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

作者:李宗吾

文字大小调整:


做领导需要有优秀的品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说领导应该有先人民、后自己的崇高品德。
作为领导,应遵守下列准则:我国历史上大禹含辛茹苦治水十三年,曾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受到广大人民的爱戴和拥护。他是我国第一位功绩卓著的治水英雄,他那吃苦耐劳、克己奉公的忘我精神,传为千古佳话。这种把快乐留给后人、自己吃苦的精神,是修养品德和心性的本质。一个不能吃苦的人,万事不能成功,苦尽甘来才是真理,一味追求名誉地位的人,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无限的苦恼。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作为领导,不要常常想念、记着自己对别人有什么功劳、好处;相反,对自己的过错那就需要常常反省,不可忘记。对别人的恩泽千万不要忘记;相反,对别人的怨恨则不应该不忘记。
魏信陵君杀了晋鄙,击破秦军,解除邯郸被围困的危机,救了赵国,赵王亲自出郊外迎接。
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人说:‘有些事无法得知,但有些事不可不知;有些事不能不忘,但有些事不能不忘。’”
信陵君说:“怎么说呢?”
唐雎说:“有人恨我,我无法得知,但人恨人,却不可不知;别人有恩于我,不能忘记,但有恩于人,就不能不忘。先生杀了晋鄙,解除邯郸受困的危机,救了越国,这是大恩,所以赵王出郊迎接。但你与赵王毕竟是在仓促之间面会,希望你能忘了对赵国的恩惠。”
反之,对自己的过错要常常反省,对别人的怨恨或者说反对过自己的人,不应该不忘记。
孟尝君被放逐之后,又恢复相位,重回齐国。
谭拾子到边境去迎接,对孟尝君说:“您会不会埋怨齐国的士大夫放逐您,而想杀人呢?”孟尝君说:“会。”
谭拾子说:“有件事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个道理不必然的,你知道吗?”孟尝君说:“不知道。”
谭拾子说:“死,是一定会发生的事;而追求富贵、摒弃贫贱则是必须的道理。拿市场来打个比方吧!早上的时候,市场人潮汹涌,到了晚上,市场就空荡荡了,这并不是市场喜欢早上而憎恨晚上啊!为了求生存就争着去,为了避免危亡就逃离,这是同样的道理啊!希望您不要心怀怨恨。”
孟尝君听了,就削去一份记有五百个他所怨恨的人名单,不再表示要报复了。
以上两件事说明,帮助或救助过别人不要挂在嘴上或记在心头;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要经常反省;别人对不起自己时,要立刻忘记。
例如领导人,常常要批评他人,但批评别人的错误不要太苛刻严格,要考虑别人接受的程度;教育别人行善不要要求过高,要求的宽严应适当,以切实可行为宜。高明的领导人懂得考虑别人接受的程度,否则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
古代齐景公有匹马,养马的人照顾不了,就把它杀了,景公很生气,拿起戈要亲自杀了他。
晏子说:“他这样被处死不知道自己的罪。要先让臣下替君王责问他,好让他知罪。”景公说:“好。”
晏子拿起戈对着养马的人说:“你替我们君王养马而杀掉马,罪该死;你让我们君王因为马的缘故,而杀掉养马人,罪又该死;你使我们君王因为看重牲畜、轻贱人民,而让邻国的人知道,罪该死。”景公说:“你放了他吧!不要伤害我的仁德。”
晏子所采取的这种讽谏人主的办法很好。采用此法的目的是希望君主完全醒悟,转向好的一方面。由此可见,教导别人向善,绝对不可论调过高,必须要考虑到对方的才智能力,要以对方能遵守、能接受为原则,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事情收到最好的结果。
作为领导,不可没有退隐的思想,但他可以在表现上保持一种隐居山林淡泊名利的思想。
刘备在新野时,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并劝刘备亲自屈驾迎请。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得与诸葛亮相见。后在诸葛亮的茅屋中请教天下大计,诸葛亮对天下的形势进行了分析,为刘备指出了成就霸业的长远大计。诸葛亮的思路清楚,明确中肯,足见其超人的政治、军事头脑。后来刘备对关羽、张飞说:自己的所作所为,完全是诸葛亮的方针大计指导的结果。
诸葛亮虽然居住在山野村庄,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他胸怀治理国家大政的良策妙计,而作为领导者也应有这种政治家的胸怀。
曾国藩认为,古人把立德、立功、立言称为三不朽。在这三不朽中,立德是最难的,而且也是最空的,所以自从先秦两汉以来,很少见到因立德而传下美名的人。立功像萧何、曹操、张良、杜佑、李陵、韩信、岳飞等人,立言如司马迁、班固、韩愈、欧阳修、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等人,立德者从古至今曾经有过几个人?尽管如此,曾国藩仍然坚持立德为上的人生准则,并以此严格要求自己。如何做到立德呢?曾国藩指出:
其一是要以德感人,曾国藩指出只有忘记巧诈才可以消除众人的巧诈之心,只有懵懵懂懂才可以祓除世间的不祥之运。要立德首先要自己有德,百姓、下属都要看着上面一人的短长,而下属的效法学习随着上面人的短长而转变迁移。如果做官的人能做到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服神钦,到处皆敬重。
其二是要爱护民心为上,要能分辨出刁民和贫民而分别对等,曾国藩指出:“民宜爱而刁民不必爱,绅宜敬而劣绅不必敬……大抵与兵勇及百姓交际,只要此心真实爱之,即可见谅于下。余之所以颇得民心勇心者,此也。因此,真正爱护的是民心,而惩罚刁民那么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其三是爱人才重德行。以德行为科举取人之本可以使有德之人受到鼓励。曾国藩对德才关系做了较为全面、较为精辟论证,他明确指出:德与才是不能分开的,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在用人时,如果没有圣人和君子,那么与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有才而缺德的人是最危险的人物,比无才无德还要坏。这是因为人们往往只看到人的才,而忽视了德。