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作品集

《细说孙中山》12.7 四尊孙中山铜像的由来

  宁、沪、穗、澳(门)至今仍栩栩如生地矗立着四尊孙中山铜像。这铜像可以 提醒人们牢记孙中山的主义,竭诚遵守孙中山的遗嘱,它还铭刻着近代中日关系的 一段历史……

  铸造第一尊铜像

  梅屋庄吉(孙中山的日本朋友--编者注)认为,孙中山逝世后最重要的问题 是继续宣传三民主义和亚洲复兴的思想,执行孙中山的遗嘱。他思索着自己所能做 的工作。经反复考虑,他决定铸造七尊孙中山铜像分别立于日本和中国各地。

  有一天,千势子问,爸爸,您为什么要铸造孙中山铜像?梅屋回答说:邻邦日 本的民众如此尊敬孙中山,应该具体表现出来。树铜像可以提醒人们牢记孙中山的 主义,竭诚遵守孙中山的遗嘱。中国文盲多,以形象进行宣传、教育的方式更为有 效。同时,这也是宣传孙中山丰功伟绩的最好方式。

  1928年年初,梅屋着手进行这项工作。他聘请日本著名雕刻家牧田祥哉设计、 雕刻,接着委托第一流铜像铸造业主--被原雕金店主被原金作铸造四尊。这一工 程的费用庞大,仅定金就支付了4300日元。这时,梅屋的经济桔据,为筹集铸造铜 像的费用,他一面投人米市经营,一面向千势子借款。梅屋夫人为千势子在银行存 了一笔款,以备将来购置嫁妆。千势子乘母亲不在家时,悄悄将这笔款交给了父亲。

  这一时期,中日关系日趋恶化。1927年5月,日本出兵山东,企图阻止北伐军前 进,次年5月,制造济南惨案;6月炸死张作霖,图谋霸占东北三省。梅屋对日本政 府蓄意推行侵略政策,恶化中日关系的行径痛心疾首。他决定在日本树一尊孙中山 铜像,以此疾呼日本人民珍惜日中之间的传统友谊,进而促使日本政府反省其对华 政策。

  梅屋选定东京府西多摩郡调布村为立铜像的地点,并在当地购买了面积900平方 米的土地。调布村四周翠绿丛茵,多摩)!!清澈的河水从这里缓缓流过。梅屋请 一家土木建筑公司修筑铜像像基,同时向东京警视厅总监宫田光雄申请许可证。然 而,东京警视厅于1928年10月29日发出四三三三0号指令,声称“铜像建设一事,碍 难照准”,拒绝了梅屋的要求。其原因,据《报知新闻》报道:“孙中山是革命家, 考虑到他的思想影响及其后果,由内务省发下禁止的内部指令。”梅屋得知这些情 况后,顿足叹息,认为长此以往,日本将会走上一条危险的道路。他对日本的前途 深感忧虑。

  令梅屋感到安慰的是,孙中山铜像的铸造工程进展顺利。不久,第一尊铜像铸 成。这尊铜像高3.6米,重7吨。孙中山身穿西服,神采奕奕地站在讲台上,左手插 腰,右手前伸,面向大众,讲述其主义的形象栩栩如生。1929年2月18日,梅屋在给 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这尊孙中山铜像将立于南京,以缅怀(中华)民国之先觉者 孙中山的伟大人格和功绩,安抚英灵,报答明治二十八年(1894年)于香港握手以 来,结盟30年的故友。

  第一尊铜像铸成后,梅屋庄吉决定亲自护送至中国。1929年2月20日,孙中山的 生前好友及梅屋的朋友数十人在东京翠松园集会,为梅屋辞行。与会者缅怀孙中山, 盛赞梅屋的壮举,表示要继续为日中友好努力。

  2月28日,梅屋庆吉偕夫人德子、女儿千势子及随员,护孙中山铜像乘“伏贝丸” 由神户启程。日本的(东京每日新闻》、《大阪每日新闻》等争相报道梅屋一行赴 中国的消息,介绍梅屋支持、援助孙中山和中国革命的功绩。《大阪每日新闻》还 刊登了梅屋夫妇与孙中山在1914年的合影。

  “伏贝丸”斩波劈浪,于3月4日晨抵达上海港。上海港旗帜招展,中国军舰鸣 放礼炮,军乐队奏迎宾曲,南京国民政府要人和梅屋的友人列队迎接梅屋一行。当 天,上海的中国报刊和外国报纸都以显著的版面报道了梅屋一行抵沪的盛况。

  “愿英灵照览”

  梅屋庄吉在上海略事休整后,随即取道南京,直奔北平。3月9日晚,梅屋抵北 平。次日下午2时,梅屋由冯玉祥、张继、商震等人陪同,在哀乐声中,迈着沉重的 步伐,缓缓步入香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堂。他分别以自己和头山满、营野长知的名义 在孙中山灵枢前献上三个花圈后,深深鞠躬、默哀。接着,他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 致悼词:

  维时中华民国十八年己已三月十日,恭告前总理孙中山先生之英灵日:

  此次,我展墓之行,海波万里客愁多,今始拜遗骸,感极。然以国民景仰之至 情,得安置于净城,我得特许,亲炙于咫尺之间,徐致追悼之词,思之思之所以自 慰者不鲜。

  初欲与头山满翁、董野长知氏等同来,但头翁近时健康稍不胜,董氏亦顷在病 褥之中,遂未达本意,甚以为憾,请恕之。回顾先生与我故国相邻,生于现世,三 十有五年前,一日于香港之敝屋始迎先生,兴酣,谈天下事,中日之亲善、东洋之 兴隆以及人类之平等,所见全同,为求其实现,先行大中华之革命,先生雄图与热 诚,甚激我之壮心,一午之谊,遂团将来之契。而人事言易行难,尔来先生注心血, 碎肝胆,十有余年,初期革命,渐得遂行。逆运益甚,穷迫危难荐臻,困顿不可言 喻,艰苦不可名状。先生毫不屈挠,势愈穷而志益伸,使我见之,喜不能已,赤心 倾倒,交谊不渝。

  我伸首更凝视遗骸唇微动,宛若有言,先生果逝耶?我欲疑之,呜呼哀哉!

  惟先生之生涯,其浑身满现智仁勇,终始如一。三民主义,启发于先生绝伦智 能,究古今哲理之根本,尽东西科学之精髓,能统和经纬之思想,不陷于因陋,不 走于矫激,不仅为指导现代中华原理,恐将永为救国济民之经典,传之后昆。先生 升天仅四星霜,其宿志着着遂行,昨春掉尾一举,忽就雄图润由门下之高足逸才, 排万难而奋斗,然若非三民主义精神之指导,焉能使全国人心归顺,得就大同也哉。 更就四十余年中华革命之径路通观之,静察先生之行藏,到底为人力难企及者不鲜, 先生之功绩,实天业也。今时将遗训训政之初期,济济多士,竞励国事,先生固足 瞑目。然全国和平统一之事,犹有几多可考虑者,不无前途辽远之感,所冀雄魂, 为护国之慈神,长护更生之中华。

  潜心默祷,寂然如有灵应,是非我赤心纯情之感通者耶?吾人幸传之同志,并 于先生之遗业,祷其永远光辉,愿英灵照览。墓前拜辞,胸塞愈切,低徊不知所言。

  梅屋庄吉

  怆悼故友,感慨万千。梅屋在悼词中追忆35年前与孙中山结盟的往事,缅怀孙 中山的光辉业绩,言词中充满仰慕崇敬之情。他硬咽着的声调时而激昂,时而低沉。 不待悼词读完,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在场的人深受感染,肃然起敬。梅屋站 立在灵柜前,目视孙中山遗容,久久不愿离去。他说,孙中山虽然长逝,但其精神 仍在。孙中山在给我的最后一封电报中强调要复兴全亚洲。我时刻将这一遗嘱铭记 在心。他表示:决心留在中国,为实现遗嘱,奉献残年。

  梅屋庄吉正式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了留居中国的要求,并很快得到“同意”的 答复。鉴于梅屋无私援助中国革命的功绩,南京国民政府将上海法租界金神父路14 4号住宅提供给他。不久,梅屋一家搬进了这栋住宅。在中国居住期间,梅屋送女儿 千势子进上海圣心女子中学学习,自己则整日为中日友好事业奔忙。

  南京中山陵修建完毕后,总理奉安委员会决定于1929年5月底至6月初举行孙中 山灵枢的奉安大典。孙中山在日本的朋友犬养毅、头山满、营野长知、平山周、山 田纯三郎、古岛一雄、菊池良一、宫崎滔天夫人、宫崎龙介等80余人应邀来华参加 奉安大典。梅屋庄吉和山田纯三郎、菊池良一专程赶往北平,与宋庆龄等人一道, 于5月26日护灵车南下。6月1日,孙中山灵枢安葬仪式在紫金山中山陵举行。晨4时, 梅屋与犬养毅、头山满、宫崎龙介随宋庆龄等一道,起灵奉移至紫金山中山陵。下 午2时25分,梅屋等30余名日本友人进墓门公祭瞻仰孙中山遗容。

  奉安大典后,梅屋回到上海。他数十年如一日,支持、援助中国革命,从未考 虑过要得到回报。他对南京国民政府为自己提供住宅,深感不安。不久,他在江湾 路大东街25号购置一处住宅,随即迁出金神父路144号。

  总理奉安委员会决定将梅屋庄吉赠送的孙中山铜像暂立南京军官学校。1929年 10月14日,南京军官学校举行孙中山铜像揭幕典礼,梅屋应邀出席。铜像立于军校 大礼堂旁,像基为白石制成,高约7尺,石基四周,用白石质的小栏杆环绕,其内绿 草如茵。梅屋走上讲台,为铜像揭幕致词:

  维时中华民国18年10月14日,故孙中山先生铜像揭幕式举行。庄吉亦有幸自沪 前来参加此仪式,呜呼,感慨万千!

  回顾今春3月,予护先生铜像来华,5月先赴西山拜谒先生灵堂,6月又参加旷古 盛仪之移灵式,今又再度有机会参加此揭幕式,先生与予之因缘实可谓深矣!

  敬惟先生之鸿业伟绩,早已昭著于世,今更无需赘言。先生不仅是中国之国父, 实为世界之伟人,为万众所敬仰。自由平等博爱,乃先生之主张,和平大同乃先生 之宿志,且先生终生不渝贯彻此信条,夙夜致力于民生之幸福,南船北马,艰辛奋 斗四十年。不幸革命未成,一朝殂谢。然同门同志之士,尊奉先生遗规,终成和平 统一大业。国基巩固,乃有今日之盛典。先生之志,真乃不可混灭也。呜呼旺哉。 庄吉虽不肖,知遇先生三十余年,自信为中日亲善、东洋和平,附验尾略效一臂之 力。令值先生宿志初成之际,以满腔热忱为之祝福,永远景仰先生之伟德,并欲纪 念其知遇,囊将先生一尊铜像敬献国民政府。承蒙嘉纳,及至基础建设工程告竣, 今日得参加典礼,庄吉欣幸之至。盖予之本愿,决非以铜像作单纯之纪念,而在于 万众一旦瞻仰,更为先生之至明至德所感化,发奋遵奉其遗训,为建设三民主义国 家和完成统一和平而一致努力。

  聊陈芜词,以作祝词云尔。

  梅屋庄吉

  梅屋的致词情真意切,充分表明了他铸赠孙中山铜像的崇高目的。后来,这尊 铜像移至中山陵,供万民景仰。

  梅屋来华时还携带了高50公分的孙中山半身铜像100尊,分别赠与孙中山的亲友。 黄兴的儿子黄一欧接受梅屋赠送的孙中山半身铜像时,激动万分,表示要继承孙中 山和父亲的遗志,为国家的复兴竭尽全力。

  “总理的挚友、国民革命的同志”

  为铸一尊孙中山铜像赠给孙中山亲自创建的黄埔军官学校,梅屋夫人于1929年 8月、1930年1月两次回日本。5月3日,她护送孙中山铜像抵上海,22日,梅屋乘 “凉州号”海轮护送铜像离沪,28日抵广州。黄埔军校教育长林振雄和师生在港口 列队迎接梅屋一行。五日,黄埔军校召开欢迎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广东省军政要员 和军校全体师生等,梅屋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步人会场。各界代表相继走上讲台, 盛赞梅屋无私援助中国革命的功绩。梅屋也应邀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广州市政 日报》丶《广州民国日报〉、《广州日报〉、《黄埔月刊》及香港的《香港日报》 等先后报道了梅屋护送孙中山铜像来粤的消息,介绍了梅屋的生平和他数十年如一 日,支持、援助孙中山和中国革命的事迹。梅屋的故乡长崎的《长崎商报〉也发表 了《梅屋翁与广东的欢迎》一文,介绍了梅屋与孙中山结交的往事及广东欢迎梅屋 的盛况。黄埔军校的《黄埔月刊》于当天以头版头条刊载《欢迎梅屋庄吉先生》一 文,指出:

  他始终是主持人道正义,致力于人类平等;他对于被压迫的弱小民族的反抗运 动,不但很表同情,并竭力的赞助,尤其我们中国的国民革命运动,更得他的助力 不少!他的思想与精神,他的主张与人格,是十分值得我们景仰钦慕的!

  梅屋先生不但是总理个人的挚友,且是我国国民革命的同志!他之爱护总理, 帮助总理,也不但是爱护帮助总理之个人,而是爱护国民革命的势力,帮助国民革 命势力的进展!他对于我们的三民主义,有坚确的信仰,对于我们的国民革命,有 深刻的认识,我们对这个爱护帮助的国外老同志,当然要表示欢迎!

  不久,黄埔军校修建了一座高40米的铜像台基,孙中山铜像屹立其上,景象十 分壮观。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霜,这尊铜像仍然矗立在黄埔军校旧址,供人们瞻仰。

  广东是孙中山及其追随者长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区,许多烈士长眠在这里。梅 屋怀念故去的友人和同志,抵广州的当天,他即赶到黄花岗,拜谒七十二烈士墓, 向烈士默哀。接着,他沿孙中山在这一带从事革命活动的足迹,参观访问。6月3日, 抵孙中山青年时期行医的澳门,访问了孙中山前夫人卢慕贞。次日,至翠亨村参观 孙中山故居。参观孙中山故居是梅屋多年的夙愿,他抚摸着孙中山亲手种下的珊瑚 树,仔细观看孙中山青少年时代使用过的器物,重温孙中山青少年时代的故事,仿 佛觉得青少年时代的孙中山就在眼前。6月8日,梅屋再赴黄花岗,向七十二烈士墓 献花圈。他在花圈上提“英灵千古”四字,以寄托哀思。结束在广东的访问后,6月 24日,梅屋离粤赴宁,26日再谒中山陵。

  再访广东

  10月初,梅屋获悉自己订铸的另两尊孙中山铜像即将竣工,于是赶回东京作护 运准备。12月28日,梅屋乘“白山丸”,携两尊铜像抵上海。《东京朝日新闻》、 《东京日日新闻〉和上海的一些报纸争相作了报道。1931年1月10日,梅屋偕夫人乘 中国军舰“靖安”号护铜像至广州,受到广东各界的热烈欢迎。这两尊铜像分别赠 给中山大学和中山县。如今屹立在中山大学校园内的孙中山铜像就是当年梅屋赠送 的。另一尊铜像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山县移至澳门国父纪念馆。赠送仪式过后,1月 14日,梅屋夫妇抵翠亨村孙中山故居参观。随后至澳门拜访卢慕贞,并合影留念。

  1934年6月,中山大学派何思敬教授前往日本,拜访已移居千叶县长春町别墅的 梅屋庄吉,向他致谢。梅屋向何思敬透露,计划再铸造三尊孙中山铜像,分别立于 北平、武昌和上海,以使人们牢记孙中山的主义,确立东洋和平,安抚英灵。然而,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关系急剧恶化,梅屋因与中国关系密切而受到日本军国主义分 子的围攻,处境十分艰难。加上年迈多病,力不从心,这一计划未能实现。

  梅屋庄吉赠给中国四尊孙中山铜像一举,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意义尤为重大。矗立在中国各地 的孙中山铜像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实现孙中山的遗嘱,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 奋斗。

· 推荐:官场小说 商战小说 作品集 玄幻奇幻小说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