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

作者:李宗吾

文字大小调整:


黑有余而厚不足,偏左;厚有余而黑不足,偏右;厚太过而黑也太过,冒进;黑不及而厚也不及,消极;厚与黑兼而有之方为正道。
厚道有余而精明不足的“巨人”史玉柱
他最大的缺点是清高,为了虚荣不惜投重资建造巨人大厦,失败后居然成立了还债公司,以偿还公司及个人的债务,其经商之义厚令人叹惜。然而,其黑却不足,投资面太广而力度不够,广告铺天盖地而不着边际。更可笑的是零负债理论,可谓是商人中最多情者,由此看来,他是厚有余而黑不足的典型。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史玉柱这种个性在关键时刻葬送了巨人集团……
一、巨人崛起
1982年,史玉柱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进了浙江大学数学系;1986年,他又考到深圳大学读软科学管理,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省统计局。可是,已经在深圳的创业氛围中浸泡了三年的史玉柱早已无法忍受内地机关单位的平静和呆板了,仅仅几个月后,他便毅然辞职,又回到了那片狂热而充满机遇的南国土地。
初到深圳的那几天,他做出了一生中的第一个豪赌决定,他给《计算机世界》打电话,提出要登一个8400元的广告“M-6401:历史性的突破”,惟一的要求是先发广告后付钱。
13天后,他的银行账号里收到了三笔总共15820元的汇款。两个月后,他赚进了10万元。这是他经商生涯中的“第一桶金”,他把这笔钱又一股脑全部投进了广告,四个月后,他成了一个默默发财的年轻的百万富翁。
1990年1月,史玉柱一头扎进深圳大学两间学生公寓里,他在计算机前呆了整整150个日日夜夜。这次他拿出来的是M-6402文字处理软件系列产品。当他天昏地暗地走出那间脏乱的学生公寓的时候,他发现家里的所有家具都已不翼而飞,数月未见的妻子不知去向。可是,他却站在了一个新的事业起点上。他从深圳来到珠海,这位身高1.80米、体重不到120斤的瘦长青年给自己的新技术公司起了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巨人”,他宣布,巨人要成为中国的IBM、东方的巨人。
时隔一年,巨人已发展成了一家资本金超过一亿元的高科技集团公司。
从1992年开始,巨人已赫然成为了中国电脑行业的领头军,史玉柱也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典范人物和现代商界最有前途的知识分子代表。
1992年,在事业之巅傲然临风的史玉柱决定建造巨人大厦,当时巨人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一亿元,流动资金约数百万元。最初的计划是盖38层,大部分自用,并没有搞房地产的设想。可是这年下半年,一个偶然的因素,让史玉柱改变了主意。巨人大厦的设计从38层升到了54层。
这时候,又一个消息传来,广州想盖全国最高的楼,定在63层。便有人建议史玉柱应该为珠海争光,巨人大厦要盖到64层,夺个全国第一高楼,成为珠海市的标志性建筑。
到1994年初,不知哪位细心人突然想到,“64”这个数字好像不吉利,领导会不会不高兴,于是马上打电话给香港的设计单位咨询,一来二去,索性把大厦定在了70层。
这就是最后导致史玉柱身败名裂的巨人大厦的投资决策过程。在整个国家都处在激进洪流的时候,是没有人会察觉出这一连串的偶然和随意中所蕴含的风险和不妥,没有人看见,危机的导火线从此时开始已经在“咝咝”冒烟了。
珠海市为了支持这个为珠海争“全国第一高楼”的标志性建筑,大开绿灯,巨人大厦的每平方米地价从原来的1600元降到700元,最后再降到350元,几乎成了一个“象征价格”。史玉柱原本打算向银行贷一部分款来启动大厦的动工,可是,他的智囊团却想出了一个当时看来比贷款要好得多的融资办法:卖楼花。
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座被视为史玉柱和巨人集团成功丰碑的大厦,最终导致了巨人的突然窒息。
二、风云突变
1993年,中国电脑市场风云突变。随着西方16国集团组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解散,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的禁令失效,康柏、惠普、IBM等国际著名电脑公司大举入境,被称为中国硅谷的北京中关村一时风声鹤唳。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以巨人为代表的民族电脑业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多舛的命运。
在外有强敌的情况下,创业不久的巨人集团内部出现了管理和体制上的裂痕。史玉柱在一次全体员工大会上便拉响了危机的警钟,他直截了当地剖析了巨人集团的五大隐患:创业激情基本消失、出现大锅饭机制、管理水平低下、产品和产业单一、开发市场能力停滞。这五大隐患,除了“产品和产业单一”这一条之外,其余的直到巨人集团覆灭都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在这次会议上,史玉柱明确提出巨人“二次创业”的总体目标:跳出电脑产业,走产业多元化的扩张之路,以发展寻求解决矛盾的出路。他把新产业的目标确定在保健品和药品产业上。
当时的保健品行业基本上属于一个培育成熟的市场,在太阳神、飞龙等企业的“广告催肥”下,1994年全国保健品市场的销售总收入达到300亿元,而且没有大的国际品牌参战。史玉柱的企图十分的明显,他希望通过新的扩张激发出新的创业激情,利用巨人的品牌优势快速攫取超额利润,并以此来缓解主导产业发展受阻以及管理机制上的矛盾。这样的方式在许多企业的成长史上屡试不爽,并帮助它们摆脱危机、焕发新生。可是,在这一战略性大转移中,史玉柱犯下了一个错误:他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稳定发家产业和已有项目;相反,他希望齐头并进,最终造成了多线作战的局面。在当时,如果巨人集团确实已经定下了产业转移的战略目标的话,它完全应该对电脑公司和已开工的巨人大厦建设项目进行资产和管理上的剥离,使之独立运作。
相反,史玉柱走上了一条多线开战、俱荣俱损的大冒进之路。
一时间,暴风雨般的广告、新闻炸弹疯狂地倾泻而下,数千名年轻而狂热的营销人员分赴各大市场,巨人的系列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出现在全国50万家商场的柜台上。集团的《巨人报》为了配合战役,印制了大量的宣传单,其最高单期印数竟超过100万份,创造了一个企业报单期印数的吉尼斯纪录。
如此前所未见的闪电战术,在一开始确实创造出奇迹:十几天时间内,汇总到史玉柱手中的来自全国各市场的订货量就突破了15亿元。
可是很快———快得让人至今忆起还感到心痛和猝不及防———整体协调作战能力的低下使战场变得混乱起来。两个月后,史玉柱就不得不宣布“停业整顿”。
1996年初,史玉柱开始从全面出击转为重点战役。他发现减肥市场的潜力巨大,因而决定全力推广减肥食品“巨不肥”,提出要打一场“巨不肥会战”。就这样,从2月开始,以“请人民作证”为推广口号的“巨不肥会战”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打响,巨人集团的广告再次铺天盖地倾泻到各地媒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