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
作品集

《细说孙中山》04.1 “东瀛”建立革命党

  三天三夜的争论,明确了革命动力。

  孤悬海外的几个革命小团体,一盘散沙,难以担当领导革命的重担。孙中山遂 联络留日精英组建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为领导革命的核心。

  同盟序曲在欧洲奏响

  1904年12月14日,孙中山离开纽约赴伦敦。

  旧金山《大同日报》主笔刘成禹写信告诉欧洲留学生:孙先生已往伦敦,但其 囊空如洗,请予接济。

  欧洲留学生立即凑足旅费,电汇孙中山,邀请他来欧洲大陆。

  1905年春,孙中山从英国渡海到比利时。欧洲留学生代表贺之才、朱和中和李 藩昌,冒着凛冽的寒风,前往北海港俄斯敦迎接,随后乘车抵达首都布鲁塞尔,安 置孙中山住在留学生史青的寓所。

  在比利时,孙中山与留学生着重讨论了革命的方略和依靠的对象。这正是孙中 山亟待解决的问题。

  交谈中,孙中山问道:“我们主张革命,其进行方法,依诸君看,应该如何?”

  朱和中心直口快,爽朗答道:“更换新军脑筋,开通士子知识。”

  孙中山不以为然。他摇头否定这个意见:“秀才不能造反,军队不能革命。”

  这句话未免太武断了,也仿佛轻视了在座的留学生。史青便问:“何以见得?”

  “士大夫醉心功名利禄。惟所称的下流社会,只有三合会、哥老会组织抱有反 清复明思想。虽然时代湮远,几乎数典忘祖,但容易说服,比较士大夫容易人手得 多,所以应该从联络会党人手。”孙中山又说,“清廷对军队控制很严,官佐极为 腐朽,保守,极难接受新思想。”

  “会党发难易,但成功难。即使成功了,却是嚣悍难以控制。失败时候,更是 徒滋骚挠,弄得不可收拾。”朱和中坚持自己的观点,继续说,“革命本身乃是最 高深的理论,会党无知识分子,岂能作为骨干?先生历次革命所以不成功,原因是 知识分子还未投入革命。”

  这确实说到了要害处。孙中山不由沉默深思。好一会,他才轻声说道:“先烈 陆皓东、史坚如,也属知识分子。”

  朱和中又说:“过去虽然有陆皓东、史坚如诸人追随先生,但人数甚少,无济 于事,如果大多数知识分子都能赞成孙先生的事业,这样,就能事半功倍了。”

  回顾过去的失败,孙中山不得不承认朱和中说得有道理。

  这场讨论,竟连续进行了三天三夜。这是革命运动发展的产物。它使孙中山认 识到:革命知识分子在革命运动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这就为促进新的统一的革命 团体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讨论会结束,留学生盛筵招待孙中山。香槟酒数巡之后,大家根据孙中山提议, 畅谈建国要义,各抒所见,气氛热烈。夜深了,孙中山起立说道:“讨论已经三日 三夜了,今晚应该结束。我提议举行宣誓,组织革命团体。”

  众人赞成组织革命团体,但对宣誓则议论纷纷:“我们既是真心革命,何用宣 誓?”

  孙中山环顾四周,见向来发言最活跃的朱和中沉默不语,便问:“子英兄,你 的意见如何?”

  朱和中抬起头来,回答得很干脆:“我们既决心革命,任何皆可牺牲,岂独惧 怕宣誓?”

  孙中山十分高兴:“你愿意宣誓吗?”

  “愿意。”

  “就从你起?”

  “可以。”

  孙中山松了一口气,趁势给众人解释:“宣誓,古已有之,古代也称秦誓。我 们既是真心革命,就应该通过宣誓这个庄重的仪式,表示自己矢志不渝的决心才是。”

  众人默默点头,不再议论。胡质斋拿来纸、笔、墨,铺在桌子上。

  大伙围上前来,伸长脖子,好奇地望着。

  孙中山卷起衣袖,蘸满墨汁,挥笔写道:

  具愿书人XXX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

  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倘有食言,任众处罚。

  天运 年 月 日

  某某押(指印)

  主盟人:孙文

  四周,有人喷喷赞叹,有人频频颔首。

  朱和中朗读着孙中山亲书的誓词,突然间忍不住笑了。

  孙中山莫名其妙,问:“为什么笑了?”

  朱和中给他解释:“康有为、梁启超说先生目不识丁。我看你写的誓词如此简 练,才知道康、梁所说的全是谎言。”

  孙中山笑了,傲然说道:“我也是读破万卷书的啊!”

  宣誓完毕,孙中山把联络暗号告诉30多位加盟者:

  问:君从何处来?

  答:从南方来。

  问:向何处去?

  答:向北方去。

  问:贵友为谁?

  答:陆皓东、史坚如。

  比利时留学生的革命团体一经成立,孙中山又到德国、法国去开展工作,又有 德国留学生20多人,法国留学生10多人加盟。从此,在留欧学生中形成了一支有组 织的革命力量,“革命党人之声势为之一振”。

  意外事件的发生

  可是,事情哪有一帆风顺的呢?在巴黎,一天,孙中山午餐归来,忽然发觉皮 包被割破,加盟者的誓书和重要文件被一盗而空。

  孙中山又急又气,马上电告比、德加盟者。

  比利时留学生马上派遣胡质斋赶到巴黎会见孙中山。这时候的孙中山急得在房 子里走来走去,怒气冲天地嚷道:“我早知读书人不能革命,不敌会党。”

  啊,枝叶,也常常会遮盖人们的眼睛,混淆事物的主次,扰乱当事者的思想。 这,孙中山也毫不例外。

  胡质斋耐心地向他解释:“比京全体同人得知这件事,即公推我前来向先生表 明态度:比京全体同人中,无一人参与盗窃盟据的事,也无一人有后悔之心。”

  正在谈论问,孙中山收到了柏林加盟者的信件:“叛党只此四人,全体未叛。” 他看过信件,顿时松了一口气:“质斋兄,这件事真相已明,前言请勿介意。”

  胡质斋也放心了:“我们惟恐先生不谅解,所以特地赶来。现在先生已经了解 实情,我们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不过,倒是应该考虑以后的改进方法。”

  孙中山微微笑着,脸上显出既是宽心,又感惭愧的复杂的表情。

  不久,真相大白了:刚刚加盟的留德学生王发科、王相楚,三分钟热度过后, 冷却下来一想,生怕从此不单不能升官发财,而且还有人头落地的危险,便匆匆跑 到巴黎,与汤萝铭、向国华密商。他俩也是刚刚入盟。王发科、王相楚的恐惧,也 使得他俩浑身发抖。他们决计由汤萝铭、向国华前往瓦克拉旅馆“邀请”孙中山外 出午餐;王发科、王相楚则乘机潜入孙中山的房间,割破他的皮包,拿走了所有欧 洲革命成员的盟据和一封法国政府致安南总督的介绍信。

  这封介绍信是他们的意外发现。他们如获至宝,马上呈交清驻法使馆,当做将 “功”赎罪的明证。

  有趣的是,驻法公使孙宝琦没有忘却驻伦敦公使龚照援往昔的教训。他不愿意 添惹麻烦,训斥了他们一顿,便让他们把盟据退还。接着,孙宝琦把介绍信的内容 密电清廷以后,又派人把原件送还孙中山。

  这场风波,使孙中山认识到斗争的复杂。他建议比、德、法各地革命团体改组, 清除不坚定分子,巩固组织。事后,孙中山语重心长地告诉留学生:“诸君参加革 命了,目前仍应努力求学,即返国后,亦可仍为清廷官吏;他日革命军起,诸君以 官吏地位领导民众,或许更易奏效。如果诸君学业未毕,而国内革命军已起事,遇 有必要,我当来电,电到盼诸君立即返国,为我助力。”

  与留日学生联手

  1905年6月11日,孙中山借助留学生筹集的路费,自法国马赛登上“东京”号 轮船东近。

  旅途中,孙中山结识了清驻法使馆商务随员兼巴黎通运公司经理张静江。

  张静江信奉无政府主义学说,以中国无政府主义的宣讲师自居。在船上他获悉 孙中山同船,便拐着一条残足,主动走访孙中山。张静江自道了姓名,便问:“先 生就是要实行革命的孙逸仙?”

  孙中山点头微笑,请教他的来意。

  张静江说:“闻名久矣,我是深信非革命不能挽救中国。近数年间,我在法经 商,获资数万,十分愿意助先生一臂之力。先生如果需要,请随时来电通知。”

  孙中山十分高兴,与张静江约定了通电的暗号:以A、B、C、D。E为顺序:A为 二万元,B为2万元,C为3万元,D为4万元,E为5万元。张静江表示,只要孙中山来 电指出暗号,不必说出原因,他也会如数汇去。后来,张静江果然履行了诺言。孙 中山称赞他是同盟会时期“出资最勇而多者”。

  像张静江这样一位政府随员和富商,也愿意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确实是革 命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信息。

  孙中山不失时机地做着组织工作,期求在新的形势下,全国各革命小团体实现 大联合。

  轮船到达科伦坡,孙中山给新加坡的老朋友尤列拍发电报,请他介绍图南日报 社诸同志相见。

  船到新加坡,尤列带领《图南日报》创办人陈楚桶、张永福和林义顺登船会见 孙中山。孙中山详细询问他们的工作情况。当陈楚桶谈到种种困难时,孙中山鼓励 他们:“不要紧,不要紧,革命党总要苦斗,将来自然有结果。欧洲留学界已经成 立革命团体。我到日本后,谅不日亦可成立。你们在南洋也要准备筹建,作好开展 大规模革命运动的准备。”他们点头答应,表示尽力组织。

  7月7日,孙中山到达西贡。西贡华侨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变,有些同志正准备 创办报馆,联络各埠,开展救国宣传活动。

  7月19日,孙中山抵达日本横滨。

  孙中山这次日本之行,目的十分明确:“先查探东方机局,以定方针。方针一 定,再来南地以召集同志,合成大团,以图早日发动。”

  “合成大团”的时机成熟了:它既有这个可能,也有这个必要。

  孙中山在横滨逗留了几天,便赶到东京去。当时,留日学生荟萃东京,革命热 情高涨。黄兴、宋教仁两人更是朝气勃勃,最露头角。

  孙中山到了东京,经宫崎滔天介绍,首先拜访黄兴。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晤。

  当时,宫崎滔天住在新宿。孙中山来到他的住处,寒暄几句,就迫不及待地问: “近来增加这么多留学生,真是件大好事。可当中有没有非同一般的留学生,有没 有可以加入我党的志士?”

  宫崎滔天正在泡茶,转过头来告诉他:“有,我正要向你介绍一个叫黄兴的湖 南人。”

  “这个人怎么样?”

  “一个伟人,估计将来可以做你的助手。”

  孙中山非常高兴,站起身来:“走!”

  宫崎滔天的脑袋还没有转过弯来,瞧了他一眼:“到哪里去?”

  “找黄先生去。”

  宫崎滔天放下水壶,连忙制止着他:“连口茶都不喝,就要去,真够性急;而 且,你是他的前辈,还是我去将他带来见你好了。你就在这里喝茶等着吧。”

  新宿离黄兴的住地不远。宫崎滔天正要走出,孙中山坚持要和他一起去:“这 样的事,没有什么前后辈之分。”

  “黄兴也经常打听你到东京的消息,说要拜访你。”

  孙中山笑了:“是我打听到他的消息,所以还是应该我去拜访他。”

  黄兴在神乐坂的边上租房住着。宫崎滔天无可奈何,只得带着孙中山到了那里 4他打开窗子往里一看,见地上摆着一堆拖鞋,里面一帮学生围坐成一圈,正在喊喊 喳喳地议论着事情。

  宫崎滔天看到人太多了,孙中山进去也不方便,便示意孙中山在外边等着,自 己向里边喊道:“黄先生,黄先生。”

  黄兴急忙跑了出来。

  宫崎滔天不发一言,只是用手指指孙中山。

  黄兴转头一看,便认出了是谁,脸上顷刻露出惊喜的神色,连忙向孙中山点头 致意,又对宫崎滔天轻声说道:“请先到那边去等一会儿。”

  事后,宫崎滔天回忆道:“我们在外边等了一会,黄兴、张继、宋教仁和末永 节四人都到齐了。黄兴把大家带到神乐坂上面的凤乐园饭馆,一起见了面。我和末 永节不大懂支那话,只好干看着黄兴等人边喝酒边热烈地谈论着什么。这样的时候 语言不通倒也好。我们不知他们到底谈论的是什么,可以毫无牵挂地埋头大吃大喝。 后来他们的谈话渐渐停了下来。最后大家举杯祝贺。”

  7月28日,孙中山又和宫崎滔天前往二十世纪之支那社,与宋教仁、陈天华晤谈。 他根据以往的经验,阐明革命“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翌日,黄兴邀集东京的华兴会会员讨论与兴中会联合的事。陈天华赞成,刘葵 一反对,黄兴提出可在形式上加入,但在精神上要保持华兴会的独立性。最后决定 加盟与否,由个人自决。

  这时候,像是百川归大海似的了。湖北、四川、广东以及其他各省的留学生, 也先后拜会孙中山,拥护他组织统一的革命团体的主张。

  7月30日下午,由孙中山、黄兴邀约,各省有志革命的留学生和旅日华侨70多人, 在内田良平住所、东京黑龙会会址集会,共同讨论创建新的革命团体的事。

  这是中国革命者一次史无前例的聚会。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 以及其他团体的成员和个人,除甘肃省没有留日学生之外,全国内地17个省都有代 表到会。

  孙中山被推为会议主席。他屈腿盘坐,微笑颔首向大家致谢。

  黄兴十分兴奋,首先致词说道:“孙先生最近从欧美回来。现今天下大势如何? 中国革命怎样进行?我们请孙先生发表意见。”

  大伙屏息静听,全神贯注。

  “中国革命方法,大概不外是联络人才一事。中国现在不必担忧各国瓜分,但 要担忧自己的内讧。如果这一省要起事,那一省亦要起事,大家不相联络,各自号 召,各国必然乘机干涉我国。这样,中国必亡无疑了。所以,依我看来,我们应该 以互相联络为首要的事。”孙中山首先向大家阐明革命的理由和实行方法,提议将 散布全国各地的革命组织结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抗清廷的革命。

  孙中山端庄的仪态,革命的激情,伶俐的口才,使听众神往。热烈的掌声不断 打断了他的讲话。

  “一切破坏之前的建设,破坏之后的建设,件件事情都得有同志去做。让我们 共同努力,建设文明的政府。”孙中山站起身来,打着手势,慷慨激昂地说着。

  大伙如醉如痴,简直给迷住了。好一会,才响起连续不断的掌声,赞同孙中山 的倡议。

  结成全国性的革命大团体,是大势所趋的了。《论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这个革命大团体该起个什么名称?

  孙中山豪情满怀。他提议:“新的革命组织,就称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怎样?”

  大伙沉思着,会场顿时鸦雀无声。黄兴深思熟虑,慢慢说道:“我们现在侨居 他国,行动还须隐蔽,‘革命’二字一出,同志活动更是不便。从有利革命出发, 建议把‘革命’二字删去。”

  众说有理。孙中山向黄兴点头微笑,表示欣赏他的观点,接受他的意见。

  “我认为这个名称还是不够妥当。”有人嚷道,“既然我们以驱除清廷自任, 当与对象立名。我看称为‘对满同盟会’才好。”

  这个意见,也有好些人表示赞同。

  “不,不应该这样立名。”孙中山站起身来,“满清王朝腐败,我们才起来革 命。但我们革命的宗旨,不是专在排满,而是废除君主专制,创建共和。”

  经过一番争论,“中国同盟会”的名称才确定下来。

  讨论到中国同盟会的宗旨,又是一番争论。

  孙中山首先提议:“中国同盟会应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地权’为宗旨。’”

  有些人赞成孙中山的提议;有些人却表示,宗旨的前三句好理解,可以接受; 后一句不适当,建议删去。顿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平均地权”这一纲领,是孙中山因袭中国固有的思想、吸取欧美社会现实的 教训,于1903年提出的。他坚决不肯放弃它。

  孙中山毫不迟疑地站了起来,宣传自己的观点:“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受, 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欧美为什么不能 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 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到那时候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革命了。平均 地权即是解决社会问题的第一步,我们党为世界最新的革命党,应该高瞻远瞩,不 但解决民族、政治两大问题,还必须把将来最困难的社会问题亦连带一起解决了, 以便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世界上最良善富强的国家。”

  这个愿望是多么善良和真诚啊!

  到会好些人士纵使对“平均地权”的必要性不理解,或者不大赞成,但孙中山 的理想、激情和理论,还是使大会通过了他提出的“四纲”。

  孙中山即席起草了盟书。

  黄兴提议:“请自愿人会诸君签名。”

  顷刻间,会场变得一片寂静,厅外卿卿喳喳的鸟声显得特别清脆。

  有的低头沉思,有的仰望天花板,有的你看我,我看你。

  黄兴目光四射。孙中山微笑、期待。

  这时候,刚从湖南到来的曹亚伯率先站起,边走边说:“大家主张革命,才来 这里;如果不主张革命,何必来呢!”他走到桌旁,执笔蘸满墨水,爽朗说道: “我凭良心签名。”说罢,写上“曹亚伯”三个大字。

  “我亦凭我良心签名。”程家检跟着前来。大家拥到桌边,依次签名。

  大家签署了盟书,再进入另一个小房间,由孙中山领导大家同举右手向天宣誓。

  宣誓完毕,孙中山与会员-一握手,兴高采烈地说道:“为诸君庆贺,自今日 起,诸君已非清朝的人了!”说罢,又告诉今后同志间联络的暗号:

  问:何处人?

  答:汉人。

  问:何物?

  答:中国物。

  问:何事?

  答:天下事。

  最后,会员推举黄兴、宋教仁、陈天华、马君武、程家检、汪精卫、蒋尊篮等 八人起草同盟会章程,准备召开成立大会。

  此时,正值炎夏,房间里人多闷热,一个个都汗水淋漓。会议刚刚结束,内田 良平指挥女仆送上一盘盘凉糕。大伙拥上前去,有说有笑,吃得十分痛快。

  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几个同志顿时人仰马翻。

  大伙大吃一惊,上前一看:原来是后厅地板倒塌。

  内田良平从内室出来,待他看过明白,连忙鞠躬道歉:“房屋破旧了,请多多 原谅,多多原谅。”

  孙中山似有所悟,马上幽默地宣告:“这是颠覆清廷的预兆,值得诸君高兴啊!”

  亲手建立革命党

  1905年8月11日,清朝留学生会馆门前张贴着定于13日召开欢迎孙中山大会的 告示。

  当时,虽说正值暑假期间,许多留学生已经他游或者回国,可那天下午,到会 的竟有1300多人。会场富士见楼挤满了人群,后到的几百人挤不进去,就仁立街边 仰望着。

  身穿洁白西装的孙中山,由宫崎滔天陪同,从容步人会场。刹那间,会场内外, 掌声雷动。人们抬起脚后跟,双眼直追着孙中山。站在后面的人,被前面的遮住了 视线,挤得更是厉害。

  可是,当孙中山走上了主席台,整个会场却立时鸦雀无声,显出一种庄严肃穆 的宁静。

  宋教仁致了欢迎词,热烈掌声过后,孙中山徐徐说道:

  “兄弟此次东来,承蒙诸君如此热心欢迎,兄弟实是感佩莫名。我实在担心没 有什么能够不辜负诸君欢迎的盛意,但不得不献兄弟见闻所及,与诸君商定救国的 方针,想也是诸君所高兴听闻的。”

  孙中山以谦虚的态度,通俗的言词,拨弄着留学生心中绷得很紧的弦,使得他 们屏息静听。

  “现在中国要由我们四万万国民兴起。今天我们是最先兴起一日,从今后要用 尽我们的力量,提起这件改革的事情来。我们放下精神说要中国兴,中国断断乎没 有不兴的道理。”

  孙中山回顾近两年来的经历,挥着紧握着的拳头继续说道:“日本维新须经营 三十余年,我们中国不过二十年就可以。”

  饱满的热情和雄伟的气魄激励着留学生,使他们信心倍增,仿佛迈进了中国光 明的前途。

  革命,向来是没有一帆风顺的。而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最主要的障碍,还是保 皇派的论调在人们头脑里的影响。这一点,孙中山比谁都更清楚。顷刻,仿佛是峰 回路转,他把话锋对准保皇派:“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 的。他们说由野蛮而专制,由专制而立宪,由立宪而共和,这是天然的顺序,不可 躁进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我们中 国的前途如修铁路,然此时若修铁路,还是用最初发明的汽车,还是用近日改良最 利便的汽车,这个道理虽是妇孺亦能懂得。所以君主立宪之不合用于中国,不待智 者而后决。”

  “说得有理!”不知谁大声喊道。紧跟着,全场又是热烈的掌声。

  “我们决不要随天演的变更,定要为人事的变更,这样进步才快。兄弟愿诸君 救中国,要从高尚的下手,万莫取法乎中,以贻我四万万同胞子子孙孙的后祸。”

  中国社会绷得最紧的弦,经孙中山这位革命家之口,拨弄得如此动人心弦,终 于,在有志之士中迸发出巨大的回响。

  清驻日公使馆扬言要取消与会者的官费。面对这种威胁,他们嗤之以鼻,毫不 在乎:“要取消就让他取消好了。”有的回答得更是干脆:“我无论如何也要革命, 要参加孙黄一派的革命党。大不了把官费退还回去。”

  火山爆发似的革命激情是压抑不住的。8月20日,中国同盟会会员已经发展到1 00多人。

  就在这一天,中国同盟会在东京赤场区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主持通过了(中 国同盟会章程)。

  《章程》规定:“本会定名为中国同盟会,设本部于东京,设支部 于各地。” 规定:“本会以驱除挺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规定:“本 会设总理一人,由全体会员投票公举。四年更选一次,但得连举连在。”

  选举时候,黄兴首先倡议:“公推孙先生为本党总理,不必经选举手续。”

  众人举手赞成。

  这正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这时,孙中山39岁。

  曾记得,孙中山革命伊始,在国内大多数人士心目中,他“不过广州湾之一海 贼也”。但此刻,他被全国各地的革命志士公认为革命领袖了。

  杰出的宣传家陈天华欢呼他是“吾四万万人之代表也,是中国英雄中之英雄也!”

  章士钊在《孙逸仙》一书的序言中声称:“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始祖, 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则谈兴中国者,不可脱离孙逸仙三字。”

  《警钟日报》则干脆说,“第一之孙起,当有无量之孙以应之”,“有孙逸仙 而中国始可为”。

  时势造英雄。孙中山,在革命风浪中搏斗出来了。这位伟大人物,赢得了人们 的敬佩和信赖。

  同盟会成立的第二天,二十世纪之支那社移交同盟会本部。不久,同盟会本部 将它改组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上撰写了《发刊词》,第一次明确提出民族主义、民 权主义、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作为同盟会的行动纲领和指导思想,尽管还有许多不足,但在旧民 主主义革命阶段,它毕竟是革命的旗帜,革命者聚集在这面旗帜下,奋然搏斗,直 到推翻封建王朝。

  1912年7月28日,列宁高度评价孙中山的纲领:

  “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实的民主主义。它充分认识到‘种 族’革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对政治表示冷淡,甚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自由或容许中 国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改革’、中国立宪改革等并存的思想。这是带有建立共和 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 情劳动者和被剥削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

  灾难深重的中国,经过无数仁人志士艰辛的探索,终于有了一个统一的全国性 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有了一个指导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三民主义,有 了一位众望所归的领袖--孙中山。“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 人意表者矣!”

· 推荐:官场小说 商战小说 作品集 玄幻奇幻小说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