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酒小七小说

首页 ›› 酒小七小说 ›› 皇后无德 ›› 第71章 惩戒(下)

皇后无德

第71章 惩戒(下)

  贤妃见父亲生怒,垂头说道,“我不过是出了些主意,打头的都是太后的人,与我不相干。即便事发,也算不到我头上。”

  “怎么可能与你不相干,怎么可能算不到你头上!”方秀清气得用手指指她,“你以为你做的事情皇上不知?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就算是我,与他打交道时都要时时提着心,不敢有半分松懈,你想在他眼前弄鬼,可得仔细掂量着!”

  贤妃好久没被人这么骂过,此时她便有些恼,板起脸答道,“父亲是不是忘了,是您把我送进宫去,也是您,让我想办法废后的。我想尽办法按照您的意思做,现如今您又说这样的话,如此,置我于何地?”

  方秀清便收回手,摇头叹气道,“罢了罢了,当初是我昏了头,才做出这样的决定。你现在先不要去想废后不废后的了,先顾好自己的后路吧。”

  能让纪无咎说出那种话,贤妃以后得宠的几率很小,他现在只希望女儿不要一错再错,枉送性命。当初是他要把女儿送进宫的,说到底,错在他先。

  贤妃听他如此说,冷笑道,“现在可由不得我了,我不与皇后争,皇后未必能放过我。”

  “流月,你到现在还不知道?你得罪的不只是皇后,还有皇上。皇上要料理许氏是迟早的事,你现在和太后搅在一起,是自寻死路。不止你,甚至整个方家,都可能因此受牵连。你明白吗?”

  “我不明白。”太后是纪无咎的亲娘,纪无咎能把她怎样?

  方秀清便有些无力,“不明白也没有关系,你只需记住一点:远离太后,能离多远离多远。这些,你能做到吗?”

  贤妃低头不语。

  方秀清便突然跪倒,“我以方氏一族之长的名义请求你,请你一定要做到。”

  贤妃连忙去扶他,“父亲,您快起来,女儿怎么受得起。”

  方秀清视线落在正前方,也不去看她,也不起身,“你是妃子,我是臣子,跪一跪,自是本分。”

  “父亲!您这样说,实在令女儿无地自容。”

  “既然你还认我这个父亲,那么父亲就恳求女儿,恳求女儿一定要做到此事,行吗?”他说着,抬眼看贤妃。

  贤妃只得说道,“我答应您便是了,您快快起来。”

  方秀清便起身,理了一下衣服,说道,“我这样做,真的是为你好。”

  贤妃点头道,“女儿知道。”

  “至于皇后……我知道你胸有远志,但无论如何现在不是时候。皇后现在正得皇上的信赖,你则已经受到皇上的警告。你现在要做的是避其锋芒,韬光养晦,先消除皇上对你的反感。倘若日后还有机会,再图他想。人这一生很长,你还有机会,不急在这一时。再有,后位虽好,却也是烫手的东西,能图则图,如若不能,也不要有过多执念才好。我当初一心想和叶修名争锋,这才一时冲动,错把你送进皇宫。如今看来,倒不如早把你嫁给一个青年才俊,让你好好地做个当家主母,自然也能享一世尊荣。这是我的错。我现在只希望你在宫中能够平平安安便好。”

  贤妃被他一番话说得掉下眼泪,她一边拭着眼泪一边说道,“父亲不必担忧,女儿自会万分小心。还有,入宫一事,本也是我自愿,我不怪你,也不后悔。”

  父女二人把话说开了,各自神色都缓和下来。贤妃于是又对方秀清说了另一个惊天大秘密:皇上他不能孕育子嗣。

  方秀清吓了一跳,“此话当真?”

  “我怎么敢拿这种事情开玩笑,现如今满皇宫的人都知道此事,只因涉及到鼎祚大业,多数人又不知道内情,是以不敢外传。要不然父亲以为皇上这好几个月为何只专宠皇后一人?太后也不劝他,是因为知道他……我之前之所以亲近太后,也是因为觉得万一谭寄执掌了江山,咱们方家也有个靠头,不至于像叶家一样成为俎上鱼肉。”

  “你呀你,你呀你,”方秀清无奈地摇摇头,“你的眼光,该长的时候不长,该短的时候不短。现在你就应该只顾眼前。储君这种事情,根本不是咱们敢想的,你一点心思也不要动才好。就算皇上真的不能孕育子嗣,离江山易主也还得几十年。皇上今年才二十一岁,身体也好,谁能保证熬过他?是太后是叶修名还是方秀清?就算你能熬,可是一旦你惦记上‘储君’这两个字,皇上又岂能容得下你?你要记住,伴君如伴虎,无论你站在多高的位置,都首先要有自知之明,不该动的心思,想都别想。”

  贤妃点头称是。方秀清也不知她听进去多少。他现在无比后悔把这个女儿送入宫中。也不知是不是和太后待久了近墨者黑,他总觉得女儿不如以往聪明了,尤其是在面对关系到身家性命的大事上,她总容易拎不清。而且,也越来越急躁,不如以往在家时冷静。

  其实想一想也可以理解,后宫实在是个锻炼人的地方,自己女儿年纪轻不经事,总要经过一番历练才能成熟。

  想到这里,方秀清又觉得不服气,怎么叶修名的孙女,在后宫混得就越来越风生水起了呢?按理说,她应该是既不讨皇上喜欢,又受太后的压制,只有一个后位朝不保夕,应该处处掣肘才是,却没想到不到一年时间,她愣是把这个皇后当得稳稳当当。看来此女子是个狠角色。

  反观自己的女儿。什么都别说了……

  ***

  贤妃回家省亲,恩宠隆盛,许多人把它当做一个信号,配合着之前关于皇后的谣言,自然可以推敲出皇上的态度。看来方家这是很得皇上器重啊……宫里宫外不少人摩拳擦掌想着怎么往上贴。方家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这种风光只维持了一天。

  次日贤妃回宫之时,刚一落脚便接到纪无咎的圣旨,以僭越之罪把贤妃连降三级,罚俸一年。

  本来贤妃听过父亲的忠告后,还以为这次纪无咎只是警告一番,留个情面,不会把她怎样。且她又觉得这次的事情自己并未亲自插手,即便皇后想对付她,也没有证据。却没料到,皇上只字不提传谣下药之事,只揪住她之前的把柄不放,使她无力申诉,只得吃这一个哑巴亏。

  一会儿是烈火烹油一会儿是寒风过境,宫里宫外的人们对皇上这种精神分裂一般的做法十分不解。

  哦,除了精神分裂,他还狂性大发了……

  早在纪无咎下令逮捕许令一家上下时,太后就找他来求情。母子二人当场便起了争执,大家都是有素质的人,不好胡搅蛮缠大吵大闹。太后想着苦口婆心以理服人,于是摆事实讲道理,从祖宗家法讲到江山社稷,从皇后的职业操守讲到母子情深,说到最后就开始抹眼泪。

  然而,她说一句,纪无咎就驳一句。自己这儿子整天跟叶蓁蓁那小妖妇在一起,别的好处没学会,嘴巴倒是越练越锋利了,呛起人来稳准狠,每句话都像一个不断膨胀的面团堵在你的喉咙里,堵得你吐不出来咽不下去,呼吸困难心脏停跳,恨不得杀几个人来泄一泄愤。

  对于太后那三板斧,纪无咎也看腻了,没什么耐心了。他从来就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但凡有人想威胁他的掌控,都得好好掂量掂量。他从来不是一个多情的人,但凡有想践踏他那点微薄的情分,那更得好好掂量掂量。他从来没有对哪一个女人有如对叶蓁蓁这般上心过,但凡有人敢一而再再而三地阴谋加害他的妻子,那真的是太需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太后说得口干舌燥,干了三碗茶水,纪无咎却岿然不动,丝毫不松口。到后来她几乎祭出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泼妇终结技,纪无咎才勉强答应,宽大处理。

  宽大处理的结果就是许令及其母还有他们那一房管家夫妇,因诽谤朝廷意图谋逆罪大恶极而被判死刑,秋后问斩。余下许府上下无论男女主仆凡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者一律流放到琼州。不止这一府,许氏除了嫡系一支,其他各房与太后走得近、平时仗着皇亲国戚的身份为非作歹惯了的,纪无咎这次一并料理了个干净,都把他们赶到那个原生态的地方去打渔。

  做完这些,他总算出了口恶气。

  太后听说这个处理结果的时候,正在佛前念经。她听到宫女来报,不等对方说完,便眼前一黑。如来佛祖并座下的两个菩萨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这位虔诚的信徒厥了过去。

  等到悠悠醒转,太后火烧屁股一样直奔乾清宫找纪无咎理论,连头上薰了药的抹额也顾不得摘。

  不过她在乾清宫扑了个空。因为纪无咎去了坤宁宫,找叶蓁蓁邀功去了。夫妻二人这几日被烦心事困扰,也不曾好好亲热过,纪无咎见了叶蓁蓁,与她坐在一处说了几句,因心情舒畅,他看叶蓁蓁也是怎么看怎么妩媚,于是心痒难耐,等不得天黑,大白天地便要动手动脚。

  小鹩哥正蹲在架上闭目养神。虽然如此,纪无咎也不放心,于是照例要倒提着腿把它扔出窗外。刚推开窗户,纪无咎便看到太后神色焦急地匆匆而过。他因想着赶紧把鸟扔出去好办正事,因此大脑反应过来此人是谁时,手上早已动作,小鸟像一枚炮弹一样发射出去。偏偏他身手好,随手一丢,便带了些力道,把小鸟抛得挺远。

  于是来势汹汹杀气腾腾的太后,就这么被一个高速飞行斜插过来的黑色不明物体直袭面门。

  “唉哟!”

  叶蓁蓁这次可听清楚了,而且这小鸟的叫声还是带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 竹叶青 、八月 、超人 的地雷,么么哒~

  嗯,来个小剧场吧。

  鹩哥:龙套也是有尊严的!就不能温油地双手捧着人家让人家灰出去吗!一定要让人家用这种不人道不美好的出场方式吗!

  纪无咎:不能。一定。

  叶蓁蓁:愤怒的小鸟……

  鹩哥:啊啊啊!哦哦哦!蓁蓁你好紧!皇上你好大!

  纪无咎:……

  叶蓁蓁:……

  (以上纯属恶搞~鹩哥纯属造谣~)

子午书屋(ziwushuwu.com)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下一章

· 推荐:绾青丝 夏有乔木雅望天堂 心灵法医  师爷请自重  虐渣指导手册  我在未来等你  月上重火  三嫁惹君心  无尽天灯  你微笑时很美  烈火军校  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  深海里的星星  好想和你在一起  爱情公寓5  他与月光为邻  凤于九天  报告王爷王妃是只猫  蔓蔓青萝  若解多情  老板是极品  余生请多指教  最美不过初相见  识汝不识丁  十年一品温如言  明月传奇  史上第一混乱  司藤  心宅猎人  鹤唳华亭  从前有座灵剑山  雪中悍刀行  七根凶简  大主宰  三千鸦杀  哑舍  大唐狄公案  壁花小姐奇遇记  清明上河图密码  大唐悬疑录

皇后无德 趣知识 人生格言 金庸小说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