馆似乎正在变成被人遗忘的孤岛,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

  使他十分痛心的是,一些博物馆只着眼于短期经济目标,不惜将土地租给外单位使用,将应有的绿化面积划作商业区。

  “博物馆作为科学的圣殿,正在逐渐失去它应有的尊严和高雅的格调。这不仅威胁到博物馆事业本身的发展,同时也将严重阻碍我们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为了挽救陷于危境的北京自然博物馆,为恢复其国家馆身份,为建立库房,他曾多次在报纸、电台上向全社会呼吁,引起了强烈的反应。经多方筹集而来的500万资金已用于建立库房大楼。然而周国兴期待着博物馆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博物馆管理人员应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保证其社会效益。企业家应多多向南通市自来水厂、纺织系统学习,积极主动与文博事业相结合,为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多出一点力。”

  在他的积极促成下,南通供水技术博物馆和纺织博物馆依靠社会力量和国家力量得以建成。

  “周国兴这个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所干的事业。”

  “心底无私天地宽”这句话用来形容周国兴,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他勇于在报刊上揭露一些华而不实的误判,如广西花生化石是陶制工艺品的误判;他也敢于在报刊上公开纠正自己的失误。

  正因如此,他对少数科研人员将政治扯进学术研究的做法极为反感。个别同行从狭隘的民族主义出发,固执地认为人类最早起源于中国。为了证实这一先人为主的观点,他们抓住个别现象,牵强附会。居然也有个别报刊当作消息报道。周国兴凭着科学家的良心,随即写信给编辑部,严正指出报道失实之处。

  “还有什么是比科学更为神圣的?”他不明白。

  “多年以前,我就悟出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于成一项事业离不开众人的支持。个人毕竟渺小,事业才是伟大的、不朽的。”他说。

  “在11亿中国人中,‘周国兴’是一个极普通的名字。光报纸上,就曾出现过好几个‘周国兴’。所以周国兴这个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所干的事业。”

  当荣誉和鲜花纷至沓来时,周国兴不是没有激动过,但他没有沉醉;当嫉妒与诽谤从天而降时,周国兴当然气愤,但他不气馁。花开花落,一切随缘。

  他希望能与更多的同行携起手来,为普通百姓提供更多的科学的“镜子”;只希望更多的人们,从这些“镜子”里,找到自己。

后页 前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